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两个专业2013版本科培养方案修订简介
摘 要:本科培养方案是本科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安排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学校办学思想、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数学两个专业的2013版本科培养方案,以院系调整为契机,结合计算与应用数学系师资,按照厚基础、重实践、个性化、宽口径、创特色原则,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学科交叉力度,加大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增加实用性课程,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三三三”本科培养体系 本科培养方案 数学两个专业
中图分类号:O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141-02
本科培养方案是本科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安排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学校办学思想、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目前所使用的本科培养方案是2010年修订的,与2008版本科培养方案变化不大。随着2011年5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部分院系的调整,以及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计算与应用数学系就开始进行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两个专业的2010版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为了方便起见,本文数学两个专业特指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1 修订背景
2011年5月3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成立,它是由原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和化学化工学院的化学系、材料化学与工程系组建而成,学院下设基础数学系、计算与应用数学系、物理与光电工程系、物理实验中心、化学系、材料物理与化学系6个教学单位。
计算与应用数学系现有教师46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6人,讲师20人,实验师1人,其主要工作职责有:数学一级硕士点建设、博士点申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专业课程建设;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专业课程建设;数值计算方法精品课程建设、数学分析精品课程建设、数值分析精品课程建设、数学建模精品课程建设;数学建模与软件设计实践中心建设、科学与工程计算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非数学类专业的与数学与计算科学系相关的数学类课程建设;数学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学院安排的其它工作。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较早设立的专业之一,其前身是华东石油学院77级数学师资班。1978年,全国高校恢复招生时,华东石油学院招收了数学师资班,先后在1982年、1984年和1986年分别招收了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根据国家专业目录调整,1994年更名为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专业,1999年更名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从1995年开始招收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专业,截止到2012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共培养14届毕业生1348人。目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校生共295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0版本科培养方案设有“数学与统计”、“信息与软件”、“石油应用”三个专业方向。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2001年由学校自主设置、2002年经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的本科专业。自2002年9月开始招生,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至今已培养7届毕业生272人。目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校生共180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0版本科培养方案设有“数学与统计”、“计算与软件”、“石油应用”三个专业方向。
自从理学院成立之初,理学院领导就非常重视数学两个专业的专业建设,多次就数学两个专业的就业率、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等工作专门听取汇报,给予指导。
2012年2月21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下发《关于启动2013版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通知》。至此,从2012年2月底,数学两个专业的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按照学校的通知安排进行,步子迈得也更大一些。
2 原版存在问题与不足
(1)专业课程设置门数太少。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各有三个培养方向。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三个培养方向分别是数学与统计方向、信息与软件方向、石油应用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三个培养方向分别是数学与统计方向、计算与软件方向、石油应用方向。换句话说,信息与计算科学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两个专业共有四个培养方向:数学与统计方向、信息与软件方向、计算与软件方向、石油应用方向。实际上共有六个小的培养方向:数学、统计、信息、计算、软件、石油应用。因此,在所学本科课程总门数一定的情况下,在每个小的培养方向上,所安排的专业课程门数可想而知,应该是屈指可数。这样学生在自己所选的方向上,就没有学到足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和进一步提高进修。
(2)课程设置几乎相同,没有特色。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必修课程设置31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必修课程设置也是31门,其中有26门课程设置完全相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其余的5门是数据结构、Windows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软件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其余的5门课程是近世代数、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概率论、数理统计、拓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选修课程设置23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选修课程设置20门,其中有16门完全相同。这样的课程设置虽然有利于组织教学,但却不利于信息与计算科学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两个专业的发展,没有彰显出信息与计算科学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两个专业的不同,或者特色。
