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警醒与呐喊
在宏观经济学研究领域,由于影响经济运行因素的复杂性,每当提到经济趋势预测,经济学家总是会得出南辕北辙的结论,这给经济学家们留下了一个不好的“砖家”声名。有人甚至揶揄经济学家的预测还不如章鱼保罗。问题不仅在于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理论的脱节,更在于研究立场和方法上的缺陷。然而,作为长期观察财经一线的知名评论员,时寒冰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凭借着对现实经济现象的敏锐洞察力,为读者展现了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大趋势。
经济学家熊彼得说:“我们可以用三种方式研究经济——理论、统计与历史。”时寒冰的新作《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现实篇)》正是用经济学理论和数据,一步步逼近真相,内究中国在崛起中的烦恼与困惑,外察世界发展的大势,综合了经济学、金融学、地缘政治学、历史学、战略学等诸多学科知识,既为我们展现了现代世界经济史的一个片段,总结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也深刻分析了中国优秀成绩单背后的隐忧与危机。本书通过中国决策、大国角逐、全球博弈三条主线,为读者展现出一个波澜壮阔的世界和全球经济的大趋势。
在经历30年漫长的改革跋涉之后,中国构建了一套独特的市场体系,拥有了西方现代化前辈们望尘莫及的增长动力。经济发展似乎成为一架永动机,增长的奇迹让唱衰中国的论调一次次不攻自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在西方资本主义迟暮之时,为资本主义世界提供了更多新的想象力。然而,时寒冰在后危机时代大喊狼来了的论调似乎与乐观主义的情绪格格不入。时寒冰指出,中国30多年政府主导经济增长的模式背后是巨大的隐忧:通货膨胀、货币超发、房价高企、债务危机、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消费低迷、金融业背离实体经济……周期性和结构性的问题一下子浮上了水面,集中表现为内外部的失衡。内部失衡表现为投资与消费的失衡,政府投资占了大头,是政府行政指令驱动,畸形的投资导致回报率下降,挤压消费,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增加,企业财产状况恶化,蕴藏着系统性风险。同时,国际环境并不宽松,美欧等国陷入深度的衰退,货币战、贸易战、债务危机使世界经济的复苏扑朔迷离,经济全球化的红利开始走向终结。
楼市一直是作者观察的焦点,因为它聚焦着这个时代太多的焦虑,一方面是地方政府与开发商的合谋,地方官员在GDP作为政绩考核硬指标的压力下,竭泽而渔、寅吃卯粮,无暇顾及长远。另一方面,房产成为超发货币的蓄水池和财富避难所,导致房价居高不下。房价居高不下又挤压着普通居民消费,从而导致了消费长期低迷。在作者看来,以房地产为支柱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不仅在后危机时代难以带来繁荣,反而稀释国民财富,成为中国经济头上高悬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作者的视野并未局限于国内问题,在对外部博弈力量的分析中,作者突出分析了美国作为金融强国,他条分缕析,把美国“统治”世界的核心机密——金融大战略展现在世人面前。沃勒斯坦认为,美元霸权和军事力量是美国霸权的两大支柱。美元为高速运转的世界经济提供了润滑油,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隐形帝国,依靠美元霸权,用量化宽松、加息等多种手段操控世界经济与政治,以至于在乌克兰危机、黄岩岛事件、欧债危机、叙利亚危机各方力量的博弈中,“金融战”魅影重重。时寒冰在此的精彩演绎如同上演一部险象环生的大片。
时寒冰的新作无疑是后危机时代中旷野中的呐喊,为我们展现了30多年来经济运行的逻辑。他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趋势的探幽索微,对我们在后危机时代的寒冬里把握财富机遇,规避风险至关重要。它带给大家的并非简单的结论,而是非常系统和具体的分析过程,既给读者投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也帮助读者认识、掌握系统分析趋势的基本方法。
(杨泽斐/文)
【一句话书评】
时寒冰以他金融分析师的敏锐和洞见,用大量的原始数据、图表和资料,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向我们清晰地勾勒出了即将到来的严冬的侵彻路径和图景,让每一个读到它的人叹为观止的同时又心生骇然。所以,我宁肯接受:用悲观清醒的态度,警惕即将到来的冬天。现在,这部让每个阅读它的人都会心情沉重甚至窒息的巨著,就静静地摊开在我们面前。
——乔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
上一篇:《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