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模属5种植物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的比较
摘要:为了探明酸模属(Rumex)植物种间亲缘关系,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凝胶电泳技术,对酸模属5种植物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酸模属5种植物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共11条酶带,不同种间酶谱存在较大差异;聚类分析表明,齿果酸模(Rumexdentatus)、尼泊尔酸模(R.nepalensis)、钝叶酸模(R.obtusifolius)、皱叶酸模(R.crispus)这4种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戟叶酸模(R.hastatus)与这4种酸模的亲缘关系较远,且戟叶酸模是5种酸模中的较原始种。由结果可知,POD酶谱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种间的遗传差异,有助于酸模属物种的鉴定及亲缘关系的探讨。
关键词:酸模属;过氧化物酶;聚类分析;亲缘关系
中图分类号:Q55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1-0063-03
酸模属(Rumex)是蓼科(Primulaceae)第2大属,全世界约有150种,主产北温带,我国有26种2变种[1-2],在全国各省区均有生产,其中贵州省有7种[3-4]。酸模属可入药的植物有16种,入药部位为根,俗称“土大黄”或“野甜菜”,主要含蒽醌类、黄酮类、萘衍生物、二苯乙烯类及鞣质类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血、通便杀虫之功效,主治多种皮肤病、出血症及各种炎症[5]。现代药学研究表明,酸模属植物有抑菌、抗炎、抗病毒、抗氧化、防腐、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作用[6]。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酸模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5-7]、形态解剖学[8-10]及染色体核型[11]等方面,未见关于其同工酶方面的研究报道。同工酶是指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有所不同的一组酶,广泛应用于植物系统演化研究中[12]。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普遍存在于各种植物组织中,易于提取和分离,并且稳定性较好,它在种质资源的分类、系统发育、亲缘关系[13]等方面的应用较广。笔者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凝胶电泳技术,对贵州省六盘水市酸模属5种植物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探讨其遗传结构、亲缘关系及分类,旨在为酸膜属植物的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于2011年6月采自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境内,基本情况详见表1,由林长松教授(博士)鉴定。凭证标本存放于六盘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的植物标本室。
1.2试验方法
1.2.1酶液制备、电泳按实验室的常规方法进行[14-15]。
1.2.2染色取下凝胶,用蒸馏水洗2次,参照胡能书等的醋酸联苯胺法[16]进行染色。出现清晰酶带后,弃染色液,用清水洗净后拍照、测量并记录,在7%乙酸中保存。
1.2.3分析方法统计酶带数,计算其相对迁移率Rf值、酶谱相似度指数,相关公式为:
Rf值=酶带迁移距离(cm)/溴酚蓝迁移距离(cm);
酶谱相似度指数=2个物种的相同酶带数/(2个物种的相同酶带数+2个物种的不同酶带数)。
