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
摘要:数学素质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质,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数学素质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在数学素质的培养当中,让学生学会数学语言是体现数学素质最基本的一点。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应用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数学;数学素质;数学教育
一、数学素质的含义
素质是指人自身所存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特征及其结构,是决定其主体活动功能、状况及质量的基本因素,它与人的生命及其活动联系在一起。因而人的素质包括以人的生理、心理结构为特征的自然素质和以品德、专业、审美、技能、劳动等表现形式为特征的社会素质。数学作为一种客观抽象出来的自然科学属于社会素质的范畴,人的数学素质是人的数学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双重体现,按照当前数学教育界比较一致的公论,数学素质大致含义有以下四个表现特征。
1.数学意识
数学意识即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进而达到用数理逻辑的观点来科学地看待世界,人的数学意识的高低强弱无时无刻不反映出来。数学意识是数学知识观念层面,作为中学生的数学意识主要有数学对象意识、数学价值意识、数学问题意识、数学学习意识。
2.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作为一种科学语言,它是数学的载体,通用、简捷和准确的数学语言是人类共同交流的工具之一。数学语言的基本形式有: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逻辑语言等。
3.数学技能
数学的作图、心算、口算、笔算和器算是数学最基本的技能,而把现实的生产、生活、流通直至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达到问题解决,形成数学建模的技能,这是数学的创造。用数学技能解释、判断自然或社会现象及预测未来的同时也发展与创造了数学本身。
4.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就是对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所以,数学思维就是人脑和数学对象的相互作用,并按普通的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过程。这就是说,数学思维是以认识数学对象为任务、以数学语言为载体、以认识和发现数学规律(本质属性)为目的的一种思维。
二、数学素质的功能体现
1.益智性
数学是一门最活跃、充满哲理、密切联系实际的学科,数学教学还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德育教育功能,通过数学的教学可培养和提高人的许多非智力品质。
2.思维性
爱因斯坦说:“只有数学中的推理才是无懈可击的。”数学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具备数学专业知识技术以从事数学研究、专业的教学、工程技术应用、经济发展的研究、科技研究等工作。
3.科学性
数学素有“思维训练的体操”之称,数学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形成推理的意识,形成提出新思想、新方法、新问题、开创新领域的思维习惯。因此,受过良好数学教育的人,通过他们在数学的这些特性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可以促进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三、数学素质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学习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过程中,深入体会和学习数学严密的逻辑思维体系和高度抽象的思维方法,从中逐渐领悟科学的思维方式及数学严密思辨系统的真谛。
2.在学习、解决每一个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总结人们观察、分析、论证、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与途径,达到“资其定法,发其巧思”的目的。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再学习的能力,它是思考问题的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在中学数学中要运用的主要思维方法有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类比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3.通过学习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体会和领悟数学中常用思维模式及其作用,并结合数学史上的发明创造,初步掌握创造性思维方法,培养自身创新能力。要加强数学基本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也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如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分解与合成法等恒等变换方法,换元法、对数法、判别式法、伸缩法等映射反演方法,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应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深入体会和领略数学的文化,体会数学的深刻哲理以及哲学诸范畴在数学中的生动体验,提高自身的数学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意识。
5.强调数学的应用意识
荷兰数学家教育家弗雷登塔尔指出:“数学源于现实并且用于现实。”可见,数学不应该脱离生活。在数学教学中,还要体现数学中的运动变化、矛盾转化、量变到质变、普遍联系等辩证法思想,要反映数学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的认识论观点,更要倡导和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具有顽强学习和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具有周密细致地分析问题和创新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具有善于独立思考又善于协作学习的精神;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美学修养等数学品质。
参考文献:
[1]程敦兵.结合数学教育功能谈数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2]张玉娥.实施素质教育更需调动学生积极性[J].甘肃科技,2002.
[3]李大潜.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0.
[4]殷堰工.中学数学教育功能探讨提纲[J].数学教育学报,1993.
(作者单位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第三中学)
下一篇:用理性和开拓精神引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