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水泵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摘 要:随着生产的发展,水泵等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的诊断技术和理论方法对于具有多故障、多过程和突发性故障的现代化机械设备往往显示出较大的局限性,从而使机械故障诊断陷入了某些困境。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就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在水泵故障诊断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而深入地研究。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水泵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4-0295-02
1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应用于水泵故障诊断研究的理论意义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技术解决机械故障诊断问题的主要着眼点在于:
(1)ANN的大规模分布式并行处理能力,适于解决复杂的诊断问题。
(2)ANN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处理能力,适宜于解决故障诊断中复杂的非线性模式识别问题。
(3)ANN具有任意复杂映射的强有力的逼近能力,适宜于解决故障领域中的预测与控制问题。
水泵工作故障往往表现为工作平稳性恶化、振动加剧以及噪声增大,这往往又是衡量机器制造质量和工作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以某型号离心泵为对象,通过测取故障振动信号来进行故障诊断。
水泵转子由于制造误差、装配不当或在不适当的条件(载荷、润滑等)下使用,常会发生以下故障:①转子不平衡;②不对中;③油膜涡动。而这些故障将会使轴承的旋转精度降低,产生振动、噪声,增加轴承旋转的阻力,最终将使轴承受到阻滞或卡死,造成整个工业系统的失效。振动中不平衡、不对中以及油膜涡动占整个故障发生率的80%。因此对上述故障进行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神经网络之所以适合于故障诊断,是因为神经网络具有以下优越性:自组织和自学习能力可以根据对象的正常历史数据训练神经网络,然后将此信息与当前测量数据进行比较,以确定故障;联想记忆神经网络具有滤出噪声及在有噪声情况下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可以训练神经网络来识别故障信息,使其能在噪声环境中有效地工作,这种滤除噪声的能力使得神经网络适合在线故障检测和诊断;非线性映射能力神经网络对于高维空间模式识别和非线性模式识别问题的分类精度高,具有分辨故障原因及类型的能力,这为实现故障诊断奠定了基础。因此,神经网络理论在故障诊断领域显示出了极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将新兴的神经网络理论应用于水泵的故障诊断和状态检测,以某型号水泵的实测数据为例,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分析,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2 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水泵故障诊断技术的实现
2.1 样本数据的获取
实验采用便携式Dasylab测试系统进行测试,在现场对三种故障进行模拟,将数据信号存储在磁盘中,得到水泵三种故障:(1)转子不平衡;(2)转子不对中; (3)油膜涡动的时域曲线和频域曲线。对各个故障的频域曲线,提取了五个不同频率的幅值作为描述水泵故障的特征值,并把这组特征值作为输入量。
2.2 特征提取
要从样本中提取对诊断故障贡献大的有用信息,这一工作就是特征提取。特征提取就是利用已有特征参数构造一个较低维数的特征空间,将原始特征中蕴含的有用信息映射到少数几个特征上,忽略多余的不相干的信息,从数学意义上讲,就是对一个n维向量X=[x1.x2,…,xn]T进行降维变换成低维向量Y=[y1,y2,…,yn]T,m 由于水泵设备总是运行在噪声、电磁干扰等环境中,在振动信号分析与处理方法中,常用快速傅立叶(FFT)变换对振动信号进行频谱分析。 2.3 样本数据的预处理 原始样本数据不宜直接作为神经网络输入,那会使网络连接权值相差极大,使网络输出性能变得不稳定。因此在输入网络前通常需要将数据进行预处理。为了一开始就使各变量的重要性处于同等地位,神经网络学习和测试时要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即:令 x′i=xi-xminxmax-xmin(1.1) xi——不同频率下的幅值 xmin——最小幅值xmin=min(xi) xmax——最大幅值xmax=max(xi) 这样,网络所有输入都在[0, 1]内。 2.4 水泵故障诊断神经网络模型结构 由于故障机理(故障征兆和故障原因之间的关系)往往隐含于故障实例之中,通过一些故障实例(称为故障样本)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学习,可以建立起系统的故障诊断模型,而故障诊断的推理规则隐含于神经网络的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权值之中。 多层前馈神经网络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可以看成是一种映射关系,这种映射是一个高度非线性映射,如果输入节点数为L,输出节点数为N,网络是从L维欧氏空间到N维欧氏空间的映射。