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中的科学素质
摘要:高中物理教学应该重视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科学素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体现,主要有科学方法、科学观念与科学精神。
关键词:素质教育;科学素质;中学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5-0230-01
在我们日常教学工作中,对知识的教与学,教师与学生一贯十分重视,但对科学素质的培养,却未能尽如人意。物理知识是重要的,但当我们在教学中不加限制地深挖"知识(包括解题能力)"时,必然会把科学素质培养这一重要的教学目标挤出教学过程,从而造成教学中的极大损失。高中物理教学应该重视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科学素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体现,主要有科学方法、科学观念与科学精神。
1.科学方法的教育
学校开设的每一门学科,首先是要让学生学习、了解、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及基本方法,而且关于方法的教学目标丝毫也不比知识目标来得次要。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渗透了很多科学方法,如归纳方法、推理方法、类比方法,以及观察方法、实验方法、理想化方法、等效方法、模型方法、科学假设方法等。下面就几个重要的方法举例说明。
1.1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是提出研究课题、构思科学假说、建立科学理论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展示实验方法在物理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是实验方法教育的重点。我们平日的实验教学,过分的突出知识性的内容,从而严重地冲淡了实验教学的方法意义,因此,我们的实验教学的目标应有新的定位,不要把有限的教学时间,都放在很快就会被遗忘的具体知识内容上,而应该更多的考虑那些有长远意义的教育内容。
1.2 科学假说方法。假说是物理学发展的重要形式。惠更斯的光的波动学说、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普朗克的量子假设等都是科学假说的典型。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给学生创造根据实验结果来推测理论的机会,这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使学生体会怎样根据事实来进行理论构思。
1.3 理想化方法。理想化是个总概念,其中有理想化模型、理想化过程、理想化实验。如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就是用理想化方法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经典,其他诸如质点、匀变速运动、单摆、点光源、薄透镜、点电荷、理想变压器等等,无一不是理想化方法在物理研究中的运用。在教学中,关键在于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做理想化处理,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什么,以使学生能体会到理想化方法的作用。
1.4 等效方法。等效方法的核心是"保持某些特定方面效果相同"。在中学物理中,每一个概念的归纳,每一条规律的得出,无不涉及到等效方法。如物体重心概念的提出,就是一种等效,"合力"、"分力"也是一种等效。
2.科学观念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在课堂教学目标中要顾及到科学观念的培养目标。根据高中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的特点以及高中物理教材的内容,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唯物的观念、因果的观念与守恒的观念。
2.1 唯物观念的培养。唯物观念表现在物理学中为事实观念。物理学是一门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学科,它以物理事实为研究的出发点,一切物理理论都要有事实基础,一切物理理论,都必须经受物理事实的检验。
2.2 因果观念的培养。各种物理现象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表现形式,就是因果关系。物理学中要解决的一系列"为什么"的问题,就是要探究这种因果关系。分析现象,追寻原因;演绎条件,预言结果,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2.3 守恒观念的培养。无论物质世界的形式怎样变化,但有些东西是不变的,它们揭示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在高中物理中,有机械能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电荷守恒、质能守恒等。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这些守恒定律的意义,要经常用守恒的观念,去分析一些物理现象,它能给人们确定一个大的方向,而不拘泥于公式的规定。
3.科学精神陶冶
科学精神反映了一个人对科学、对真理的基本态度与行为取向。科学需要人的诚实、客观性、对新事物的热情、意志、毅力、敢于怀疑、敢于自我否定、强烈的创新意识等品质,正是这种品质构成了科学精神。这种精神,只有真正懂得科学是什么及科学为什么的人才会具备。科学精神的培养重在熏陶,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掘物理学史中的丰富资料,在授课中有机地穿插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的生动事例,在情感上吸引学生,使他们对科学产生一种热爱,了解科学家是怎样工作的,科学家为什么而工作,科学对人类进步所作出的贡献,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收到科学精神培养的成果。
总之,素质教育是个系统工程,科学素质的培养更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物理是中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是具有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有许多问题尚需在实践中逐步解决,具体在实际中的操作,需要我们广大物理教师不断的去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 吴磊、黄桂玉,《中学物理教学与科学人文素质教育》,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成立70周年庆典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2年
[2] 罗晓斌,《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知识窗(教师版)2011年06期
[3] 李卫东,《漫谈新课标下高三物理教学》,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学研版)2011年01期
下一篇:地球物理与地震研究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