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汤的临床运用
【摘 要】目的:探讨和研究阳和汤的临床运用。方法:对近年来收治的23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阳和汤进行治疗,对总体疗效及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3例患者治愈11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96%,治愈率47%。结论:阳和汤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关键词】阳和汤;中医药;股骨头坏死
阳和汤出自清代王洪绪《外科全生集》,由熟地、鹿角胶、肉桂、姜炭、麻黄、白芥子、甘草组成。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主治阳虚寒凝之阴疽、流注、脱疽、附骨疽等。现用于骨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无菌性肌肉深部脓肿、坐骨神经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哮喘、腹膜结核、妇女乳腺小叶增生等。笔者多年临床运用此方治疗股骨头坏死病人23例,取得良好疗效。
一般资料,23例病人其中男性17例,女性6例。年龄在30~70岁。因强直性脊柱炎而致者13例,股骨颈骨折后所致者6例,其他如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药和长期大量饮酒等所致者4例。且这些病人均经西药长期治疗效果不明显。
临床诊断,股骨头坏死是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随后的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股骨头坏死(osttonecy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ONFH)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necrosis ,AVN),是骨科领域常见的难治性疾病。ONFH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前者主要是由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等髋部外伤引起,后者在我国发病的主要原因为强直性脊椎炎和皮质类固醇的应用及酗酒[1]。所有病人临床表现均有以腹股沟和臀部、大腿部位主关节疼痛,髋关节内旋活动受限、跛行、下蹲困难、不能久站、行走鸭步、肌肉萎缩等,4字试验阳性,X线片改变有股骨头塌陷,伴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内有囊性变或斑点状硬化,外上部变扁,软骨下骨有透X线带(新月征,软骨下骨折)。MRI的T1加权相呈带状低信号(带状类型)或T2加权相有双线征。骨活检显示骨小梁的骨细胞空陷窝多于50%,且累及邻近多根骨小梁,有骨髓坏死等。
1.3 治疗用药 23例病人均服用阳和汤加味:熟地30克、鹿角胶15克(烊化)、肉桂5克、姜炭5克、麻黄6克、白芥子6克、土鳖虫8克、蜣螂虫8克、骨碎补10克、牛夕10克、威灵仙10克、甘草5克。脾虚者加党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阳虚显著者加补骨脂10克,鹿角片10克(先煎),兼阴虚者加龟板15克(打碎先煎),水煎两次,早晚分服,日一剂。三个月为一个疗程,服药1~3疗程后,22例有效,有效率96%,治愈11例,治愈率47%。
2 典型案例
2.1 一诊:金良,男,30岁,1995年5月10日初诊,患强直性脊柱炎13年,第三年出现双髋关节疼痛,内旋活动受限,右侧较重,后逐渐出现跛行、下蹲困难、不能久站、行走鸭步、肌肉萎缩等、4字试验阳性。伴脊柱僵硬,精神不振,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舌下脉络显露紫暗,脉沉细涩,X线片改变:股骨头塌陷,伴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内有囊性变或斑点状硬化,外上部变扁,软骨下骨有透X线带(新月征,软骨下骨折)。MRI的T1加权相呈带状低信号(带状类型)或T2加权相有双线征。骨活检显示骨小梁的骨细胞空陷窝多于50%,且累及邻近多根骨小梁,有骨髓坏死。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痰瘀凝滞,筋骨失养所致。治疗以阳和汤加味温阳补血,散寒通滞,药以:熟地30克、鹿角胶15克(烊化)、肉桂5克、姜炭5克、麻黄6克、白芥子6克、土鳖虫8克、蜣螂虫8克、骨碎补10克、牛夕10克、威灵仙10克、甘草5克。加党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补骨脂10克,鹿角片15克,10剂,水煎服,日1剂。
2.2 二诊 1995年5月20日,患者述服药10剂后,自觉精神好转,髋关节疼痛有所减轻,活动好转,饮食有增,舌脉如故,无不良反应,治疗药巳见效,续以原方30剂。
2.3 三诊 1995年6月20日,患者自述服药一月后,病情大有好转,饮食大增,精神大有好转,髋关节仅久站和活动时疼痛,关节活动度增大,舌淡红,苔薄白,舌下脉络变淡紫,脉沉细有力,药巳对症,效不更方,原方续进30剂。
2.4 四诊 1995年7月21日,患者述自服药50剂后,面色淡红,精神焕发,髋关节疼痛基本缓解,仅久站久行后右侧有疼痛,关节活动度基本正常,4字试验阴性,为巩固疗效,属患者续服原方30剂。
3 讨论
髋关节中医理论由脾所主,股骨头坏死属于中医“骨萎”、“骨痹”、“骨枯”范畴[2],多由阳气虚弱,营血不足、寒凝痰滞.痹阻筋骨血脉所致。阳虚血瘀是致病之本,阳虚则筋骨血脉失去温熙而寒凝,寒凝则血瘀,血瘀则影响骨代谢,并造成骨小梁内微循环障碍,不利于细胞进行有效的物质交换,血液中的钙及营养物质不能正常通过哈佛系统进入骨骼,骨骼失养而坏死。故治疗必须温阳补血、散寒通滞、化瘀通络、温阳则寒祛而得温熙,化瘀通络则改善骨小梁内循环,促进骨骼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而重生[3]。而阳和汤正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方中重用熟地滋补阴血,填精益髓,配以血肉有情之鹿角胶补肾助阳、益精养血,合而为君以治其本,辅以肉桂、姜炭助阳温经散寒为臣,佐以麻黄、白芥子通络化痰,土鳖虫、蜣螂虫、牛夕、威灵仙逐瘀通络,土鳖虫、骨碎补续筋接骨。加党参、白木、茯苓健脾益气,补后天以实先天,补骨脂、鹿角片温肾壮骨,甘草调和诸药为使。组方先天后天同补,温阳补血并用,化瘀化痰并进,益精血,扶阳气,化凝滞,通筋络,组方切中病机,所以沉疴得起。
参考文献
[1]郭世祥,周正新.单味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1):96-97.
[2]魏伟峰.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37-38.
[3]刘燕.金黄散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疼痛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6):48.
推荐访问:临床
上一篇:36例输卵管结核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最后的“战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