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异常的控制效果观察
方案。(2)社区医生每月至少对患者进行1次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压监测,对不达标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或药物调整,观察2月后仍然不达标的患者即转诊至本院专科门诊进一步诊治。(3)主题活动。专科医生每月1次下社区开展糖尿病教育讲座,包括糖尿病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常用药物、用药方法、注意事项、预后等,细致为患者解答,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水平。(4)建立随访卡。随访卡上详细写明患者性别、年龄、随访时间、血糖、血压、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血脂等信息,以便于及时、全面的掌握患者病情发展情况[6]。(5)结合社区卫生机构反馈的具体信息,对于出现血糖、血脂、血压严重异常的患者,及时转诊至医院进一步治疗和面对面指导。
1.3 观察指标
1.3.1 血脂、血糖变化情况 管理1年后,抽取所有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离心处理后检验FBG(空腹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3.2 生活质量 随访1年,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定表评估所有研究对象护理前以及出院2个月后的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健康、生理职能、日常生活以及心理状态四维度,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7]。
1.3.3 患者满意度 随访1年,以科室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评定患者满意度,从管理方法、态度、技巧、效果四方面评定,采用百分制,80分以上为很满意,60分以上,79分以下基本满意,59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很满意+基本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试验组女22例,男26例;年龄30~70岁,平均(60.26±5.14)岁;病程3~15年,平均(6.12±2.25)年;文化程度:12例初中及以下、28例高中、8例大专及以上;体质量18~26 kg/m2,平均(22.21±2.05)kg/m2。对照组女23例,男25例;年龄32~69岁,平均(62.18±5.04)岁;病程4~15年,平均(7.08±2.14)年;文化程度:14例初中及以下、27例高中、7例大專及以上;体质量19~26 kg/m2,平均(22.28±1.96)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血脂、血糖变化情况对比 试验组FBG、HbA1c、LDL-C、TG、TC水平显著较对照组低,而HDL-C水平显著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管理前,两组生活质量四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试验组评分显著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满意情况对比 试验组患者满意度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362 4,P=0.003 8),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发病率高,但由于部分患者忙于工作、经济较差等原因,而不能一直在医院进行治疗[7],加之患者获取正规糖尿病知识的途径有限,对糖尿病的治疗观念出现明显偏差,血糖、血脂等控制效果较差,导致糖尿病患者健康问题日益严重[8-9]。临床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三酰甘油、胆固醇可对其血脂情况做出反应,一般情况下,患者血糖升高,会导致脂质代谢紊乱,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这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糖尿病的管理已经成为当前临床高度关注的热点[10-11]。由糖尿病引发的各种并发症对人体危害极大,目前临床治疗糖尿病主要以自我监测、降糖药物、运动、饮食控制、健康教育为主,如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健康管理是当前临床防治糖尿病病情进一步进展、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重点和关键[12]。
临床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三酰甘油、胆固醇可对其血脂情况做出反应,一般情况下,患者血糖升高,会导致脂质代谢紊乱,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这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3-14]。由糖尿病引发的各种并发症对人体危害极大,目前临床治疗糖尿病主要以自我监测、降糖药物、运动、饮食控制、健康教育为主,如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健康管理是当前临床防治糖尿病的重点和关键[15-16]。
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具有费用低、容易管理、服务范围小等一系列优点,将管理网络系统与糖尿病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到一起,转交给社区的医护人员,社区医护人员对其进行连续性的管理,当患者病情变化时,可通过网络平台及时转诊至医院,实现医院-社区的一体化管理,使得糖尿病患者的预防管理体系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切实提升糖尿病的防治水平,及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增强其对自身疾病以及相关并发症的认识和了解,促使其逐渐纠正自身不良的生活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有助于提高血糖、血脂达标率,预防和延缓慢性病发症的发生,改善了患者预后与生活质量,更符合当前糖尿病患者的需求[17-18]。其次居民与社区医生之间是一种长期合作的关系,社区医生的稳定性,依赖于医生与患者之间产期建立的一种合作关系和信赖感,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与患者之间建立了密切、良好的合作、指导关系,为患者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明显提高了治疗依从性,维护了社区的稳定性[19]。
本文研究示:试验组FBG、HbA1c、LDL-C、TG、TC显著较对照组低,HDL-C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本研究结果与徐文珺等[20]研究结果一致,证实了社区一体化管理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有效性、可行性,值得作为糖尿病患者首选的社区管理方法,在临床中参考、借鉴价值较高。但是本文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样本研究容量较小,研究时限过短等,对结果一般性有所影响,因此对于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长期效果,仍旧需要临床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容量,延长研究时段,开展大量多中心、前瞻性、大规模的随机试验加以验证。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采纳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在降低血糖、血脂的同时,增强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使其纠正自身不良行为,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糖尿病各种急性、慢性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安全有效,临床值得信赖并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宁光.新形势下中国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7,33(3):181-184.
[2]平风娟,彭晓静,董正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一体化系统管理的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1):70-71.
[3]杨玉娇.社区糖尿病一体化管理对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的影响研究[C].第三届长三角社区医生高血压防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3:91-93.
[4]许家仁,周艳琴.综合性医院助力慢性病分级诊疗的实践探索——以江苏省老年医院“医院-社区糖尿病一体化管理”为例[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6,27(4):5-7,12.
[5]赵宝珍,刘素筠.内分泌疾病[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153-164.
[6]李志娟,张丽琴,苏艳梅.探究实施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家庭医药,2017,16(2):115-116.
[7]张丽梅.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在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30(3):20-21,24.
[8]胡小飞.应用一体化管理模式干预社区高危人群对机体各项功能康复的影响[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6,14(6):668-671.
[9]刘芳,杨玲凤,李乐之,等.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互动管理模式建立与应用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4):7210-7212.
[10]饒李亮,邹振宇,周俏棋.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探索[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8):183-184.
[11]吕玉洁,黄亚芳,袁申元,等.北京糖尿病患者“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模式实践——以崔各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9):163-165,166.
[12]马巧丽.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脂控制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18):63-65.
[13]叶琪.糖尿病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综述[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3):1-3.
[14]姚垒.社区医院糖尿病一体化管理模式探索[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8):161,163.
[15]周小莉,丘美娇,等.医院-社区-个人糖尿病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建立及实施[J].中国健康教育,2016,32(3):285-287.
[16]高来龙,许昌,常明花.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4.14(2):144-145.
[17]吴琰,韩云.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8):94-96.
[18]包玉倩.新型糖尿病管理模式的探索:医院-社区一体化的糖尿病管理及初步成效[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4,13(9):721-722.
[19]邹振宇,周俏棋,洪晓华,等.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8):115-118.
[20]徐文珺,胡国庆.社区糖尿病一体化管理对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7,38(z1):157-158.
(收稿日期:2018-07-17) (本文编辑:周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