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教学与人才培养初探
摘 要:工程地质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文主要分析了工程地质的课程特点及教学中经常遇到的各种问题;探讨了工程地质教学方法的优化组织以及工程地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工程地质;教学方法;创新性
一、课程特点
《工程地质》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把地质学科与工程学科密切结合,并把工程地质分析原理与工程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它是一门应用性科学;该课程涉及地质学基础、工程岩土学、水文地质基础、工程地质问题和工程勘察技术等宽广的知识面。因为学生在地质学领域无其他的课程作为基础知识的积累,所以该课程必须涵盖工程地质领域的基础知识,包括工程地质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方法,另外还要突出重点,将整个工程地质领域的众多基本理论和方法浓缩在一起,构成系统性和专业性兼顾的知识体系。
二、工程地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教学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一,教学学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十分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与新专业目录调整前相比,现行的专业课教学时数已大幅度减少,教学时数的减少首先减掉的是实验学时,使得工程地质实践性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其二,教学内容陈旧也是一个突出问题。教材未能反映学科日新月异的变化,更新换代的速度远远滞后于学科本身的发展。其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岩土工程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扩大视野,是本科教育的重要任务。其四,部分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不浓,因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
三、教学方法的优化
(一)授课方式与手段的多样化
对工程地质这门内容繁杂的课程来说,电化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录像是电化教学手段之一。观看教学录像有利于学生理解工程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也有利于减少野外地质实习的次数。结合学生实习,制作实习地点的声像教学录像带;引进和购置有关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方法、岩土工程施工等方面的教学录像带,内容包括地球概貌、火山作用、地下找水、岩溶奇观、地震、滑坡、泥石流、地质实习、岩土工程地质原位测试等方面。这些音像教材可在课下对学生开放,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二)考试形式要突出教育理念
为使教学规范化,在不断总结、收集、更新考试题目的基础上,还应建立工程地质课程的试题库。试题库的试题形式有名词解释、完形填空、判断题、选择题、简述题及综合分析题等。实行试题库方式,有助于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考试采用闭卷、开卷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各占一定比例,使成绩客观反映学生的水平。从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体现宽口径、厚基础、重个性、强能力、求创新的教育理念。
(三)课程负责人制度的建立
为了从体制上保证教学质量,工程地质课程教学需要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课程负责人主要负责的内容如下:
1.组织教师研讨工程地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方式、考试标准等,制订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日历;2.组织教师完成工程地质课程命题、阅卷等考核工作;3.组织教师完成工程地质电子教案、试题库研制等建设工作;4.负责工程地质教材建设及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选用。5.负责工程地质课程任课教师的资格认证及新教师的培训工作。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先从基础开始,再深入到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工程地质课程与数、理、化等定量课程一样,都具有明确的规律性和逻辑性。采用类似方法进行学习,使学生不但掌握了学习内容,也掌握了学习方法。
四、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还要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提取、加工、重新组合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现这一目标。
(一)备好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教师能否备好课是能否把学科中的教学点(包括知识点、技能点、难点、重点)有效转化为学生学习能力与素质的前提和重要保证。为了提高备课质量,教师除了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外,还要积极查阅参考资料,不断汲取最新的科研成果,消化教学内容,掌握教材实质,弄清基本原理和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从而做到融会贯通。教案应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如开头和收尾、思维过程、知识传递方式、能力培养等,在每个教学环节设立创新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思维
在现行的强调“厚基础、薄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专业课所分配学时已大幅减少。教师应充分利用有限的学时数,注意突出重点,讲授难点。应改变传统的“注入式”“填鸭式”教学为“互动式”“启发式”教学。对于每一个知识点,可以提出三个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样,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变枯燥为有趣。
(三)在实习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学生仅通过学习书本上的概念、理论,不进行一定的实验实习,是很难理解很多工程地质现象的。目前大多数院校的工程地质室内实验是在教师已准备好的特定条件下,让学生进行已知矿物、岩石和土的观察鉴定。这种“牵着走”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实验简单的错觉,结果少数学生实验时不动脑、不动手,依赖性强。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可以将已知物的鉴定改为部分已知和部分未知物的鉴定。每次实验前教师应提出实习要求,让学生做预习,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以此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洞察力,以此培养学生树立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罗云菊,王桂林,文海家.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2(3):26-27.
[2]王文科,杨胜科,杨红斌,等.整合实验资源,构建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J].中国地质教育,2007(4):32-34.
[3]吴振祥,樊秀峰.多种教学方法在“工程地质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教育,2007(4):109-110.
(作者单位 江苏徐州空军学院
机场工程系)
下一篇:关于《工程地质》课程教改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