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摘 要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生产大国,在粮食生产中不管是种植面积还是产量 ,小麦始终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积极有效的防治小麦病虫害,是实现小麦高产增收的重要措施。在具体防治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治理时机,采用多种措施措施并在整那个麦田管理过程中贯穿病虫害防治工作,严格按照预防、防治相结合的原则,采用综合防治技术,减少病虫害对小麦所造成的危害。
关键词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小麦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具有产量高且比较稳定的优势,在小麦具有广泛的种植面积,是广大居民的主要粮食。我国小麦生产产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低产到中产、中产到高产、高产到更高产更高效,总体产量不断提高。近年来,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与提高,相应改善了小麦的种植结构,在各种条件的影响下导致各种病虫害不断增多,如土地情况、自然条件等。为有效减少病虫害给小麦造成的危害,就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技术,根据不同生长时期的生长与病虫害发生特点,制定个性化的防治措施[1]。
1 小麦病虫害的主要类型
1.1 小麦纹枯病
这是真菌病害的一种,主要借助土壤传播。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与新品种的推广使用,再加上各种因素的影响,极大的增加了该病的发生率,如施肥、浇水等,从而严重危害了小麦的健康生长。患病后,类似于烂芽、病苗枯死、枯株白穗等症状会不同程度程度的出现在不同生长阶段,最终因为植株缺少养分和水分而枯死。该病发生范围不断扩大,若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积极的防治,则小麦会出现大面积枯死的情况,从而大量减产[2]。
1.2 小麦蚜虫
这种病虫害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分布范围,不同程度的危害着不同生长阶段的小麦,从返青到抽穗灌浆。其主要是吸取小麦汁液的方式,流失小麦自身营养,最终不能正常生长。若蚜虫在麦穗上附着,麦粒会因为汁液被吸取而逐渐干瘪,从而会造成小麦减产和品质不佳的情况。若在叶片、茎秆上附着,则叶片会逐渐枯黄、掉落,严重时会造成麦苗枯死。蚜虫会一边吸取汁液,一边分泌蜜露,而蜜露多在叶片上覆盖,从而不利于小麦开展光合作用。
1.3 小麦锈病
在小麦生长发育期的病状以红褐色或鲜黄色病变出现在叶子或秆上为主,叶片的危害最大,其次是叶梢、茎秆、穗壳;该病主要发生在春季,因此时土壤湿度达到最大、再加上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如露水、下雾等;同时,诱发锈病的细菌,往往在6-9天之内就能完成对小麦的侵入、发病,枯黄的情况会出现大部分叶片上,也会不同程度的干扰茎秆、叶鞘,最终小麦会呈现出病态,造成严重减产的情况[3]。
2 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
在开展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科学的布置品种,采用组合轮换的方式,劣质小麦的种植面积应该适当减少,在间套时可以配合非禾本科植物。然后,在选择品种时需要结合当地气候条件与地理环境。现就几种防治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2.1 生物防治技术
该技术在防治小麦病虫害时需要利用的是生物制剂或害虫天敌,如昆虫调节剂、抗生素等,该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天敌的充分保护与利用,有效发挥昆虫种群自然控制系统的天敌因子群作用,具有很高的安全性、环保性,能够充分保障人畜安全,对病虫害的有效抑制具有持久性。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按照避免伤害自然天敌的原则,谨慎的使用挑选化学农药,在防治虫害时充分利用害虫天敌,且不会损害到小麦,因此这种防治技术具有一定生态型。如:在应用具体防治措施时,可采用茶色食牛虻、金龟子黑土蜂来防治小麦蛴螬虫。实际运用过程中,为增强防治效果,可利用真菌、细菌等致病微生物技术,关于蛴螬虫的防治可以采用白僵菌,然后配合微生物能够确保防护效果得到最佳。此外,另一种比较重要的方法,即采用植物源农药,其在防治过程中的突出特征主要表现为天然无害,农药的配置主要从植物中提取防病和杀虫物质,然后就能够有效的消除虫害;或者采用抗生素,即通过影响害虫的正常生长发育,而有效抑制害虫的繁殖与生长。总之,这项技术的应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防治目标,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4]。
2.2 物理防治技术
在防治小麦病虫害时采用物理诱杀技术,可避免虫卵落在田间,也有助于农药使用量的减少,结合人工器捕杀和诱杀法能够有效的杀灭成虫,这种防治技术相对比较绿色环保。而诱杀法主要是围绕害虫习性进行捕杀,如趋光性,同时还有色彩诱杀法。对于黄色比较敏感的蚜虫,在捕杀时便可以采用黄色的捕杀器。有时可通过对害虫潜伏期的判断,可治理幼虫,以此可从源头上确保小麦虫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缺陷,即治理效率低、消耗时间,对于小麦病虫害很难进行完全抑制。
2.3 化学防治技术
化學控制技术在众多综合防治技术中比较重要,通过配合使用化学药剂,在防治病虫害时可以选择高校的低残留农药,尤其是在病虫害高发期间需要科学合理的配置化学农药,以此能够积极、有效的防治各种病虫害。同时,该技术能够及时有效的防治小麦病虫害,但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侧重于控制化学农药浓度,致力于农药使用量的减少,避免严重的污染环境。同时,为提高防治效率、保证防治质量,不能持续使用该技术,需要配合其他防治技术[5]。
综上所述,在防治小麦病虫害的过程中,最终目标在于将病虫害消灭,但是需要认真考虑所使用的农药是否存在较大毒性、是否存在残留等。为此,应该严格按照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原则选择农药,对于高毒、高残留农药禁止使用。采用物理、化学防治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各种防治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对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不断创先,从而能够持续增加小麦产量。
参考文献:
[1]刘万军.论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误区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家参谋,2019(14):66.
[2]李家平.小麦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家参谋,2019(10):86.
[3]李克启.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误区及综合防治技术的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8,38(16):24.
[4]刘和玉.试析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误区及综合防治技术对策[J].农家参谋,2018(13):62.
[5]于华强.周口市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2018(05):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