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例胆胰疾病采用内镜下
总结分析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胰疾病中的诊断、治疗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应用ERCP进行诊治的200例胆胰疾病的临床资料,对造影、治疗成功率与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例患者一次置管成功179例,造影成功率98.00%,治疗成功率97.00%。手术时间约为(25.7±14.2)min,并发症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50%,无死亡病例。结论:应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诊断治疗胆胰疾病的造影成功率、治疗成功率均较高,且手术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胆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胆道疾病;胰腺疾病;内镜;胰胆管造影术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指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由或监管到内插人造影导管至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进行x线拍片,显示胰胆管。自上世纪70年代开展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开始,已经从单纯的诊断技术发展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由于ERCP可代替部分传统外科手术并疗效较好。现本文对应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200例胆胰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应用ERCP进行诊治的200例胆胰疾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2例,女98例;年龄13~88岁,平均年龄(56.3±7.1)岁。ERCP检查适应证:胆道系统疾病、胰腺系统疾病及复发者;十二指肠乳头或壶腹疾病;不明原因上腹痛疑为胆胰疾病。
1.2研究方法
电子十二指肠镜(TJF160,奥林巴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菲利普),碎石网篮、取石网篮、取石气囊(奥林巴斯),高频电发生器(PSD-30,奥林巴斯),CLEVERCUT乳头切开刀(KD-210Q1520,奥林巴斯),斑马导引丝(美国波士顿科学)。
术前禁食6h,肌肉注射10mg山莨菪碱+10mg安定+50mg哌替啶。取左前俯卧位,内镜进入十二指肠降端后向右旋转并拉直镜身,调整乳头位置到视野中央偏右,根据乳头情况选择不同的造影导管直接用cleaver切开刀先行插管造影,注意选择性插管,胆胰管分别显影后,了解胆胰管有无异常病变及病变性质。对胆总管结石与胰管结石确诊后,根据乳头形态、结石大小确定切开乳头括约肌的长度,取出结石,必要性球囊取石或清理胆道。乳头显著水肿增大,胆总管下段壶腹部结石嵌顿先行十二指肠乳头预切开,取出嵌顿结石,再行ERCP检查术梗阻性黄疸术前检查及取石术后残余结石、化脓性胆管炎应用鼻胆管引流及胆管支架置入。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不考虑手术治疗则置人永久性金属支架。
对造影、治疗成功率与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造影、治疗成功率
200例患者一次置管成功179例,造影成功率98.00%,治疗成功率97.00%。见表1。
2.2并发症情况
手术时间约为(25.7±14.2)min,并发症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50%,无死亡病例。见表2。
3讨论
目前内镜的治疗已经成为非手术方式治疗胆胰疾病的主要手段,并且诊断与治疗并举的ERCP已经逐渐取代诊断性ERCP。较之传统外科手术,ERCP微创、操作简单、对机体的损伤较小,术后恢复快。由于近年来老年胆胰疾病患者逐年增多,该类患者合并基础疾病较多,手术风险较高,应用ERCP对该类患者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对降低手术风险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均有一定的作用。
在本次研究中,ERCP造影成功率为98.00%。ERCP可清晰直观的显示胆胰管分支走行及变异情况,精确的定位胆道系统病变,成像分辨率较高,并且不受肠道气体干扰,对外科手术计划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并且临床证实ERCP对胆胰疾病的诊断效果显著优于B超、CT等影像手段。而在本次研究中,ERCP手术成功率为97.00%。特别对壶腹癌,镜下直观影像,且可做活检。本次研究中200例患者3例壶腹癌均确诊且手术成功。
由于解剖变异、乳头偏位、乳头旁憩室的存在等多种原因均可导致胆胰管置管困难,甚至增加出血、消化道穿孔的危险,因此一次性置管成功较为关键。同时ERCP对操作者的技术与熟练度要求较高,因此需要临床医师加强自身建设。
总而言之,应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诊断治疗胆胰疾病的造影成功率、治疗成功率均较高,且手术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胆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上一篇:梗阻性黄疸的CT诊断价值
下一篇:转氨酶升高≠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