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教育,实现路径探索
总结性评价构成,其中,整个“经济学原理”课程的“课堂内”和“课堂外”教学环节的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目的在于“以评促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总结性评价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主要目的在于评价学生对经济学原理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1.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在“课堂内”的发言表现和“课堂外”所做调研报告的完成质量打分。在对学生“课堂内”的发言表现和“课堂外”所做调研报告的完成质量进行打分时,既考查学生对“经济学原理”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也考虑学生对思政教育相关内容的领会程度。过程性评价得分占总成绩的比重为30%。
2.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评分依据是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目的主要在于考查学生对“经济学原理”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尤其是应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学问题的能力。试卷内容以主观题为主,以客观题为辅,同时主观题的题目设计侧重引入最新的经济学案例。总结性评价得分占总成绩的比重为70%。
在“经济学原理”通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把“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通盘设计有机融合,结合经济学科的独特性,挖掘“经济学原理”通识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出“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机制”三位一体的“经济学原理”通识课程思政教育实现路径,有利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5]孙辛勤,施建军,张台秋.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价值观引导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7,(3).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
[3]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
[4]卢军霞,卢益东,刘翔.通识教育:高校德育的有效促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
[6]刘佳勇.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价值观引导问题探讨[J]价值工程,2012,(8).
[7]乔洪武,郭亮,叶雨晴.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经济伦理教育[J].武汉大学学报:哲學社会科学版,2013,(3).
[8]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
[9]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6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11.
[10]《西方经济学》编写组.西方经济学:第1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2.
[11]雷洪德,于晴,阳纯仁.课堂发言的障碍——对本科生课堂沉默现象的访谈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7,(12).
[12]Rowe,Mary Budd.Wait Time:Slowing Down May Be aWay of Speeding Up[J].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1986,(1).
[13]孟繁华.美国大学与社区的关系及其对我国大学变革的启示[J].北京教育:高教,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