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出心裁,匠心独运
一、《新宏观经济学》对主流经济学的许多理论观点进行了质疑,并具体地提出了新见,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结构严谨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
罗运贵研究员的力作《新宏观经济学》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阐述经济学,对目前流行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金融学》教科书中80%以上的理论观点进行了质疑,并具体地提出了新见,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奇特的大门。
本书作者认为,宏观经济学是研究一国的宏观经济如何实现良性循环的社会科学,这有别于主流学派对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书中介绍的宏观价值调控的方法,便是实现宏观经济良性循环的有效方法。本书观点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石是,厂商是按照生产技术的要求雇佣劳动数量。这也是对传统的雇佣理论的质疑与创新,传统的主流学派认为厂商是按照利润最大化要求去雇佣劳动数量的。从基础的理论创新开始,全书由各个理论支撑起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由点及面,层层推进,自然延展,最后逐渐搭建起一个全新的结构严谨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全书创新理论的一大焦点是宏观价值调控的方法,对于这个理论,作者在之前的著作《宏观价值调控论》中就阐述过,在理论界引起了一定深度的讨论和思考。在《新宏观经济学》中,作者完善了一些基础的经济理论的细节,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并且再一次地提出中央银行足量地配置货币资源,可以实现物价稳定,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均衡,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等等良好的结果。全书共分十二章,每章都是作者对整个宏观经济理论的潜心钻研的智慧结晶。
本书作者引领我们打破了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观点的束缚,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去观察我们身边的各种经济现象,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去研究宏观经济学的各种经济理论,应用一种新的方法去解决国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书中说的主流经济学,其理论框架早在一百年前甚至更早就已经搭建完成了,后来的发展和创新只是在原有的脉络上作一些延展,很多书的基本内容都是在介绍和诠释已有的理论成果,而非作出什么新贡献。一些对主流学派经济理论批判的书籍,也只是单纯地指出主流学派经济理论无法解释的社会经济现象,或是找出主流理论中矛盾的地方,却大都没有提出自己认为正确的见解。也就是说,以往的对传统经济理论批判的书,大都是批而不改。而本书在内容创新上堪称是一个飞跃,作者在反驳一个原有观点时,都会系统地介绍一下这个原有观点的知识体系,在驳倒原有理论的同时,再提出自己的创新观点,给我们提出了原有理论发展和改革的方向,因此全书是质疑和新见的结合。这种做法,既能满足对传统经济理论不是很了解的读者的阅读需要,又能够引领我们发现新的广阔天地。而且,虽然本书提出的观点很独特新颖,但是却分析解释得很简单易懂,体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同时还拉近了经济理论和普通民众的距离。作为一位学者,书中无处不体现出作者行文的严谨性,还有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
作者按问题的内在逻辑展开,全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阐述了对宏观经济学的新定义,在书中的第一章。第二部分在反驳原有的边际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微观经济的供给和需求理论的新见解,在书中的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三部分的研究是围绕货币展开的,在书中的第四章到第六章,这是后边详细论述宏观价值调控的基础,这一部分依次介绍丁货币的需求与货币的供给、中央银行与货币的发行、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第四部分剖析了总供给与总需求理论,对原有理论提出了质疑与新见,并且提出了高质量均衡的概念,在书中的第七章和第八章。剩下的章节构成了书中的第五部分,是整本书的核心部分,最突出地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思想和创新成果,这部分围绕作者提出的宏观价值调控展开分析和论述,证明了宏观价值调控可以稳定物价、解决劳动就业问题、实现共同富裕,并且展望了在宏观价值调控的情况下,世界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
这本《新宏观经济学》贵在这个“新”字上,是一部具有强烈创新性和独创性的作品。这个“新”字,把本书的特点体现得恰到好处。书中不仅内容新颖,并且在思想上和方法上也体现了作者的绝妙之处。作者在内容上反驳和创新了原有理论,在思想上结合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问题的思想,在方法上运用了分类考虑问题的方法,让入耳目一新,使人警醒,发人深思。拜读之后令人不禁感慨,创新是如此引人人胜。这本书会使你对宏观经济学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作者告诉我们,多观察生活,多思考,就会发现原有理论的可突破之处,就会发现可创新发展之处。用创新发展的眼光看待原有的经济学原理,在不同的环境下,从不同的角度,巧妙地应用它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经济增长问题,对经济理论的发展和解决现实问题都有指导意义。这本书不读则罢,越读越使人感到作者缜密的思维、独特的视角,为今后我们学习理论、创新发展理论提供了启迪和借鉴。我们应该像作者一样,积极地去思考,并把思考用于观察和解决身边的经济现象上。
二、《新宏观经济学》的许多新观点都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和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贯穿了全书的始末
本书的一个极其可贵之处,在于作者将宏观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想融合到了一起,做到了融会贯通,并且在深刻理解和掌握了传统的宏观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用联系和辩证的观点看待已有理论,推陈出新,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作者在书中关于宏观经济学的很多创新的理论,都引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作为理论依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学以致用的境界。下面具体分析一下各章中涉及到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以及作者如何在各章中应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来分析宏观经济学的问题。
在第一章中,作者用马克思的话来支持自己对市场经济供过于求的论断。在这一章,作者提出了“过剩经济”的概念,作者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总供给具有迅速扩张的趋势,而总需求仅具有缓慢增长的趋势,这种整个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变化趋势的不一致,将必然导致整个社会供过于求的现象,即“过剩经济”。考虑到企业具有空闲生产能力的常态,无论是从微观的角度还是从宏观的角度,对于认识经济学的许多理论都有重要意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总需求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居民个人的生活消费品的有效需求、高经济效益项目投资的有效需求、低经济效益项目投资的有效需求、纯社会效益项目投资的有效需求以及国外出口的有效需求等都增长缓慢。而在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供给具有迅速扩张的趋势的理由时,作者除了提到自然资源数量丰富,技术比较成熟,资金可以得到满足,资本有增值的本质要求以及生产投资限制放宽等条件外,还引用马克思的观点来证明社会
上一篇:用心给宝宝补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