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摘要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是计算机技术与管理技术的交叉学科。目前各个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定位都不明确,有的偏重计算机技术,有的偏重管理技术,专业性不强导致所培养学生质量不高,就业茫然。为了确保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应构建一个完善的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Vocational Training Comput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Quality Assurance
CHEN Lixiu, LIANG Xinyuan, DENG Zhongbo
(Chongq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ge, Chongqing 404000)
AbstractComput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pecialty is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the management disciplines. At present the variou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mput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pecialty orientation is not clear, some emphasis on computer technology, some stress management techniques, is not strong professional lead students quality is not high, job loss.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comput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we should construct a perfe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omput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pecialized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Key wordsvocational institutions; computer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major; talents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0 引言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的类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发展,其数量和质量在不断提高。构建完善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有利于培养专业性强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提升学校的品质和形象,是促进学院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作为一个较新型的专业,建立健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对于高职院校该专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观念传统,重就业指导,轻专业培养
就业前景和就业质量是衡量一个学校乃至一个专业的重要指标。为了提升专业品牌和学院品牌,各个高职院校都花较大精力在就业指导方面,盲目追求就业率而忽视了就业质量。进而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学生的就业严重存在专业不对口的想象,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了学生专业不精或者专业不对应市场需求;二是学生的就业质量不高,这也必将导致社会对高职院校的办学及培养能力持怀疑态度。
1.2 培养目标模糊
由于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是计算机技术与管理技術的交叉学科,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内容、专业范围的理解不一致,导致培养目标模糊,人才规格定位不明确。大部分高职院校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能够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和维护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实际上是将该专业的重点定位在软件的开发上而忽视了信息管理这一方面。
1.3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缺乏有丰富实践经验的ERP系统教师
高职院校中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师基本上是从事计算机应用的,“双师型”师资匮乏。高职院校的教师缺乏相关的行业企业实践经验。
ERP系统是最近几年在企业中应用起来的信息管理软件,在高职院校中几乎没有现成的教师,ERP教师基本上是学计算机专业或学管理专业的教师通过自学而成,因此也没有什么实践经验,学校非常缺乏ERP教师,缺乏ERP系统教材。
1.4 专业设置优势有待加强,课程建设针对性有待提高
从目前高职院校中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计上看,现有的课程体系只是经济管理和计算机技术的简单堆集,而没有达到融合的地步。
课程设置太随意,不系统。能够自主设置课程这固然是民办高职院校的一大优势,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市场需求变化太快,有的新课程可能开设不到一年就被淘汰,这就导致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急功近利,不系统,不专业。
1.5 校企合作松散,互动共赢机制不健全
一是学校与行业和企业价值趋向各有侧重;二是学校与行业、企业管理体制完全不同;三是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在投资、管理、维护等方面寻求共同点的难度比较大;四是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时间较长,且比较分散;五是学校的课程标准、学生的技能标准必须依靠校企共同研制,才能适应技术更新。
2 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2.1 合理定位培养目标
重专业培养,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维护和评价等方面的中高级专门人才。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办出高职特色的关键。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教师队伍在学历,职称,年龄、知识等方面的结构性矛盾。大部分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本身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要求教师们不断加强学习,学院应该在鼓励“双师”教师等问题上给予实质性的体现。同时可以考虑在相关企业行业中寻求高技术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应用人才作为兼职教师。
2.3 合理设置课程
发展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的信息管理也出现了许多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市场调研,经常深入企业进行走访或将企业的专家请到学校来进行座谈,以便及时掌握企业信息管理的最新动态,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人才培养紧跟企业发展的步伐。以ERP系统专业方向为例,它主要培养企业的ERP系统人才,我们可以根据高职院校的定位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培养最底端的ERP普通应用人才,重点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相应基础科学文化知识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知识,能够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管理技术进行企业信息系统,包括ERP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以及信息处理工作。
2.4 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
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逐步形成校内和社会评价机制,具体内容包括:(1)校内评价体系主要有:自评体系,各个部门的各个员工定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评价,写出评价报告和整改方案;以各个院系处室的领导设置的督导及评价体系;教务处对各个教学院系的督导以及考核评价体系;院务委员对各个二级学院的督导以及评价体系;学生对教师以及学校的管理方面的评价体系。(2)社会评价体系主要有:对由用人单位、毕业生家长、毕业生三方组成的评价主体调查。用人单位所评内容以毕业生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为主,适当兼顾其他;毕业生家长所评内容以学校管理为主,适当兼顾其他;毕业生所评内容以学校教学和就业服务水平为主,适当兼顾其他;学校引入相关企业的领导或技术人员、校外实习基地的领导或技术人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作出评价。
2.5 教材建设
选用符合专业要求的高质量教材,形成优化配套的高职教材体系。一方面加强对教材选用方面的监管,突出对高职高专教材的使用;另一方面积极鼓励专业教师主编或参编符合自身特色,特别是实验要求的专业教材。专业课的开设应该进一步优化和集中突出专业方向,加强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
2.6 产学研结合
打破封闭式教学、理论与实际联系不紧密的传统习惯,大力加强校企联系。将求学与就业、创业结合起来,将教学、科研与产业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加入到真正的软件产业全过程中去锻炼。
3 总结
根据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构建一个对应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对于该专业以及学院的健康长远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保障。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资助(项目编号:09-2-122,102416);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编号2010-GJ-5202)
参考文献
[1]孙娇燕.建立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实践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2008(1).
[2]李平.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辽宁教育研究,2008(8).
[3]尹飞鸿.高职高专教育质量监控体制与保障机制剖析[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4]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5]陈玉琨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概论[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歐文·拉兹洛.系统、结构和经验[M].李创同,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7]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课题组.学校贯彻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问答[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浅谈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