产房医护人员血源性感染危险因素与防护
我院产房日接待产妇达30多人,经常与血液接触,对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经锐器刺伤等造成感染的机会很多,对我们医护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心理也造成危害。现将产房医护人员血源性感染危险因素与防护报道如下。
1 血源性感染危险因素
1.1主要感染源 最危险最常见的是含有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梅毒等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被污染的各种接生器械、敷料等。
1.2感染途径 给产妇接生时剪刀、钳子、缝合针等锐利器械意外刺伤较易发生,还有医护人员的手套穿孔及隔离衣袖口容易被体液、血液污染等途径。
1.3感染危险因素 所暴露医护人员的免疫能力,皮肤黏膜接触血液、体液量的多少、时间的长短、被锐器刺伤的深度、所接触病毒滴度的高低等。
2 防护措施
2.1加强医护人员防护意识 大量的调查显示,在传染病的防护意识方面,传染病医院的医务人员强于综合医院的医务人员[1],所以我们要加强综合医院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要组织学习相关传染病的知识,对所有产妇均做到标准预防,戴双层手套,穿隔离衣。当医务人员可能感染HBV时(如被污染的针头刺伤),立即上报感染科,24h内必须注射高效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每日上岗前检查自身皮肤有无破损,避免开放性创口被产妇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感染。
2.2对血液、体液的防护 产房的医护人员接触体液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穿戴好防护工具,按规范操作进行,防止意外。产妇的血液、体液不慎飞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并用消毒滴眼液做好清洗和防护;工作服染有产妇的血液、体液时,应及时用3%过氧乙酸溶液清洗,并用84消毒液浸泡消毒。
2.3意外伤防护 医护人员在操作时,要牢固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规范各项操作,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如打开玻璃安瓶时,用纱布垫于手指间,用力均匀适当,对各类针头、刀片等锐器,使用后立即放入锐器收容器,容器外应用醒目标志,统一集中消毒处理;产妇使用过的利器,在传递中应用金属容器盛装传递等。一旦刺伤,立即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冲洗后再0.5%聚维酮碘消毒并包扎伤口,建立报告登记制度,做好各项生化监测,及时正确预防用药。
2.4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工作中严格消毒隔离制度,产房安装空气消毒机,定时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1~2次/d,60min/次;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对室内物体表面(床、桌、椅、门、窗等)湿擦3次/d、对地面进行湿式拖地2次/d。如有污染随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湿式拖地。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严格分类放置处理。有病毒感染携带者的产妇单人房间分娩,一切用物和房间均按终末消毒处理。
2.5医护人员手卫生的管理 医院感染通常是直接或间接由手传播,这一途径比经空气传播更具有危险性,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病原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2]。加强医护人员手的消毒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加强医护人员六步洗手法的普及,强化手卫生意识,接触产妇前后及时进行手的清洁和消毒,准备便捷的速干手消毒液,确保手的卫生。每月进行医护人员的手的检测,随机抽查,要求合格率达100%,并与当月的效应工资挂钩。
2.6加强产包器械的清洗 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消毒技术规范》,使每位医生护士认识到清洗的重要性。器械灭菌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妇的安全,而灭菌前的清洗效果直接影响到灭菌效果[3]。应加酶浸泡清洗,清洗流程规范,即去污、加酶浸泡、彻底清洗、蒸馏水冲洗。以确保产包器械的安全。尽量使用一次性产包。
2.7免疫预防 从事产房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各种疫苗,定期做肝功能及常规检查。伤后立即采取血标本检测,可疑暴露于HBV感染的血液,注射乙型肝炎病毒高效价抗体和乙型肝炎疫苗,可疑暴露于HCV感染的血液,尽快于暴露后做HCV抗体检查。产妇医护人员因工作在高危环境中,必须注意饮食结构,加强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
2.8建立产房医护人员的健康档案 定期为产房的医护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内容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有传染病患者及时发现,不得从事接生工作;医护人员在心情抑郁和情绪紧张时,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工作中极易出现偏差导致锐器损伤,我科经常组织娱乐活动,加强疏导,减轻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黄小平,林梅珠.综合医院2037例传染病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6):623-624.
[2]何红燕,林伟青,黄学琴,等.手污染的控制与医院感染的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0):1407-1409.
[3]华九月,郑润香,王彩娟.宫腔吸引管清洗方法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43(4):366.编辑/成森
上一篇:飞机新型环保防腐蚀清洗剂的研制
下一篇:AVI系统在涂装车间的特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