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益生菌制剂开发与应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R9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07)08-0363-03
微生态制剂是一种根据微生态学原理,利用对宿主有益的生理活性菌群戓其代谢产物以及能促进这些生理菌群生长繁殖的物质制成的制剂,通过对微生态的调节,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和增进健康状态。微生态制剂可分为益生菌(probiotics)、益生元(prebioics)、合生元(snybiotics)三种类型。益生菌又称益生素,是指能促进肠道内菌群平衡,对宿主起到有益作用的活菌制剂及其代谢产物;益生元是指能选择性促进宿主肠道内一种或几种有益菌的繁殖,达到调整肠道菌群作用的制剂;合生元是将益生菌与益生元同时合并应用的一类制剂,合生元既可发挥益生菌的生理活性,又可选择性地增加这种益生菌的数量,使益生作用更显著。
1目前国内常用益生菌产品及其特征和功能
培菲康:含天然益生元、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它有以下几个功能:1)增强防疫功能——降低肠道pH值,产生细菌素和抗生素类物质,抑制致病菌。2)营养作用——参与合成多种维生素,如硫胺素、核黄素、泛酸、叶酸等。3)促进肠道的吸收——改善矿物质代谢,治疗消化不良症状。4)提高免疫力——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B细胞抗体的产生,提高机体免疫力。5)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抑制肠杆菌科细菌显著过度生长,减少其内毒素的产生,改善肠道的屏障功能,从而减少肠道内毒素的易位,降低血内毒素水平。6)外源性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及粪肠球菌还可通过产生酸性代谢产物,酸化肠道,降低肠道pH,减少氨的吸收,降低血氨水平[1]。
美常安:含枯草杆菌、屎肠球菌的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其特征和功能如下:1)特殊包衣技术制成的肠溶胶囊,能完整跨越胃酸屏障,活菌安全直达肠道后迅速崩解、释放。2)可与抗生素合并应用,菌株对多种抗生素耐药。3)用于肝病辅助治疗,调节肠道菌群,恢复双歧杆菌正常数量,治疗后血氨、粪便氨含量及pH值均显著降低,显著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
金双歧:含保加利亚乳杆菌、长双歧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它能:1)补充人体正常菌,拮抗致病菌生长。2)参与膜菌群构成,坚固肠生物屏障。通过细胞壁上磷酸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特异结合,形成紧密连接,在肠上皮细胞表面形成一层细菌膜,阻止致病菌定植和入侵。3)促进胃肠道蠕动,调整胃肠道功能。促进食物消化、利用和吸收;代谢产生大量有机酸,刺激肠壁蠕动,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抑制腐败菌生长,减少毒素和代谢产物吸收。4)促进肠黏膜修复,维护屏障完整性。控制内毒素血症,减轻内毒素的致肠黏膜炎症反应;改善肠黏膜营养和肠道微循环,促进损伤修复。
2益生菌的临床应用
2.1预防与治疗腹泻
腹泻患者多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益生菌制品通过增加腹泻患者肠道内有益菌数量和活性,抑制致病菌生长,达到恢复正常菌群平衡,缓解腹泻症状的作用,对成人或小儿细菌性腹泻、菌痢以及顽固性和难治性腹泻均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2]。
2.2肠易激综合征(IBS)
IBS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从已有的研究发现,IBS 患者普遍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调,微生态失调从各个方面参与了IBS 症状的发生、发展。益生菌治疗IBS在部分研究中证实已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受方法学限制及对肠道菌群不完全了解,还无法明确肠道微生态失调与IBS 的因果关系。然而对肠道微生态的研究,为理解IBS 病理生理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3]。
2.3炎症性肠病(IBD)
IBD包括克罗恩氏病(CD) 和溃疡性结肠炎(UC),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临床研究发现, IBD患者肠道内存在菌群失调、正常细菌的数量减少的症状,若给患者补充正常细菌即益生菌,使肠道内菌群失调得到纠正,可使病情缓解,与5-氨基水杨酸一样起到防止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效果[4]。
2.4幽门螺旋杆菌(HP)的治疗
三联疗法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黄瑞珍等[5]研究了三联疗法抗HP 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后肠道菌群中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明显降低,60%的患者出现纳差、腹泻症状,显然三联疗法中的抗菌药物将肠道正常菌群敏感菌杀灭,造成一系列胃肠道反应。临床研究中在三联疗法中加入益生菌,结果所有补充益生菌的患者腹泻、纳差和味觉障碍均明显减少。
2.5抗肿瘤
益生菌通过抑制前致癌物转化为活性致癌物细菌生长,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或使结肠癌有关酶(硝基还原酶、β- 葡萄糖苷酸酶) 活性降低;或与活性致癌物结合而抑制其吸收等方式抑制肿瘤发生;增强单核吞噬细胞功能和肿瘤局部免疫反应,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促进红细胞免疫功能;减少肠致癌物形成,减少其活性成分,产生乳糖,降低肠内pH值和肿瘤诱生物的活性,从而降低肿瘤发生率;抑制突变剂致突变,抵制细胞畸变[6]。
2.6治疗缓解各种便秘
虽然健康人、成年人和病人都有便秘体验,但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习惯性便秘者,便秘是一种主要消化隐疾。便秘者粪便菌群发生改变,双歧杆菌和拟杆菌数减少,尤其是梭菌减少。益生菌被认为可以缓解便秘,可在体内代谢产生多种有机酸,使肠腔内pH降低,进而调节肠道正常蠕动,有效缓解便秘。
2.7肝性脑病
除常规治疗外, 还应注意恢复肠道内微生态的平衡, 自临床上应用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以来,收到了良好效果。乳果糖除可酸化肠道、减少氨吸收外,临床研究结果还显示肝硬化患者服用乳果糖后,肠道厌氧菌增加,双歧杆菌增多,类杆菌减少,血氨水平下降,从而改善肝脑临床症状[7]。
2.8慢性肝炎和肝硬化
有研究显示,肝硬化患者存在菌群失调并伴有不同程度内毒素血症,且这种菌群失调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成正比[8]。微生态制剂可以减轻肝硬化时细胞损伤及细胞器变形程度,减慢假小叶形成速度以及改善肠黏膜功能[9],改善肝硬化患者症状,促进黄疸消退,降低患者转氨酶并增高白蛋白,消除内毒素血症,同时可升高双歧杆菌与大肠杆菌比值,对肝硬化并发症如自发性腹膜炎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2.9急性胰腺炎
