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行政管理费增长与财政转移支付依赖
教育、科技、文化等多个科目中,因此无法得到2007年及之后年度的同口径可比数据。
与县级政府行政管理费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一个现象,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县级政府获得的财政转移支付也在同一时期持续增加。迅速增加的转移支付解决了长期困扰县级政府财政的财力与事权不匹配的问题,这会对县级政府财政的支出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从图2可以看出,县级政府行政管理费与其获得的财政转移支付几乎同步变动,无论是专项转移支付还是一般性转移支付都表现出同样的变动趋势。相对于县级政府一般预算收入增长,县级政府得到的转移支付资金增长更快,转移支付在县级政府财政收入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2001年,转移支付占县级政府一般预算收入的28.3%,这一数字到2006年上升到45.4%,转移支付成为县级政府财政十分重要的收入来源,县级政府财政高度依赖财政转移支付。
图2 县级政府行政管理费与财政转移支付:200-2006
数据来源:财政部国库司,预算司编.全国地市县财政统计资料[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2007.
本文探讨县级政府对财政转移支付高度依赖是否促进了县级政府行政管理费的增长?从依靠自有收入到更加依靠转移支付,财政转移支付不仅给县级政府带来收入效应,还对县级政府的支出产生激励效应。收入效应使地方政府增加支出水平,在缺乏相应的财政监督体制下,处于基层的县级政府是否会优先增加行政管理费支出?行政管理费支出是官僚机构职务消费的重要表现,是政治租金的一种。[3]激励效应在于,财政收入既然依赖财政转移支付,县级政府会是否会降低创造自身税源的激励而追求官僚机构职务消费?温格斯特(Weingast)指出,对财政转移支付高度依赖会降低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并产生大量腐败,会激励地方政府将用于供给公共服务的资金用于腐败和寻租。[4]费思曼(Fisman)和噶提(Gatti)对美国的实证研究发现,由于地方政府对转移支付的滥用而导致腐败案件显著增加。[5]运用全国县级政府样本,我们发现财政转移支付依赖显著促进了县级政府行政管理费支出比重增长,分别用转移支付的总量数据和不限定用途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数据,都发现类似结果。为了排除异常值的影响,我们剔除了高度依赖财政转移支付的592个国家级贫困县样本,仍有类似发现。
实证估计转移支付对财政支出的影响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是转移支付的内生性。转移支付决定于诸多社会、经济、地理和政治因素,这些因素同时也会影响财政支出,尤其是难以观察的政治变量,这些遗漏变量会导致估计的偏误问题。我们采用工具变量估计方法来解决估计偏误问题。用是否是少数民族县这个二元变量作为转移支付的工具变量。选择这个二元变量作为工具变量的原因在于,少数民族县会得到更多的财政转移支付,这一点由《民族区域自治法》予以保障,各种财政转移支付数量的确定都会考虑民族因素,满足工具变量的相关性要求。一个县是否是少数民族县主要由少数民族人口比重所决定,而少数民族人口的聚集是长期历史形成,所以一个县成为少数民族县是外生决定的,满足工具变量的排他性要求。
本文接下来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理论分析框架。基于文献对财政转移支付依赖如何影响行政管理费增长的理论机制进行详细说明;第三部分介绍样本选取的理由,并对样本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第四部分是识别策略和估计结果,重点讨论转移支付内生性的来源和选取的工具变量的合理性;第五部分是稳健性检验;第六部分是结论和政策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