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苏高考减招朋友圈谣言四起看“娱乐至死”下的深度报道
【摘要】江苏高考减招事件微信朋友圈谣言四起,主流媒体与都市媒体在次事件中的失责做法致使受众无法在第一时间了解清楚事件的真相。在“娱乐至死”的时代背景下,新闻专业从业人员如何坚持传统的新闻价值判断,并挖掘创新性的深度报道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江苏高考减招;娱乐至死;新闻价值
如今,随着综艺娱乐节目的层出不穷,当下的媒介环境呈现出一种“全民娱乐”的现象,这种娱乐至死的精神已然蔓延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当人们面对社会热点事件发生时,失去理智判断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大众媒介为了盲目追求商业利益,而有些都市媒体则采取不作为的态度,自媒体时代,在社会事件发生之后,受众获取信息的来源十分广泛,人人都是传播者,大众媒体的泛娱乐化精神使得这样的时代在面对社会热点事件时缺乏深度报道,来帮助受众认清新闻事件背后的真相。
以江苏高考减招微信朋友圈谣言四起为例,近日,江苏、湖北“高考减招”事件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对2016年高招江苏将向中西部省份“输出”3.8万招生名额存有异议,江苏省内的南京、苏州等多地学生家长向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了陈情要求,并希望以此呼吁高考招生公平。由于家长们的集体诉求,网上多段小视频流出,话题13日仅限于江苏湖北本地探讨逐渐升温到14日全国舆论关注,特别是各大微信群中网民讨论热烈。同时,湖北省内也出现类似情况,助推舆情热度上涨。通过分析这一传播链条,我们可以发现,就江苏湖北高考减招事件,网络和微博等“自媒体”在事件产生和初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微信朋友圈谣言四起,尤其是江苏人民,民怨四起,有的甚至认为江苏在为西部省份的超生买单。5月14日经过教育厅回应后,网友中持中立舆论人群正逐渐往正面舆论人群偏移,负面舆论人群略微减少。针对此次湖北江苏减招事件,由于时间节点正值高考前夕,家长学生的关注带动了舆论的发酵,甚至将此事件推上风口浪尖。在这一事件传播中,不难看出公民记者带来的一般性伦理问题:规范的缺失。网络谣言的散播等诸多问题上,传统的媒体伦理难以进行有效规范,亟需制定新的互联网媒体伦理守则。
作为信息生产者与传播者的受众,人们在接触各式各样的社会事件时,往往容易形成“自我服务偏见”,即认为自身的智力与道德是超群的,一旦人们将这种心理付诸行动,社会热点事件的传播将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在传统的媒介环境下,受众的这种反应大多通过人际传播渠道来表达,影响范围有限。但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和“公民记者”的出现,改变了受众在大众传播中完全被动的地位。受众同时作为“传播者”而存在,这使其可以积极、主动地加入到新一轮传播中。正因如此,自媒体时代对大众媒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众媒介应明确自身的社会角色,坚持传统的新闻价值判断,在娱乐至死的时代坚持“娱乐救亡”,坚持深度报道,用客观、全面、理智的态度剖析社会新闻,还新闻事件以真相,摒弃过度娱乐化的精神。
作为受众接受信息和知识的主要渠道,媒体要发挥自己“把关人”的重要作用,不能一味地为了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利益,为了更好地开展积极健康的节目,拓宽收入渠道很重要。大众媒介还应加强对新闻专业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的方法,从新闻事件的发生背景、事件经过、最终结果及新闻事件背后的真相全方面的展示到受众面前,把握其真实性。另一方面,还要健全媒体监管体系,避免一些不法分子因利益熏心而违背了新闻道德,特别是媒体从业人员,其作为信息的主要生产者与传播者,更应加强自身对新闻的理解程度,尤其注重对其的报道方式,提升自身的专业精神。
诚然,在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如何在挖掘深度与创新之间取得平衡是媒体人需要厄待解决的问题。如果说调查式深度报道的创新是其在新媒体背景下突出重围的重型武器,那么调查式深度报道的坚守则是其在新媒体背景下拓展栏目品牌内涵、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根基。在此次的江苏高考减招事件中,若新闻专业从业人员能够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以主流媒体的身份将事件报道清楚,并考虑到其的后续影响,兼顾报道的深度与广度,微信朋友圈、微博等自媒体上定不会出现如此多的谣言,受众也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清楚事情的真相,不至于沦为盲目的“乌合之众”,以至于对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影响。由此可见,在“娱乐至死”的时代背景下,不仅受众要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主流媒体更是责任重大。
【参考文献】
[1]马维佳.读《娱乐至死》浅析中国电视节目现状.A.新闻研究导刊.2016.04.
[2]向俊.新媒体背景下调查式电视深度报道的坚守与创新——以《新闻调查》为例.J.新闻知识.2013.04
上一篇: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