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肌酸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本院在对磷酸肌酸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通过临床使用此药提供线索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方法 在2012年1月~2013年2月期间, 本院收治了60例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 并且, 把他们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和观察组。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性的治疗方式进行观察, 在观察的过程中, 给予观察组的患者磷酸肌酸钠治疗(1g/d, 连用14d)进行治疗, 从而对两组患者进一步的观察他们的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情况是否有所改善, 在结果上做出科学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通过对患者在入院时的比较, 得出了结果, 在左室射血分数有所改善的观察组的情况要好于对照组, 并且效果更加明显, 这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在治疗期间使用磷酸肌酸钠没有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结论 通过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药物在基础的治疗上, 尽量加用静脉磷酸肌酸钠, 这样可以使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有显著提高, 并且及时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磷酸肌酸钠;疗效分析
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心肌舒缩功能发生障碍是指心力衰竭, 心脏的排血量逐渐的下降, 这样会引发血流动力学出现的障碍, 致使心肌出现肥厚的状况, 心室进行重新构成, 心脏的结构也逐渐的在变化, 最后导致患者的心室泵血功能急剧低下成为一种病理性的变化。在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人民医院进行常规的基础上治疗并且加用磷酸肌酸钠对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症状治疗, 这样能够有效的改善心肌功能以及降低血浆出现的心脏型脂肪酸结合为蛋白的浓度。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人民医院对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满意程度进行整理,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在这两组中的资料有60例患者, 基础性疾病在结构组成方面有30例患者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症状, 有12例患者是高血压性心脏病症状, 以及患有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有13例, 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有5例, 他们都是自2012年1月~2013年2月间来本院进行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所有的患者中入院后都进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以及心肌酶学等检查排外的心脏瓣膜疾病、急性冠状动脉的综合症状、急性肺水肿以及出现急性的肺梗死等疾病的检查;经过调查和研究, 这两组患者无论是在年龄、症状、性别、病史以及病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法评定, 心功能3级45例, 心功能4级15例;其中包括男性患者30例, 女性患者30例, 年龄在52~68岁。
1. 2 方法 在本院的60例患者按原则被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都有30例患者, 这两组患者在进行入院治疗的时候, 本院采用药物进行给予的进行方式治疗, 其中药物主要包括:洋地黄类、硝酸酯类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的药物和利尿剂防止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数据软件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处理, 结果都为均数±标准差( x-±s)来进行表示, 采用t计量资料进行检验比较, 采用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进行症状和体征检查, 都比入院时有明显的好转, 在治疗后的15 d里, 对照组30例, 治疗前LVEF改善情况(30.46±3.67)%, 治疗后LVEF改善情况(36.82±3.6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0例, 治疗前LVEF改善情况(29.35± 3.52)%, 治疗后LVEF改善情况(42.21±4.2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两组间存在差异, 患者的呼吸功能、氧饱和度以及心率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善, 通过进行超声心动图来检查左室的射血分数(LVEF)。
3 讨论
内源性磷酸肌酸钠广泛分布于身体各部分, 90%在肌肉组织中, 尤其是心肌, 它是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 是一种浓度高于ATP约有5倍以上的高能量化合物。在当ATP被消耗的时候, 磷酸肌酸分子中存在的高能磷酸键在磷酸肌酸酶的共同作用下, 导致二磷酸腺苷直接转化成ATP, 因为在心肌代谢中, 磷酸肌酸钠是一种最重要、最直接的提供能量的物质[1], 可迅速进入细胞内, 直接给机体供能有助于心肌功能的尽快恢复, 短时间内即可达到起效浓度, 防止细胞产生氧自由基, 从根本上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 发挥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缓解临床症状。磷酸肌酸钠属于小分子物质, 由于内源性磷酸肌酸钠是极其有限的, 所以外源性磷酸肌酸钠是解决心肌能量供应的十分重要的问题。通过研究, 选取一些左室射血分数作为这一指标的评价标准, 在治疗14d以后进行评估, ATP的充足供给是为肌动蛋白的滑行提供了能量, 在心肌收缩力逐渐的恢复中需要使用正性的肌力药物对浓度以及时间进行显著的缩短, 从而改善了心肌收缩以及舒张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冯红兵.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3): 304-306.
上一篇:ICU内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