(3)课程设置几乎没有反映数学的前沿知识,清一色是旧的数学课程。数学来源于生活,它是为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反过来它又推动社会的发展,形成了很多有用边缘交叉学科,例如金融数学、保险精算等。金融数学、保险精算等是社会的大热门,既不像数学那样显得枯燥无味,又能帮助学生就业,而老版却熟视无睹,仿佛数学是一位高高在上的仙女,不食人间烟火,脱离现实,依然陶醉神游于自己的美妙幻想世界里。
(4)学生对专业认同感下降,就业率不高。
3 “三三三”本科培养体系
在《关于启动2013版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通知》后,学校相继下发《关于修订本科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关于做好2013版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通知》、《关于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2013版本科培养方案审核论证工作的通知》,对2013版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进行宏观全面指导。在深入领会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基础上,根据《原则意见》的精神和要求,广泛调查,深入研究,学校提出本科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三三三”本科培养体系。
“三三三”本科培养体系中的第一“三”指的是学校的办学定位(三型):精英型教育、特色型教育、研究型教育;第二“三”指的是学校的培养方向(三化):全面化成长、个性化成长、最大化成长;第三“三”指的是学校的教学方式(三性):学习性教学、研究性学习、开放性交流。
4 新方案的设计理念及实现
4.1 新方案的修订原则
通过学习领会教育部和学校教务处的相关文件精神,经过多次开会研讨,计算与应用数学系就本次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原则形成了统一认识。数学两个专业的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原则是:厚基础,重实践,个性化,宽口径,创特色。
厚基础是指是指学科基础课程(涉及数学、统计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统性完整性,学习数学两个专业必须有这些课程作支撑。学科基础课程需修够79个学分,占总学分44.89%。
重实践是指在总学分由191(或者192)变为176情况下,实践学分由25提高到44,增添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与几何实践课(2学分)。实践学分占总学分25%。
个性化是指学生在基本学完学科基础课程后,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培养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设置两个培养方向:数学方向和统计方向,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设置两个培养方向:计算科学方向和信息科学方向。
宽口径是指在总学分分别下降7.85%和8.33%情况下,选修课程分别由原来32学分提高到44学分(37.5%),选修范围进一步扩大。选修学分占总学分25%。
创特色是指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必修数值计算方法2-1、数值计算方法2-2、数据结构与算法、数理方程、信息论基础、偏微分方程数值解、高性能并行计算七门课,着力培养科学工程计算方面人才和信息处理方面人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数学建模、数值计算方法2-1、数值计算方法2-2、复变函数、数据分析与统计软件、最优化方法、实变函数七门课,着力培养统计方面人才和应用数学方面人才。
4.2 传承与改进
①培养方向调整。现行培养方案,数学每个专业各有3个培养方向;经过调研,结合计算与应用数学系师资力量,2013版数学每个专业各调整为两个培养方向。
②课程体系的调整。
新版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三大课程模块构成,占总学分比例分别为27.27%,44.89%和27.84%。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程(38学分)和通识教育选修课程(10学分)。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新增新生研讨课和创业基础课。新生研讨课,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进行,旨在引导学生认知专业、激发学生兴趣和动力。
学科基础课程(79学分)包括学科门类基础课程和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数学两个专业设置的学科基础课程几乎完全相同。学科基础课程新增科研训练课。科研训练,安排在第四学年第一学期进行,主要包括信息检索、网络资源利用、文献综述、科技论文写作、小课题研究等基本训练。学生在课程结束时提交相关材料。
专业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程(23学分)和专业选修课程(26学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有七门课:数值计算方法2-1、数值计算方法2-2、数据结构与算法、数理方程、信息论基础、偏微分方程数值解、高性能并行计算;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核心课程有七门课:数学建模、数值计算方法2-1、数值计算方法2-2、复变函数、数据分析与统计软件、最优化方法、实变函数。信息论基础、高性能并行计算、数学建模是由选修改为必修;数据分析与统计软件是新增课程。
常微分方程是数学两个专业的双语课程。
高性能并行计算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研究性课程;数学建模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研究性课程。
数学两个专业的总学时分别为176计划学时。
③先进性。
学科交叉力度增强;实践教学力度增大;实用性课程增多,紧密结合社会需求。
5 结语
计算与应用数学系部分老师在2013版本科培养方案修订期间,实地调研西安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同时借助于在上海参加研讨会之际,与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就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以及网络调研25所高校,历时21个月,14论反复讨论磋商,在2013年1月完成基于“三三三”本科培养体系的2013版本科培养方案修订稿。由于时间限制、认识不足等多种因素,本次培养方案修订稿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热忱欢迎大家给予批评指正。我们相信,随着本次培养方案修订稿的不断使用,它会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延喜,王世祥.数学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大学学报,2010(6).
[2]杜其奎,宁连华,陈金如.数学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为例[J].信息系统工程,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