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板栗病虫害防治技术
摘要 介绍无公害板栗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板栗;无公害生产;病虫害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
中图分类号 S6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127-02
板栗是世界著名的干果树种。隶属于壳斗科栗属,为落叶性树种。实生繁殖栗树4~8年才结实,15~16年进入盛果期,嫁接繁殖的2~3年开始结果,4~8年进入盛果期,在良好的管理条件下盛果期可维持50年以上。板栗为深根性树种,根系发达,根系的水平分布通常为树冠的2.5倍,85%以上的根系集中于树冠外50 cm的范围内,一般深为80 cm,20~60 cm土层中分布最多,板栗的幼嫩细根上有苗根对板栗生长有利[1]。
板栗在年平均温度10.5~21.8 ℃均适宜生长,绝对最高温度不超过41.6 ℃,绝对最低温度不低于-24.5 ℃。板栗对湿度的适应性较强,一般在年降水量500~2 000 mm均可栽培。板栗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不高的砂壤土上生长,土壤腐殖质多有利于菌根生长,以pH值5~6最适宜。
随着板栗生产的发展,板栗病虫害种类增多,果农只好以农药与其相抗衡,但过度使用化学农药不仅造成环境污染,也危害板栗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如何在减少农药污染的情况下防治病虫害,是生产无公害绿色板栗的关键。
1 农业防治
1.1 良种育苗
在当地的板栗园里选择丰产、抗病力强的栗树作母树,每年9—10月当栗蓬呈黄褐色并有20%开裂时,即可采收。然后采用阴干脱粒或堆汇脱粒。最好不要待种实充分成熟、果实自然脱落后在地上捡取。种子经粒选后,用不同温度的热水浸泡板栗,浸泡时间长短根据水温的高低决定,以能杀死板栗中的害虫而又不影响板栗的发芽能力为准。贮藏期间要经常检查,以免发生虫蛀、霉变等。选用抗病虫品种,不但增强果树本身的抗病虫能力,而且还能稳定高产和持续增产。
1.2 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第一,通过整形修剪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过去栽植的板栗树体高大,多数情况下任其自然生长,很少修剪,这是板栗低产的一个主要原因。在板栗的栽培管理技术中,主要措施之一就是修剪。一般将树形修剪成自然半圆形,整形工作持续7~8年才能完成,同时应及时剪去病虫枝、枯死枝、内膛过密枝、密生枝、纤弱枝。通过修剪调整合理的树体结构,改善树体通风通光条件,起到消灭害虫的作用。在栗瘿蜂大发年份,剪除栗瘿蜂喜欢产卵的小枝条,能够明显降低虫口密度。有些害虫在枝条上或在挂于枝条上的卷叶内越冬,在修剪时将这些枝条和树叶—起剪掉,能够减轻翌年危害,有时还可以起到根治作用。如黄褐天幕毛虫的越冬卵产在枝条上明显可见,剪枝时一同剪掉,集中烧毁,可达到全部歼灭的目的[2-3]。
第二,及时拾取落地虫果,清除枯枝落叶,被害虫为害的栗蓬大多在成熟前脱落,落地果内常有害虫存在。及时拾取落地虫果,集中深埋或烧掉,能消灭幼虫,减少来年虫口基数。许多害虫和病菌在落叶中越冬,在果树落叶后,清扫落叶,埋于树下作肥料或集中起来作燃料,可消灭在落叶中越冬的害虫和病菌。
2 生物防治
2.1 以虫治虫
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在天敌生长期应严格控制用药种类,不用药或少用药,以免杀伤天敌。同时在果园间种植牧草及蜜源植物来繁衍引进天敌。在板栗害虫防治过程中,害虫种群密度受天敌制约最明显的例子是栗瘿蜂,其天敌为中华长尾小蜂(寄生蜂),为此,常将剪下的带虫枝条和介壳虫寄生的枝条、栗瘿蜂的虫瘿等放在园内,以便其中的寄生蜂羽化后飞出,重新寄生,从而达到消灭栗瘿蜂种群的目的。
2.2 以菌治虫
提倡施用生物农药,也是真菌制剂。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生物农药应用后无污染、无残留,是一种无公害农药,目前适应于栗树上的生物农药主要有农抗120、多氧霉素、白僵菌、抗蚜威等,在喷洒微生物制剂时,要使农药充分附着在每个枝、叶、果上,以提高防治效果。