三层神经就已经能够逼近任意函数了,因此,水泵故障诊断神经网络采用三层结构即输入层、输出层和隐含(中间层)。通过有监督的训练方法训练网络权值。 (1)输入层设计。 特征参数组成特征向量,特征向量作为网络输入。所以,特征参数选取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网络的性能。 通常,选取的方法应该通过理论分析、专家经验、试验找出对水泵性能影响较大,同时对各种故障都有较明显反应的变量作为特征参数,然后将这些特征参数组成特征向量,经过数据的预处理,作为BP网络的输入。第二章通过水泵故障机理的分析可以发现5个参数在故障情况下变动明显。因此,本文选取以上5个参数作为BP网络的输入参数。 输入层中神经元节点的个数对应着上述状态特征描述参数矢量或数组。通过对水泵故障的分析,提取了频域曲线中五个不同频率的幅值作为描述水泵故障的特征值,并把这组特征值作为输入量,所以水泵故障诊断神经网络的输入单元为5个。 (2)输出层设计。 网络输出向量,通常是具体问题的目标结果。本文的目的是判断某一状态下处于何种故障,输出层中神经元节点的个数对应于神经网络要识别的故障模式矢量或矩阵。本故障诊断神经网络需要对不平衡、不对中和油膜涡动三种故障进行识别。因此水泵故障诊断神经网络的输出为3个单元。 如以上所述,BP神经网络的输入神经元有5个,输出神经元有3个。隐层神经元数目是由训练样本数目决定的。 (3)中间层设计。 中间层数及其神经元节点的个数与输入的技术特征参数的复杂程度及所需识别的故障模式种类有关。当输入模式和输出模式相当不同时,就需要增加中间层,形成输入信号的中间转换。处理信号的能力随层数的增加而增加,如果有足够的中间层单元,输入模式也总能转换为适当的输出模式。一般来说,还没有任何理论根据采用两层以上的中间层。对大多数的实际问题来说,一层中间层即三层网络己经足够了。根据经验,采用两层以上的中间层几乎没有任何益处。采用越多的中间层,训练时间就会急剧增加,这是因为中间层越多,误差向后传播的过程计算就越复杂,使训练时间急剧增加。另外中间层增加后,局部最小误差也会增加,网络在训练过程中,往往容易陷入局部最小误差而无法摆脱,网络的权重难以调整到最小误差处。 根据试验的需要和具体的分析,本研究所建立的网络为一层中间层,确定中间层以后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选择适当的中间层处理单元。可以说,选用中间层单元数往往是网络成败的关键,因为中间层处理单元数选用太小,则网络所能获取的用以解决问题的信息太少,难以处理复杂的问题;但若中间层处理单元数过多,不仅使网络的训练时间急剧增加,难以在人们所能接受的时间内完成训练,更重要的是过多的中间层处理单元还可能出现所谓“过度吻合”问题。也就是说,如果网络具有过多的信息处理能力,甚至把训练集中一些无关紧要的非本质的东西,也学的惟妙惟肖时,则网络就难以分辨数据中真正的模式。 一般来说,中间层单元数可根据下式确定, n1=n+m+α 式中n1——中间层单元数 m——输出层单元数 n——输入层单元数 α——1-10之间的整数 本文中,m取3,n取5,根据上面公式中间层单元数n1取5。从而该水泵故障诊断神经网络结构如图所示。 图1 2.5 神经网络关键程序实现 (1)创建网络。 使用newff()函数创建网络,网络参数设置如下: 隐藏层神经元设置为5,输出层神经元个数为3,根据神经网络的要求和所要达到的网络输出目的,选择输入层到隐藏层间的传递函数为tansig,即S型的正切函数,隐藏层到输出层间的传递函数为logsig型函数,即为S型的对数函数。 使用训练函数trainlm来训练网络。 (2)设置训练次数。 将训练次数设置为1000次。 (3)设置学习效率。 学习速率决定每一次循环训练中所产生的权值变化量,用η表示。η较大时,权值的变化量就较大,学习速率比较快,但有时会导致振荡。η较小时,学习速率慢,然而学习过程平稳。这样,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将η值取为一个与学习过程有关的变量,并且在学习刚开始时η值相对大,然后随着学习的深入,η值逐渐减小。在一些简单的问题中,η可取为一个常数,满足0<η<1,本神经网络模型选取η为0.1。 (4)网络训练。 使用学习样本和目标向量训练网络,P和T分别设为训练样本向量和目标向量。 (5)诊断测试。 利用待诊断数据样本P_test,使用sim()函数实现测试。 3 结束语 本文采用Dasylab测试软件采集故障信号,以信号频谱中各阶倍频和分频作为智能诊断的特征因子,提取故障样本,进行BP网络的训练。利用MATLAB建立了水泵故障诊断神经网络学习和诊断程序,实现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理论的某型号水泵故障诊断模型。结果表明,本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模型不仅克服了传统诊断方法的弊端,而且大大提高了水泵故障诊断的准确率和诊断效率。 参考文献 [1]廖伯瑜.机械故障诊断基础[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1-36. [2]田景文.工神经网络算法研究及应用[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70-90. [3]韩力群.人工神经网络教程[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50-85. [4]朱蕴璞.传感器原理及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90-120. [5]蔡萍.现代检测技术与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0-35.
下一篇:冷却塔噪声分析及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