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专业课堂从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
【摘 要】《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是水利工程类专业基础课程。为响应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内容,各类课程都与思政理论课同相同行,根据课程特点和内容,研究了该课程实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并从职业素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递正能量、法律法规教育及良好习惯培养等五个方面对本课程思政教育素材进行了设计。
【Abstract】"Engineering geology and soil mechanics"is a basic course of water conservancy specialty. In order to response to the content of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ference, all kinds of courses are the same a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ents of the curriculum, this paper studies the necessity of carrying out the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The materia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from five aspects of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education, patriotism education, positive energy transfer, law and regulations education and good habit cultivation.
【關键词】工科专业课堂;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课程思政
【Keywords】engineering specialty class;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soil mechanic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10-0094-02
1 引言
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上思想政治理论是不是要关起门或者总是那几个专职思政老师站讲台?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政教育似乎自成一体,存在“孤岛“现象。习总书记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将思政教育全部放在思政老师的课堂中完成,而是应该在所有任课教师都参与到思政教育中,把思政教育落实到每一堂课中来[1]。
在相对于人文课程来讲,工科教学注重“术”的掌握与运用,在课程思政教育作用发挥存在一定的难点,如何在理工科专业课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者总结多年在《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教学经验,对“课程思政”融入该课程教学进行了初步设计与实践。
2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课程介绍
《土力学与工程地质》课程是我校水利工程专业、水利工程建筑专业、水利工程技术等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作用是培养学生掌握能够认识工程地质条件、预测不良地质条件下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工程地质问题的处理措施;对水利工程中遇到的地基土进行分类测试,对土坝、地基及挡土结构的渗流、沉降和稳定性进行分析,运用土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及今后工作及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我校为高职院校,接受的是专科层次学生,入学分数普遍较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导致学生入学后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行为特点、心理意愿等方面有一些不足,学生存在着自律能力低、自信心不足、政治热情不高、思想政治观念比较薄弱等思想道德问题。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作为水利工程类多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非常重要的思政教育阵地。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培养兴趣,学会通过言行举止传播正能量,培养好习惯,规范职业素养。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这门课程包括工程地质学和土力学两部分,工程地质部分主要偏向理论,土力学部分主要偏向试验、计算与应用,且课程主要偏向土力学部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育“才”重“器”,少有考虑育“人”育“德”,通常“专”上到位,“红”上不足。掌握了技能,但少了情怀,容易出所谓的“理工男”,需要提升国家情怀,政治担当。
4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课程中课程思政素材设计
4.1 职业素养教育
职业素养教育贯穿整个课程,我校这门课程主要针对水利类专业开设,作为未来的水利工程建设者,在提升自己职业技能的同时,也必须遵守职业操守,具有职业道德。
本课程主要讲的是建筑物地基岩性条件及地基的三大类问题:渗漏、沉降稳定及强度问题。地基和基础是建筑物的根基。地基的选择或处理是否正确,基础的设计与施工质量的好坏均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合理性。地基基础属于隐蔽工程,一旦发生事故,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而且对其补救和处理十分困难,有时甚至无法补救,水利工程更加如此。国内外有很多大坝失事事故,比如说国内的河南驻马店溃坝事件(1100万人受灾,伤亡惨重),美国爱达荷州的提顿坝溃坝事件等,各有原因,在课程的讲述过程中加入这些事件,比如在讲土体渗透变形的时候可以加入提顿坝溃坝事件:在MDT(Mountain Daylight Time,简称MDT)时间1976年6月5日早上7点30分左右,一道泥泞的口子出现了,水里伴随着大量的沉积物,但是工程师们都不相信这会导致什么问题。到了早上9点30左右,坝体下游朝向已经发展为一个渗漏口,这个口子以每立方米0.57~0.85的速度涌水并且堤防表面防护材料开始被冲刷。带着推土机的工作队已经被派去堵住漏洞,但是未能成功。在MDT时间11点55,坝顶塌陷于水库中;两分钟以后,剩余坝体的1/3瓦解。坝体中带有泥沙沉积物的浑水,以超过57000的速度,全部流入了长约10km的提顿河峡谷中,这股洪水直到斯内克河平原才逐渐消散。到了晚上8:00,水库的蓄水完全流干,尽管2/3的坝体尚在。事故造成11人死亡,11亿美元左右的经济损失,有研究表明,溃坝是因为渗透性黄土被大量用于坝体核心和坝肩流纹岩的裂隙中,从而导致水渗入坝体周围,并通过填土渗满坝体。这些可渗透黄土被发现是产生漏洞的主要原因,这些缺陷的组合,导致水渗过堤坝并使坝体内部侵蚀,产生管涌破坏,并最终导致溃坝。
4.2 爱国主义教育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登上三峡大坝,遥望浩瀚长江“国家要强大,民族要复兴,必须要靠我们砥砺奋进、不懈奋斗!”
三峡大坝创造了太多世界之最,但建设过程也十分的艰辛,新中国成立以后,面临着技术封锁和资金匮乏的困难,一代代中国水利人前仆后继,在一穷二白的困境中自主创新,创造了中国人自己的技术。
在本课程教学中都可以引入三峡大坝案例,比如项目一工程地质评价,讲三峡大坝为什么选址在三斗坪?三斗坪距湖北省宜昌市区40公里,这里河谷开阔,基岩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具有修建混凝土高坝的优越的地形、地质和施工条件,被瑞士一位著名水电专家称为“上帝送给中国人的礼物”。
除了三峡大坝,我国还有很多超级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京沪高铁、港珠澳大桥等等,这些无一不是国人的骄傲,工程人的骄傲!
4.3 传递正能量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行为举止,不谣传,不信谣,以身作则,传播正能量。在本课程教学设计中加入一些正能量话题,比如在讲不良地质作用,地震的时候,引入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在災难面前奋不顾身救人的军人们,“敬礼男孩”在大灾大悲面前,仍不忘感恩,灾难中丧失爱妻的丈夫,背着尸体回家,生死不忘的爱情。
4.4 法律法规意识教育
2017年4月,湖南省水利厅出台《湖南省水利工程建设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制实施办法》,决定从4月起推行水利工程建设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制。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工程规模越来越大,一旦出现事故,后果也十分严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教育学生:作为水利工程人,不管是勘察,设计还是施工,都应该遵守规范法规,工作态度端正严谨,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力,履行该有的义务。
4.5 良好习惯的培养
课堂中通常有同学迟早、旷课、早退等,这些都属于不良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递知识,还要教导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本课程试验比较多,在做试验操作后,很多学生基本都不收拾操作台,不打扫卫生,导致试验台脏乱差,影响下个班级的使用。在试验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相互合作,操作规范,尊重事实,试验过后,要求学生清理操作台,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及操作习惯,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保持有良好职业行为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建良.高职《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践[J].电子商务,2018(05):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