2.3 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
目前,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的例子已有很多,主要是利用性外激素分散于空气中、水中或是其他媒介物上,能引起同一种类昆虫的其他个体产生反应。如寻找异性和食物等。如利用糖醋液诱杀蛾类。用乙醚浸泡研磨提取其性诱激素粗提物,再用其滴在芯上,把纸芯用铁丝悬在水碗中央,就可以诱杀大量雄蛾落入水碗中。水中放少量洗衣粉,可以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可使诱杀的蛾子不能跳掉,从而在水中淹死。
2.4 利用益鸟治虫[4]
自然界的鸟类很多,其中喷气发动机昆虫的约占50%,它们中绝大多数捕食害虫。益鸟常见的有大杜鹃、大山雀、伯劳、画眉等。这些益鸟主要捕食叶蝉、天牛、金龟子、蛾类幼虫、叶蜂、象鼻虫等多种害虫。所以实行保护和招引益鸟,主要是保护和挂箱的招引办法。如冬季在园内放饵料;旱区补水,种植益鸟食饵植物;设置悬挂鸟巢等办法来招引益鸟。
3 物理机械防治法
3.1 捕杀法
该法适用于捕杀在某生育时期有群居性而容易捕到的害虫,如采集位于树干下部或隐藏在岩石下毒蛾的卵块,在翻地的时候,捡拾金龟子和其他地下害虫的幼虫。利用某些害虫的假死性,在早晨露水未干或黄昏时,在树下铺塑料薄膜,震动树枝捕捉害虫并作集中处理。检查树干,发现卵粒及时刮除杀死,并用细钢丝做成铁钩杀死隧道内的幼虫。
3.2 光诱杀法
利用害虫的某些趋光性或其他特征,设置诱虫器械或其他诱物来诱杀害虫,如利用黑光灯诱集一些趋光性昆虫集中杀灭。还可以设置害虫喜欢的环境,也可诱杀很多害虫,如红蜘蛛、毛虫、刺蛾等,这些潜藏在粗皮裂缝中越冬的习性,因此在它们越冬前,在树干上束草或包扎麻布片,诱集害虫进入越冬,来年开春前集中歼灭。
4 化学防治
使用枝杆包扎法,只在病虫害相当严重时采用,但不宜多次使用。树干包扎法具有省工、省药、防治效率高、果实吸药少的优点。其主要是针对食叶、吸汁及蛀干的害虫,如蚜虫、螨类、介壳虫等,使用的农药是针对害虫和病原体选用有良好防效的内吸型农药。扎药时间选用每年4—9月效果最好,具体方法是在树干上适宜操作的部位,刮去一圈宽度为该处树干直径1/2左右的粗皮,把旧棉布或吸水材料围在刮皮处,用塑料膜包好并扎紧两头,然后把配好的药液注入吸水材料中,但对栗树敏感的农药慎用,果实收获前40 d应停止用药,以免污染板栗。
总之,在板栗的生长过程中,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如甲胺磷、氧化乐果、三氯杀螨醇、福美砷等;限量使用中等毒性农药,如甲氰菊酯(灭扫利)、高产氯氰菊酯(功夫)等,这类农药在果树生产期内一般只允许喷施1次;选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杀铃脲、蛾螨灵、福星、代森锰锌等,还要特别指出的是,栗果虽有坚硬的外壳做保护,但在采摘前20~30 d应禁止使用化学农药,以保证栗中农药无残留,或虽有少量残留但不超标。要注意适时喷药,严格控制施药的次数和浓度,做到多种病虫害能兼治的不要专治,能挑治的不普治,防治一次有效的不要多次喷药,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绿色无公害的板栗[5]。
5 参考文献
[1] 陈腾土.板栗高产栽培技术[M].南宁:广西科学出版社,2000:7.
[2] 周继考,丁振刚,聂原,等.果树病虫害防治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7.
[3] 戈春玉.绿色板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3(3):95.
[4] 杨洪强.绿色无公害果品生产全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8.
[5] 吴志辉.板栗无害化病虫防治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4(3):47-49.
上一篇:农药如何走绿色路
下一篇:桑蚕病虫害实验室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