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技术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等4则
PET-CT
PET-CT目前是全球最高端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堪称“现代医学高科技之冠”。PET(Positton Emission ComputedTomography,PET)的全称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则是将PET和CT(计算机体层显像)有机结合在一起,使用同一个检查床和同一个图像处理工作站,将PET图像和ICT图像融合,可以同时放映病灶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形态结构,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PET-CT能早期诊断恶性肿瘤等疾病。肿瘤细胞代谢活跃,摄取显像剂能力为正常细胞的2~10倍,会形成图像上明显的“光点”,因此,PET-CT在肿瘤早期尚未产生解剖结构变化前即能发现隐匿的病灶。
PET-CT能进行全身(体部)快速检查。其他影像学检查主要是对选定的身体某些部位进行扫描,PET-CT一次体部扫描(颈、胸、腹、盆腔)仅需20分钟左右,能分别获得PET、CT及两者融合的全身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图像,可直观地看到疾病在体部的受累部位及情况,对肿瘤的临床分期很有帮助。
PET-CT中的PET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能提供有价值的功能和代谢方面的信息,PET-CT中的CT则能提供精确的解剖信息,PET和CT的融合图像如同路标,能帮助确定和查找肿瘤的精确位置,其检查结果比单独的PET或CT有更高的准确性。
PET-CT检查安全无创。因为PET-CT检查所采用的核素大多数是构成人体生命的基本元素或极为相似的核素,且半衰期很短,扫描时对人体所接受的剂量相当于一次胸部CT扫捕的剂量,十分安全,可以重复检查。
微创技术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一直是个极具挑战性的难题,目前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的比较常用的手术方法为开腹将坏死组织清除。然而开腹手术会给患者造成新的创伤,尤其是会进一步加重极其危重患者的病情,引起器官功能再次衰竭,还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创面出血而死亡,并且有大约40%的患者需要多次手术。因此,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常常伴随着高并发症、高死亡率。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发展,各种微创技术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方法应运而生,如经窦道内镜坏死组织清除术、腹腔镜下坏死组织清除术、腹膜后经皮肾镜坏死组织清除术等。相对于经腔道胃镜方法、腹腔镜方法,腹膜后人路的肾镜方法较为成熟,其优点是:创伤小,操作局限在腹膜后脓腔内,感染不会扩散到腹腔及脓腔以外,易于重复施行。住院时间可大大缩短,治疗费用降低。
胃、肠肿瘤内镜治疗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作为消化道肿瘤内镜治疗技术的重要发展,由于方法简便、创伤性小、并发症少、疗效可靠,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成为治疗早期黏膜癌的首选方法。对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或已不能手术的食管、贲门癌患者来说,局部微波烧灼是一项经济、简便的治疗方法。通过内镜活检孔将微波天线置于癌组织表面,在局部高温条件下,使癌组织的蛋白发生凝固、坏死,并逐渐脱落。另外,微波治疗后的坏死组织可释放出变形肿瘤蛋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对残留癌细胞、转移癌细胞还可起到抑制作用。
主动脉腔内修复技术
随着腔内血管外科的技术和设备的发展,胸、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诊治模式从传统的开放手术转向腔内治疗方式,并成为一种微创治疗方式。这种治疗方式仅需通过一个大腿根部3厘米长的小切口,应用血管造影透视技术,将装有移植物的导管由股动脉导入,到达病变主动脉部位后,将移植物从导管内释放,撑开固定于病变两端的相对正常主动脉内壁,将病变主动脉完全封闭,使血流从移植物腔内流过,而动脉瘤或者夹层假腔和薄弱的血管壁则被隔离于高速高压的主动脉血流之外不受冲击,避免了动脉瘤和夹层破裂的发生。移植物以外的瘤腔或者假腔内的血液将逐渐血栓化,最终动脉瘤或者夹层萎缩,主动脉破裂风险被解除。这种手术患者恢复很快,一般在术后2天就能下床活动,1周就能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