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到“公仆”的经济学家
计划派一批年轻的高校教师到美国学习深造,贺铿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去美国学习经济计量学。那时候能够出国深造,是很多知识青年的梦想。早在两年前,美国的教授在北京颐和园举办了培训经济学方面的学校,贺铿是首批60个学员中最年轻的一个,在这里,他开始接触到了经济计量学这门当时我国还没有的新学科。“经济计量学和经济学都是研究经济中的一些问题,只不过它的方式不太一样,它是用模型的方法,用定量的形式进行分析。不是一般的从理论到理论,它是量化的,更具体。”
“特别是后来到美国去,感觉很新鲜。他们治学的方式,思维的方式,他们的教育情况跟我们是截然不同的,感觉新鲜的东西很多。”贺铿回忆起来还是抑制不住兴奋。
回国后,他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做经济计量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学术成果和教学质量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说到这点,贺铿表现出有些小小的遗憾,“如果我后来没有担任一些领导职务的话,我可能会在数量经济学方面做出的成绩比现在好。”
由“园丁”到“公仆”
1991年,由于在统计学方面取得的成就,贺铿在国家统计局西安统计学院老院长退休后接任院长职务。1995年,他被调到国家统计局任分管教育科研的副局长,“这是个很大的跨越,因为过去我脑子里想的都是做学问的事,没想过当政府官员,我觉得可能我不该改变的就是当政府官员。”由此贺铿开始了由“园丁”到“公仆”的转换过程。“我感觉这个由园丁到公仆的跨越像是改变了我的命运。”
在统计局副局长的位子上,他工作了9年,时刻提醒自己做好本职工作。“这9年当中局长换了两三个,我跟每一个人处的还都挺好,他们也都很尊重我。”虽然走上了领导岗位,他也没有放弃教学科研业务,每年在中央财经大学和湖南大学两个学校都带博士生。
作为我国经济计量学的开拓者,贺铿说:“因为我做这一专业最早,而且当时有一定影响,所以说我是开拓者。但是现在有很多年轻的学者,像我的一些学生,他们的学问做得比我深,他们做的学问比我要强。”
贺铿认为,我国的经济计量学跟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前沿的理论我们都在研究,但是创新的理论少,只能说我国的学者是跟上了前沿理论,但没有创造。”
学者型官员的说法比较流行,贺铿是个著名学者,也是副部级领导,但他不喜欢学者型官员的说法。“做一个官员,没有学问行吗?我觉得做学问和做政府官员只是一个不同性质的分工,在知识方面有同样的要求,不能说做官就可以对知识的要求低一点。”
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贺铿对自己学生最大的期望就是希望学生做事不要浮躁,做好学问。对前一段时间有位知名教授在微博上对学生说,“没有几千万你不要来见我”之类的话,贺铿非常不赞成。“我的学生有从政的,有当教授的,也有搞金融的,从事企业管理的也有。所以我不干涉学生做什么,但是做事不能浮躁,踏踏实实去做,不要今天一个想法,明天一个想法。”“我希望我的学生能成为一个学者,但我不反对他做官。”
“我想作为学者还是要深入研究问题,并且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意见来。”贺铿希望自己的学生要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学者时说,“当然,学者提出的‘建设性意见’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
经济发展思想该反思
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思路的看法,贺铿认为,我们应该反思我们发展经济的主要思想。“我们把GDP看得太重,民生问题看得不够重,我觉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真正的把民生、把保障放在第一位,经济发展是自然而然的。大家收入增加了,就业增加了,经济还能不发展吗?不能本末倒置,要转变政治理念,不能一味的把经济增长作为目标。”
通胀是当前我国经济现象的热点问题,贺铿认为不应把通胀看得太严重,在就业充分、收入增长比较快的情况下,存在经济增速一半的通胀率是好事,说明经济有活力。“我们是8%,9%甚至10%的经济增长率,4%-5%的通胀率有什么可怕的?现在是有些工作做得不细致。”他认为,现在城乡分离的管理模式,造成许多统计数据没有按整体的人口去考虑,参考的是户籍人口,而没有考虑流动人口数据,这是存在的尖锐问题。“我觉得管理者应该管理你治理下的全部的人口,比如北京市的市长,在你这个城市的所有人口你都要管,包括子女的教育,失业的情况,包括社会保障的情况,这样社会才能稳定。”
对收入分配差距问题,贺铿认为,总的物价水平和我们的收入水平还是不匹配,主要是 国家很多政策并没有得到落实,比如说结构性减税,对于吸纳就业多的企业,有困难政府就应该伸出手来。“税率可以低一些;还可以给予财政补贴;财政替企业交员工的五险,这样企业的成本就会降低。”“要给予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同等待遇,给他们创造同台竞争的机会。”他认为,中小企业是我国的就业主体,应该通过减轻中小企业压力,扩大就业机会以提升居民的收入。
他最后表示,但在物价持续上升的同时,经济增长的质量却不理想,民生改善不明显,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形势严峻,经济结构失衡等等,均使得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受到考验。
贺 铿 简 介
著名统计教育家与经济计量学家,中国经济计量学开拓者。1942年5月出生于湖南临湘,1965年7月毕业于湖北大学(现在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学专业。历任中南财经大学教授、西安统计学院院长,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等职;并出任中国统计教育学会理事长、中国统计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统计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全国统计科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统计学科组组长。十届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2008年3月,被任命为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