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的化学教学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当前,我国正在进一步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在这种形势下,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普通教育只有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才能发挥普通教育本身的功能,完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任务。要做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如何上好化学课,对化学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正确教学观; 培养兴趣; 解决实际问题
在农村从事化学教学二十余年,怎样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对我来说,仍然很困惑,很迷茫。初三只有一年的学习化学的时间,时间短,加上很多学生其它学科学的不好,认为学好了也没什么用,也就不愿学习化学,干脆放弃了这门学科的学习。针对这种现状,我就怎样进行素质教育下的化学教学,如何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做了一些探究,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化学教学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关系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也直接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需要有大批的科学家、工程师、教授和专家,同样需要大量训练有素的普通劳动者,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工作者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位学生负责。学习化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在考试中取得一定的分数,更重要的是用所学的化学知识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来达到最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的目的。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为什么要使用无氟冰箱?不使用含磷洗衣粉?怎样防止铁制品生锈?怎样开发清洁能源?怎样识别真金和“假金”?怎样区分“软水和硬水”?为什么用纯碱可以使发酸的面团变得松软可口?这些与学生今后是否升学和搞科研没多大的关系,但可以肯定的是,学生懂得这些知识一定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二、教师教学一定要坚持正确的人才观
古往今来。很多科学家、发明家,虽未受过高等教育,但他们依靠自己的刻苦钻研,做出了不寻常的贡献,又有谁说他们不是人才呢?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往往容易忽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这不能说不是我们现行教育的缺陷。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每个人的智能发展都不是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强弱,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创造条件,让不同類型的学生能在学校里得到自己适合的土壤,适合的环境,帮助学生找到智能的最佳点,以使他们的智能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要强调提高课堂教效果。切实保证教学计划完成,把课余和自习时间返还给学生。丰富多样的兴趣活动,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不仅没有影响必修课程的学习,反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陶冶了学生的性情,扩大了知识面,起到了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兴趣变为积极而持久的学习动机。
3.1理论联系实际,诱发学习兴趣。在面向21世纪的今天,现代化学正在帮助人类更好地解决能源、农业、环保、医疗、交通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这种发展趋势决定了化学在人类生活和新科技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化学教学要挖掘教学内容与材料、能源、环保、生命、农业等科学的联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高度发展的今天,必须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化学的情感和努力学习的动机.
3.2设计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化学趣味实验能以简单的操作,鲜明的现象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让学生多做家庭小实验,如用食醋软化鸡蛋壳,自制简易净水器等。
3.3揭示化学之美,巩固学习兴趣。寓美于教,以化学所固有的和谐美去感染学生,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使学生保持对化学的兴趣。不少化学实验具有美的魅力。如,用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的实验,溶液一会儿变红,一会儿变成无色,一会儿又变成红色。这些神奇美妙的化学现象能唤起学生探索化学美的求知欲望,强化他们萌动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的兴趣沿着有趣、乐趣向志趣的方向发展。
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必须使学生学会学习
4.1指导学生阅读。不会阅读,就不善于思考,就不能顺利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4.2启发学生思考。善于思考才善于学习。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甚至大胆地去猜想。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应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如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问;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那些牵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疑难点设问;对较难或较综合的问题,用按认知层次分化知识点的方法中易到难步步深入地发问;对学生错误或不全面答案进行反问,不断加大问题的思考力度等等。
4.3组织学生讨论。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间争论,可使学生从中相互启迪,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4.4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总结是对课本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归类的过程。
五、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保持学习化学的好奇心
5.1演示实验生动、鲜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每次实验前都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为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另外,对于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有的现象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使实验现象鲜明生动。在学校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一些观察性较差而方法较简单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边讲边实验。例如,讲氢氧化钠的性质时,可做下面的实验: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先滴入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后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红色褪去后再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实验后,再讲反应原理,学生就易于掌握。最后,实验结束,教师一定要做好小结。通过实验小结,指出问题所在,表扬鼓励好的同学。事实证明,有的学生虽然学习基础较差,但动手能力很强,化学实验做得很好。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这样,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倍增。
5.2除了做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以外,教师还必须开拓学生的思路,想方设法把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们边做、边看、边想,再经过分析、归纳和总结,促使他们在深切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化学反应本质。例如学习《酸的性质》一节,可结合教材内容,针对学生易犯的错误设计下列实验:氧化铜加水,再稍稍加热,不反应;氧化铜加酸,加热,反应发生,生成蓝色溶液。 通过这一实验,学生可得到氧化铜不溶于水但溶于酸的正确结论。通过生动活泼的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但这种兴趣还不够稳定,一旦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便容易丧失信心。为了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一方面要通过学科渗透德育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如通过介绍科学家的故事,使他们懂得“只有努力不懈,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上狠下功夫。
六、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有效提高化学素质教育
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重在于应用。学生的化学素质不仅在于其掌握化学知识的多少,也不仅仅在于其能解多少化学难题,更重要的是看他能否运用化学知识去理解、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去学习新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的知识,训练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先,让学生从解释身边化学现象、处理身边化学问题做起,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观察生活、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处理一些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例如,可结合消防常识介绍一些灭火器的类型、用途及操作方法。如在介绍泡沫灭火器时,可问学生:灭火器中盛装的是什么溶液?玻璃筒中装的是什么?铁筒中装的是什么?它的灭火原理是什么?灭火时应该怎样操作?再如学到《硫酸》一章的计算题时,不妨让学生算一算所居住的城市一年由于烧含硫的煤向空气中排放多少二氧化硫,能形成酸雨的量,酸雨对大自然有什么危害,如何治理等问题,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对农村学生可提出如何科学使用化肥,各种不同的化肥对土壤酸碱性有何影响,使学生了解科学种田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杨启辉,《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学习手册》,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胡美铃主编.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胡美铃主编.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011
上一篇:电厂化学水处理技术发展与应用探究
下一篇:碎片化学习在高校党员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