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预警,不应止于气象
进入五月份后,我省降雨天气明显增多,省气象局近日已宣布解除干旱橙色预警信号。
经历了半年的大旱之后,全省上下围绕旱情进行全面反思,并重新审视我省省情和对现代生产方式与发展结构进行冷静思考,气象部门也不例外。
旱情预报,
贵州气象部门一直在跟进
如此严重的旱情,我省气象部门为什么没有提前做出预报?见到省气象局局长向红琼时,记者首先把公众的疑问抛给了她。
“说句公道话,我省气象部门在旱情预报方面,并非没有作为,其实我们一直在跟进。”对于不能预报干旱的原因,向红琼解释说,干旱是一个长期的累积过程,而且受很多因素制约,特别是受制于科技的发展水平,故没能对这次持续的特大干旱作出准确预测。
事实上,我省气象部门在2009年8月份就加强了对气象的监测预报和预警。省气象局2009年8月25日报送的《旱情分析及未来天气气候趋势展望》就得到了林树森省长的批示。
随着旱情的不断加剧,为使气象服务更具有针对性,省气象局于年前便组织由局党组班子成员分别带队开展调查,先后20多次派出工作组深入县、乡、村实地调查旱情,并将贵州旱情通过中国气象局直报党中央和国务院。
省气象局在4月初向温家宝总理的汇报材料显示,我省分别于2月24日、2月27日、3月2日和3月10日启动了干旱Ⅳ级、Ⅲ级、Ⅱ级、Ⅰ级应急服务响应,并先后通过手机短信等各种渠道,发布森林火险气象预警信息24期、干旱橙色预警信号312次、红色预警信号455次,仅手机短信就达7585万人次,全力以赴做好监测预警和抗旱救灾气象服务。
防范不到位和信息传递不畅
加重损失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虽然相应的职能部门在第一时间收到了重大气象预警信号,但由于传播渠道的不畅导致农民防范措施的滞后,才使得农民受到较大的损失。
时下资讯非常发达,但因为人们防范意识模糊,即使收到突发事件预警时也不会在意。另外,有很多的基层部门长时间无人值守,即使有关部门下发了相应的应急预警,也没人及时传达。对此专家建议,既然政府部门出台了预警机制,就应该有畅通的传播渠道,除气象部门第一时间对外发布信息外,相关职能部门也应在第一时间逐级传播,并跟踪落实。
但是,相当一些有用的信息却因不能及时送达民众而使民众加重损失。目前我省传递气象灾害预报信息的渠道主要是手机短信发布、上网公布和在电(视)台、报纸以及电子显示屏、农村气象信息员等。据悉,我省目前各类手机用户总数已经突破1550余万户,但气象短信用户少之又少,公众接收气象信息面还不够广泛。
据省气象部门相关专家介绍,气象灾害的造成,一个重要原因是灾害预报信息不能通过有效的渠道在第一時间告知最大多数的民众、使其有所防备。气象部门不能完整地发挥自己的职能,往往在灾害发生前,一边忙着协调地方政府、报纸、电(视)台、通讯公司等,一边看着气象预测信息干着急。而这,正是气象预报准确率大大提高而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却越来越大的重要原因。
完善气象预警服务
需要政企共同发力
气象灾害预警服务更多地体现公益性,属于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之一。政府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此事,积极完善气象灾害预警服务体系建设,当务之急是加大对公众的宣传和推广力度。目前许多民众对气象灾害往往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跟自己关系不大,因此不会留意气象灾害的预报,更不会主动获取气象预警信息了。
据了解,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表示,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要及时、有效地将各种警报信息传到社区还存在诸多挑战。但是,教育和公众宣传计划是使公众认识灾害及其潜在影响的预防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向红琼认为,要建立完善的气象预警服务系统,还要依托相关行业的市场经营。其中,随着城市和部分农村地区手机逐渐普及,推广手机短信服务就是一个具体可行的方法,但关键是如何实施。完善气象预警服务需要政企共同发力。
向红琼同时表示,省气象局将进一步加强农村监测体系建设,完成覆盖所有乡镇的自动气象站建设,增加土壤墒情观测站,启动干旱形成机理的各种科学研究,着力提高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上一篇:遵化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