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微波消融并间质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梁俊迪
摘要:目的 观察肝癌间质治疗基础上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期、临床症状、手术安全性的提高。方法 收集我院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微波消融治疗组(A组)20例,微波消融联合间质治疗组(B组)20例。分别行TACE术,A组行单纯微波消融,B组行间质治疗合并微波消融后观察患者的生存期、临床症状及手术安全性。结果 微波消融后肝癌患者生存期提高到3~9个月,间质治疗合并微波消融后的肝癌患者生存期提高到6~12个月(P<0.05);间质治疗合并微波消融后的肝癌患者比单纯微波消融患者的安全性大大提高。结论 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使患者生存期得到提高 ,而微波消融联合间质治疗后,可使患者的生存期、减少临床症状及安全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肝肿瘤;微波消融;瘤内注射;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肝癌易转移与易复发等特性,任何单一手段均不能有效控制肝癌的发展。特别是大肝癌并多发转移患者,其生存期小于3个月。邻近相邻器官的肝癌其手术风险性高,我科采用微波消融并间质治疗治疗肝癌,对于患者的生存期及手术安全性的提高取得较好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2009年至今单纯微波消融及微波消融联合间质治疗治疗肝癌患者4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28~73岁,中位年龄47岁。每例患者都已经进行TACE术2~3次,其中20例为TACE术后1w行单纯微波消融治疗为对照组,20例为TACE术后1w复查CT后对残余病灶行间质治疗,再行微波消融作为实验组。两组微波消融采用相同功率为60W,消融时间为10min。病例肿块直径在4~13cm,平均直径(9±3.5)cm,肝内肿瘤数≤3个,肝功能按child分级,A级5例,B级15例,C级0例。
1.2方法 实验组(B组):经过TACE术2~3次1w后,结合CT引导下,采用COOK公司21G无水酒精穿刺针,经皮肝穿刺刺入肿瘤内,CT扫描下证实穿刺针在残余肿瘤内,据其大小注入适量碘油化疗药物行肿瘤间质治疗,如病灶较大可分多次多部位给药。瘤灶直径<5cm,用药:奥沙利铂100mg+吉西他滨0.6g+碘化油5~10ml,瘤灶>5cm,用药:奥沙利铂150mg+吉西他滨1.0g+碘化油10~20ml。间质治疗后再行微波消融治疗。
1.3评价标准 根据患者生存期及术后复查肝脏CT、血清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等)、肝功能、血常规来评价患者肿瘤进展。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计算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生存情况 至2013年10月,两组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2个月以上,A组患者的生存期主要集中在3~9个月,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B组患者的生存期主要集中在6~12个月,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由此可见,肝癌患者TACE术后行微波消融并间质治疗的生存期明显提高3个月以上,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B超引导下,在微波消融中肿瘤里强回声的弥散速度 在相同功率60瓦下,A组患者在B超监控下肿瘤里强回声的弥散速度比B组的慢,A组患者在1~2min的弥散距离全是1~3cm,平均速度为0.5~3cm/min;B组患者在1~2min的弥散距离有4例达到了4~6cm,平均速度为0.8~3.6cm/min。A组患者在3~4min的弥散距离有4例为4~6cm,平均速度为0.4~1.2cm/min;B组患者有12例为4~6cm,平均速度为0.7~1.6cm/min。A组患者在5~6min的弥散距离有10例为4~6cm,平均速度为0.38~0.9cm/min;B组患者有15例为4~6cm,3例为7~9cm,平均速度为1.23~0.624cm/min。由此可见,在相同时间内、相同功率下,B组患者的平均弥散速度比A组患者的平均弥散速度快,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微波消融联合间质治疗,可以使肿瘤里强回声的弥散速度加快,达到尽快灭活肿瘤细胞的目的,减少手术之间,提高手术的安全性,见表2。
2.3肝功能的变化 经过观察,无论A组患者还是B组患者,TACE术后行微波消融或者行微波消融并间质治疗,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变化差别不大。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A组与B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以局部疼痛为主,A组患者术后出现局部疼痛较B组的多,A组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比B组多,A组患者在术后有7例出现发热反应,腹腔感染、急性肾衰及消化道出血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B组无症状患者比A组多。由此可见,A组患者出现的临床表现比B组多,主要以局部疼痛为主,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肝癌患者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癌患者血中HBV的检出率比正常人高10倍。随着我国越来越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增多,原发性肝癌患者也呈升高的趋势。在肿瘤相关死亡中,肝癌占第二位,仅次于肺癌。肝癌分为肝细胞性肝癌(HCC)、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肝癌,其中HCC约占肝癌90%,高发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年龄多数为40~50岁,男性多于女性。
特别是巨大型肝癌的患者,由于全身化疗的不敏感,现在我国多数采用TACE术、微波消融、间质治疗等方法治疗肝癌。对于临近胃肠道、血管、肝胆道等位置的肝癌,每一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局限性。微波消融具有因具有升温快、组织穿透性强、多点消融可同时进行、消融范围大、可实时监控温度、疗效确切等优点,适合不愿意做手术的患者、不适合做手术体质差的患者或者手术后复发的患者。间质治疗具有对残余病灶局部化疗栓塞,从而达到灭活肿瘤活性目的的优点,但其治疗范围较少。本文献表明若采取各自的优点联合应用多种方法治疗复杂部位的肝癌或巨大型肝癌,通过热消融与肿瘤间质治疗相结合以达到互相增敏作用,在不增加消融的热效应对复杂部位损伤造成严重并发症的基础上,提高对于较大肿瘤以及复杂关键部位肿瘤的消融效果,最大范围和最大程度原位适形灭活较大肿瘤及其残瘤灶,使患者的生存期可以提高至少3个月以上(P<0.05)。而且,微波消融联合间质治疗可以大大提高微波消融治疗复杂部位肿瘤的安全性,在相同时间和相同功率下可以使微波消融的弥散速度加快,达到尽快消灭肿瘤细胞的目的,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同时本文献也说明微波消融合并间质治疗比单纯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症状要少,特别是减轻患者的局部疼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具有明显的疗效,从而达到提高肝癌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的目的。
尽管本文献中两组病例的肝癌患者中,肝功能的变化不大,但从生存期和临床表现中不难看出,在本研究中,B组20例患者的生存期(6个月以上)为80%、(9个月以上)为40%,A组患者的生存期(6个月以上)为50%、(9个月以上)为5%,B组的患者比A组患者的安全性高、临床症状少,同时两组患者也没有出现因化疗毒性而死亡,说明微波消融并间质治疗比单纯的微波消融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这种序贯治疗使巨大型肝癌或者关键部位肝癌患者的残余病灶大部分灭活,减低手术风险,延迟患者寿命。
总之,TACE术后微波消融并间质治疗肝癌患者有利于患者生存期的提高,同时这种序贯治疗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全毅.肝癌微波消融并间质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变化和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
[2]殷平,蒋天安,牟永华,等.B超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特殊部位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
[3]冯蕾.瘤内注射化疗药物对微波消融肝肿瘤的增敏作用[J].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编辑/孙杰
上一篇:脂肪肝的超声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