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施用农药,延缓害虫抗性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规律认识不足,过分依赖化学农药对害虫的控制作用,连续大量地使用同一种农药控制同一种害虫,结果使原来用很少药量就能有效控制的害虫,现在增加几倍的用量也不能有效地控制,甚至不再有效,这种现象称为害虫的抗药性。近年来,导致有抗药性的害虫种类越来越多,且抗性程度也越来越高,实践证明,只要合理施用农药,就能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一、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 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一般有4个途径:一是自然抗性,这是由于农药对害虫的生理不产生影响,无杀伤效果所致;二是获得抗性,这是长期使用某些农药,反复刺激害虫使其逐步形成的抗性;三是积累抗性,这是害虫对某种农药逐步积累形成的抗性;四是交互抗性,这是害虫对某种类型的某一农药产生抗性后,对类型相似或化学结构区别不大的其他农药也同时产生抗性。总的说来,一是不合理地使用农药,二是害虫的生理生化因素。导致这种状况大体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在同一地区长期使用同一农药,对药剂抵抗力弱的个体很快死亡,而抵抗力强的个体则生长繁殖起来,经过一定的适应,繁殖阶段就会形成抗性群体;二是一些害虫生命周期短,繁殖代数多,因而施药的次数也多,使害虫受药剂刺激的适应机会增加,促进抗药性形成;三是由于害虫体内本身存在解毒的酶类物质,在同一药剂长期刺激下,使酶的活性增加,对药物分解破坏作用大大加强,抗性日趋严重。
二、害虫的抗药性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单一抗性,害虫只表现对起选择或淘汰作用的药剂有抗性;二是交互抗性,用一种药剂进行选择,产生的抗性对未使用过的另外一类药剂也有抗性,由于其生化机制受基因支配,因此虽未接触某药但仍有可能产生抗性;三是复合抗性,即具有单一抗性的害虫由于另一种药剂的选择,结果不仅对前种药剂仍存有抗性,而且对后者又产生了新的抗性;四是负交互抗性,与交互抗性相反,对某种药剂有抗性的害虫,对另外一种药剂敏感性反而加大。
三、害虫抗药性的治理 害虫抗药性治理的整体思路是,以农业、物理、生物防治为基础,以科学用药为中心,充分发挥农田生态自控能力,进行综合治理。具体措施有:
1. 合理混用农药。两种作用方式和机理不同的农药混合施用,可减缓害虫抗药性的发生速度,即使抗药性已经形成,混合用药也能对抗药性起抑制作用。目前,混合用药较成功的例子有:菊酯类杀虫剂与有机磷杀虫剂混用;机油乳剂与有机磷杀虫剂混用;敌百虫、敌敌畏与马拉硫磷混用。但须注意的是,混配农药也不能长期单一施用,否则,同样有引起抗药性的危险,甚至引发害虫产生多抗性。
2. 轮换用药。轮换使用的品种应尽可能选用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如杀虫剂中的有机磷制剂、拟除虫菊酯类制剂、氨基甲酸酯制剂、有机氮制剂、生物制剂等几大类。同一类制剂中的农药品种,也可以互相换用,但必须查明它们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选用新的有效杀虫剂防治抗药性害虫,施用次数最好是1年1次或隔年1次。在杀菌剂中,一般内吸杀菌剂比较容易引起抗药性,如多菌灵、托布津等苯丙咪唑类杀菌剂、抗生素类杀菌剂。而接触性杀菌剂不容易引起抗药性,因此是较好的轮换组合,如代森锌、无机硫制剂和铜制剂类等。
3. 采用正确的施药技术。除了常规的喷雾防治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施药方法,如拌毒土制毒饵、涂药、注药、滴药、土壤施药等用药方法交替进行,有助于预防和克服害虫产生抗药性。在喷雾法中,还可交替使用超低容量喷雾法、超低烟雾法和喷粉法等,有利于减缓抗药性的发展。在使用农药时,掺和黏着剂如洗衣粉,可堵塞昆虫气孔使其窒息死亡,还可增加药液的展着性和黏附力,增加渗入虫体的药量,提高杀虫效果,减缓抗性的产生。
4. 农药的间断使用或停用。当一种农药已引发了某种害虫的抗药性以后,如在一段时间内停止使用该农药,则害虫的抗药性会逐渐减退,甚至消失。如对硫磷引起的红蜘蛛的抗药性,经过若干年停用后,红蜘蛛的抗药性可基本消失,这样药剂的作用仍可恢复使用。
5. 开发施用土农药。土农药原料来源广,制作简便,对害虫不会诱发抗药性。目前,有待开发的土农药主要是植物性农药,如烟草、大蒜、黄杜鹃、石蒜、苦楝等。此外,生石灰、烧碱、松香油类、洗衣粉等,也都是制作土农药的易得好原料。
(作者联系地址:湖南省沅江市农业局 邮编:413100)
上一篇:矿山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