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在解决就业问题中的作用
一、就业的一般性概念
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前提应明确“就业”的含义,从传统角度来看,就业就是劳动就业的简称,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为生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这是在经济学有关就业的论述中,对就业普遍的传统性的界定,在这里我们称之为狭义的就业观。这种对就业的定义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变化,就业的定义也自然在变化,就业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延伸,含义日益趋向多元化、广义化。2003年5月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根据社会的变化,重新审视原有的就业定义,对就业有了新的认识,认为从事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合法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就是就业人员。
二、我国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与就业问题分类
(一)我国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加快,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高等教育大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使大部分适龄青年拥有了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自1999年我国高校实行扩招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开始成了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03年,全国普通高 校毕业生人数达212万人,2009年611万人,2013年高校毕业生再创新高达到699万,从而使这个夏天被冠上“史上最难就业季”之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遭遇“毕业即失业”的困境。高等教育大众化顺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满足了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对专门人才的要求。但是,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模式与我国经济发展、高办学条件、办学模式的相对滞后之间的尖锐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
(二)就业问题的分类
就业问题,按其性质划分,大致表现为三种类型。一般性就业问题、结构性就业问题、个人职业选择性的就业问题。
一般性就业问题是指缺乏足够的工作岗位而产生的就业问题。它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是“人找事”。在我国一般性就业问题不仅过去存在,现在和未来也不可能消失。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我国的一般性就业问题在一定时期仍会相当严重。
三、教育在解决就业问题中的作用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更应该正确客观地对待就业问题。教育在解决就业问题上虽然不是万能的,却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一)通过教育促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教育是科技进步的基础,它可以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促使新兴产业部门的产生,开拓新领域,如电子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海洋利用等领域,为社会提供新的就业机会,给劳动者更大的选择空间,缓解我国劳动力市场紧张的就业压力。
(二)通过教育可以提高供给劳动力的素质,使之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
大学生在接受教育后,一方面可以获得知识,提高技能水平,增加他们对工作的适应性和在工作中发挥才能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可以改变不正确的价值判断,加强对工作和社会的责任感,提高大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另外通过教育可以改进技术,改善工作环境,不断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促进工作日缩短,为劳动者增加业余时间,来从事和自己兴趣爱好相关的工作。一方面可以使劳动者增加收入,另一方面满足了劳动者的内心需求,使劳动者在选择职业时不必过分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如现在社会上所流传的“先做好自己要做的事,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三)通过教育培养人们正确的职业观
职业观是指劳动者对职业的认识、看法和态度,是劳动者在选择职业时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对劳动者十分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职业出现多样化,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薪酬福利、发展空间等也各不相同。劳动者对各种各样的职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态度,并在此基础上选择职业。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由各行各业共同推动的,每个行业、领域、地区都需要劳动者的付出和努力。只向往一线城市、热门行业的职业观是不正确的。由于受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社会也不能满足每个劳动者对职业的要求。所以,要通过发展教育使人们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
(四)通过教育更新传统的职业评价
个人对职业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受职业评价的影响,但现行的职业评价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当今社会对职业的评价并不客观真实。一些条件艰苦、收入较少的职业往往被人们认为是“差工作”,而不在乎职业本身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收入丰厚、工作条件优越的职业被人们当作“香饽饽”。二是对职业的评价具有滞后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传统的观念还影响着人们对职业的评价。
(五)通过教育推动大學生自我创业
高校毕业生是就业大军的一个主要群体。学校可以通过教育树立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激发学生创业的广泛兴趣,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并为其提供帮助和技术支持。要改变学生传统观念,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努力自主创业,通过小企业的创办为自己和他人提供就业岗位。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导者通过对大学生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职业倾向等,有针对性地帮助个体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明确实现目标的思路、途径,使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尽可能地少走弯路的过程。在校期间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选择就业之前做好充分的分析,毕业生才能选择合适自己的职务,而不要乱投一通,以致浪费人才资源。
尽管目前大学生就业还面临着不少问题,有些问题可能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调整,并且需要来自社会的各界力量共同努力,我们不能指望大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过程一帆风顺,但是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来看,大学生就业的前景总体上还是呈乐观发展趋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