诱发实验动物发生重症急性胰腺炎后,在疾病开始后6~12 h内小肠末段和结肠内厌氧菌以及乳酸杆菌数量就开始下降,同时伴随着某些致病菌如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增加。此外,禁食和大量使用抗生素会进一步加重肠道菌群紊乱发生,导致生物屏障破坏。使用益生菌可以促进肠黏膜生长,刺激黏液素生成,增强肠道免疫功能,调整肠内菌群失调,减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黏膜损害,调整菌群失调,保护肠屏障功能,对防治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细菌易位和肠源性感染具有重要作用。从而可以为防治急性重症胰腺炎继发感染提供有效的生物途径[10]。
3益生菌制剂生产和应用研究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3.1耐药菌株出现
当前运用的益生菌多为野生菌株或经驯化培育而生的菌株,菌株在不断传代过程中会发生变异,出现耐药菌株。耐药菌株携带耐药性插入序列,这种耐药基因可横向传播从而导致抗生素无效,并存在全身转移可能性。因此,对于生产益生菌制剂的菌种宜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是否存在耐药因子,以达到更好疗效[11]。
3.2与抗生素合用
益生菌制剂可用于广谱抗生素所致及危重病患者中存在的肠道菌群失调。同时使用抗生素和益生菌制剂是否会影响活菌制剂功效及活菌制剂中是否会有耐药因子传递给机体中其他细菌,造成耐药因子扩散是益生菌制剂对抗生素耐受性的两个关键问题。现多数学者认为,原则上任何一种益生菌制剂都不宜与抗生素同时服用,如必须同时应用,可错开给药时间,或首先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再选用益生菌制剂调节菌群失调[12]。
3.3活菌存活数量
益生菌制剂是用以对机体及其内环境提供有益的活菌,以改善人体微生态平衡。因此,单位制剂所含活菌数是评价益生菌制剂的重要标准之一。益生菌制剂中活菌数及其存活时间与剂型、储存条件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活菌一般怕光、怕热、怕湿,温度越高,湿度越大,活菌生存时间越短,尤其是液体制剂,处于其中的微生物新陈代谢活跃,容易导致制剂腐败变质。有研究表明,制剂中水分含量与双歧杆菌存活时间成反比。各种剂型中,冻干粉制剂所含益生菌存活时间最长,其次为片剂,而凝胶剂、粉剂和水剂相对较短,因此推荐使用冻干粉制剂以保证有更多益生菌存活,并注明制剂储存条件。
3.4给药途径
现临床应用的微生态制剂几乎均为口服制剂,其中益生菌主要为厌氧菌,活菌对酸、碱、热较为敏感,口服后需经胃、十二指肠才能到达发挥效能的部位——结肠。研究显示,双歧杆菌在胃液条件下生存率<0.2%。如改变给药途径,将胃溶片改为肠溶胶囊剂,避免消化道直接破坏,将活菌直接送到效能部位,可有效提高微生态制剂的疗效。
4结语
理想的益生菌制剂应该具备保质期长、活菌含量高、所含菌种优良、不含耐药因子等特点。微生态制剂通过调节人体微生态平衡来发挥多种功能,且对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随着对于肠道微生态研究的深入,益生菌将在临床上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Bauer TM,Schwacha H,Steinbruckner R.et al. 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 in human cirrhosis is associated with systemic endotoxemia[J]. Am J Gastroenterol, 2002, 97(9): 2364-2370.
2周雨霞,侯先志.益生菌与肠道疾病[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6,18(2):147-148.
3Young P.Probiotic use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 Current Gastroenterology Reports,2006,8(4):321-326.
4Elson CO. From cheese to pharma: a designer probiotic for IBD[J].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2006,4 (7):836-837.
5Cinthia G,Goldman,Domingo A. Barrado, Norma Balcarce,Effect of a probiotic food as an adjuvant to triple therapy for 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children[J]. Nutrition,2006,22(10):984-988.
6Shery H,Berman,Petra Eichelsdoerfer.Daily ingestion of a nutritional probiotic supplement enhances innate immune function in healthy adults[J].Nutrition Research ,2006,25(9):454-459.
7Dbouk N, McGuire BM.Hepatic encephalopathy:a review of its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J].Current Treatment Options In Gastroenterology,2006,9 (6):464-474.
8原庆,王惠吉.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特点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并发症的治疗作用[J].北京医学,2005,27(12): 115-117.
9卜淑蕊,关志明,闫柱.调整肠道菌群对肝硬化大鼠肝组织学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1,13(2):83-84.
10钟燕,蔡东联.微生态制剂用于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的营养治疗[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4,(31)6:366-369.
11Quigley EM.New perspectives on the role of the intestinal flora in health and disease[J].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And Liver Diseases,2006,15(2):109-110.
12陈春雷,李兰娟.感染微生态学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5,32(5):271-273.
(收稿日期:2007-06-18)
上一篇:绒癌临床误诊1例分析
下一篇:基于模糊PID的步进电机速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