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数学建模教学与数学素质的培养
【摘要】 数学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在日新月异的年代如何将建模思想用于解决实际,而不是将数学仅仅限于作为其它课程的基础,已成为数学建模思想改革并融入数学教学一个重要取向.本文主要研究了数学建模对高职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 提出了数学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并掌握一些数学工具,更应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数学建模则可对这种数学素质加以进一步培养.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数学建模 素质培养
数学素质是人的数学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双重体现,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呢?
一.数学建模对数学素质的培养
数学建模竞赛是能够把数学和数学以外学科联系的方法.通过数学建模把学生学过的知识与周围的现实世界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数学素质的培养,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数学建模可加强数学意识的培养.
即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进而达到用数理逻辑的观点来科学地看待世界,人的数学意识的高低强弱无时无刻不反映出来。教师在现实生活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类比、抽象、概括、总结与归纳活动,把有关的知识纳入一定的知识体系中,把知识点连结成面,形成知识网络,这样学生在掌握了科学性和规律性的知识之后,数学意识就会得到相应发展,创新能力也会提高。
2.数学建模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
一个实际数学模型的构建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问题本身可能涉及工程问题、环境问题、生殖健康问题、生物竞争问题、军事问题、社会问题等等,就所用工具来讲,需要计算机信息处理、Internet 网、计算机信息检索等.因此数学建模竞赛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交叉、文理结合,有利于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另外数学建模竞赛还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英文写作能力.
3.数学建模可加强数学技能的培养。
数学的作图、心算、口算、笔算、器算是数学最基本的技能,而把现实的生产、生活、流通宜至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达到问题解决,形成数学建模的技能,这是数学的创造,在数学技能解释、判断自然或社会现象及预测未来的同时也发展与创造数学本身。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学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二、数学建模应适时的融入数学教学中
通过数学建模,给我们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更多的思考,使我们不得不回过头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教学模式是否符合现代教学策略的构建?在数学教学中应该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如何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课程中,我认为要合理嵌入,即以科学技术中数学应用为中心,精选典型案例,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引入,难易适中.以为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1.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最大特点是联系实际.高职人才培养的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对其数学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体现“联系实际、深化概念、注重应用”的思想,不应过多强调灌输其逻辑的严密性,思维的严谨性.学数学主要是为了用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而数学教材中的问题都是现实中存在又必须解决的问题,正是数学建模案例的最佳选择.因此,作为数学选材并不难,只要我们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所蕴涵应用数学的材料,从中加以推广,结合不同专业选编合适的实际问题,创设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能体会到数学在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在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能很好的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等于教给学生一种好的思想方法,更是给学生一把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使学生能灵活地根据实际问题构建合理的数学模型,得心应手地解决问题.但这也对数学教师的要求就更高,教师要尽可能地了解大学所开设的各专业课的内容,搜集现实问题与热点问题等等.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数学建军模与数学语言的转换
数学建模作为一种数学分析问题目的形式,它是用数学作为一种载体来解决问题的又一种方式,具有通用、准确、逻辑性强待数学常用的共同特点,也是人类共同交流的工具之一。教师必须在建模语言的表述、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目的过程中,要准确、严密、简洁、规范,为学生树立榜样。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要求应严格,特别是学生在利用建模回答问时使用符号语言的不准确、不规范、不简洁等要及时纠正.在数学语言等方面,数学建模对于养成学生冷静思考、善于鉴别、反复推敲的良好学习习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3.在课程教学及考核中适度引入数学建模实际问题
实践表明,真正学会数学的方法是用数学, 为此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数学有用,还要鼓励他们自己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数学建模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极好载体, 而且能充分考验学生的洞察能力、创造能力、数学语言翻译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综合应用分析能力、联想能力、使用当代科技最新成果的能力; 学生们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和协调组织能力,以及诚信意识和自律精神.在教学实践中,在数学课程的考核中增加数学建模问题,并施以“额外加分”的鼓励办法,在平常的作业中除了留一些巩固课堂数学知识的题目外,还要增加需要用数学解决的实际应用题.这些应用题可以独立或自由组合成小组去完成, 完成的好则在原有平时成绩的基础上获得“额外加分”.这种作法, 鼓励了学生应用数学,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了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风格,提高了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现实世界中各种复杂问题的意识、信念和能力, 调动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团结协作精神, 从而获得除数学知识本身以外的素质与能力.
综上所述,数学素质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生活与教学中的,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师生交往的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并且尽可能的增加学生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全方位提高数学素质,从而达到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姜启源.数学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下一篇:中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