依据数量分类中二态特征的0/1编码原则[17],首先将各样本看成一类,对每个个体的每条酶带赋值,有酶带的记为1,无酶带的记为0,应用DPSv3.01软件,采用Jaccard系数,用类平均法(UPGMA)对酸模属5种植物进行聚类分析。
同工酶酶谱分析和命名参照熊全沫的方法[18-19]。以同工酶缩写名称的大写字母代表酶蛋白,以1、2、3……表示向阳极迁移位点,愈靠近阳极的位点以愈小的数字表示,如POD-1、POD-2等。
2结果与分析
2.1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
由图1可以看出,5种酸模属植物共检测出过氧化物酶(POD)酶谱带11条,其中齿果酸模有7条带(POD-2、POD-3、POD-4、POD-5、POD-6、POD-8、POD-10),其中POD-8、POD-10表达较强,POD-2、POD-3、POD-5、POD-6表达较弱;钝叶酸模有5条带(POD-1、POD-3、POD-4、POD-8、POD-10),其中POD-8、POD-10表达较强,POD-1、POD-3表达较弱;皱叶酸模有6条带(POD-4、POD-5、POD-6、POD-8、POD-9、POD-11),其中POD-4、POD-5、POD-6、POD-8表达较弱;尼泊尔酸模有4条带(POD-4、POD-7、POD-8、POD-10),其中POD-7、POD-8、POD-10表达较强,POD-4表达较弱;戟叶酸模只有1条带(POD-7),表达较弱。可见酸模属不同种植物酶谱带的位置、数量及强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根据酶谱位置可分为2个区:Ⅰ区(Rf=0.13~0.25)和Ⅱ区(Rf=0.48~0.66),其中Ⅰ区酶带数为5条,Ⅱ区酶带数为6条,可见2个区的酶带数量、强弱不等。戟叶酸模只有1条弱带,分布在Ⅰ区,其余酸模在Ⅰ区、Ⅱ区均有酶带,且Ⅰ区酶带表达强度高于Ⅱ区。齿果酸模、钝叶酸模、皱叶酸模、尼泊尔酸模具有2条共同谱带(POD-4、POD-8),Rf值分别为0.55、0.23,占总谱带的18.18%,说明这4种酸模具有相似的遗传基础,保持着一定的遗传一致性;在2~3个种间共有酶带数为1~4条,如齿果酸模与钝叶酸模有4条共同酶带(POD-3、POD-4、POD-8、POD-10),Rf值分别为0.59、0.55、0.23、0.16,占总酶带的36.36%;齿果酸模与皱叶酸模也有4条共同酶带(POD-4、POD-5、POD-6、POD-8),Rf值分别为0.55、0.51、0.48、0.23,占总谱带的36.36%;尼泊尔酸模、齿果酸模、钝叶酸模有3条共同酶带(POD-4、POD-8、POD-10),Rf值分别为0.55、0.23、0.16,占总酶带的27.3%;皱叶酸模、钝叶酸模、尼泊尔酸模有2条共同酶带(POD-4、POD-8),Rf值分别为0.55、0.23,占总酶带的18.18%;戟叶酸模和尼泊尔酸模有1条共同酶带(POD-7),Rf值为0.25,占总酶带的9.09%;此外,齿果酸模、钝叶酸模、皱叶酸模各有1条特有酶带。总体看来,齿果酸模、钝叶酸模的酶带大部分表达较强,尼泊尔酸模的酶带表达也较强,戟叶酸模的酶带表达较弱。5种酸模均有自己的酶谱特征,POD同工酶可以将5种酸模区分开,表明酶谱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物种间形态上的关系。
2.2相似度指数及聚类分析
Vaughan等提出以酶谱相似度指数预测种间亲缘关系,相似度指数越大,说明物种间的酶谱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密切[20]。5种酸模属植物POD酶谱的相似度指数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齿果酸模与钝叶酸模、钝叶酸模与尼泊尔酸模似度指数最大(0.500),其次是齿果酸模与皱叶酸模(0.444),戟叶酸模与齿果酸模、皱叶酸模、钝叶酸模的相似度指数最小(0),表明齿果酸模与钝叶酸模、皱叶酸模亲缘关系较近,戟叶酸模与齿果酸模、皱叶酸模、钝叶酸模的亲缘关系较远。根据相似度指数的大小,这5种植物两两之间的亲缘关系由近到远排列依次为齿果酸模-钝叶酸模/钝叶酸模-尼泊尔酸模、齿果酸模-皱叶酸模、齿果酸模-尼泊尔酸模、皱叶酸模-尼泊尔酸模、尼泊尔酸模-戟叶酸模/钝叶酸模-皱叶酸模、齿果酸模-戟叶酸模/钝叶酸模-戟叶酸模/皱叶酸模-戟叶酸模。
采用Jaccard系数,用类平均法(UPGMA)对酸模属5种植物进行(0-1)聚类分析,结果见图2。
从图2可知,酸模属5种植物被分为2个类群,类群Ⅰ包括齿果酸模、尼泊尔酸模、钝叶酸模、皱叶酸模,类群Ⅱ为戟叶酸模。说明齿果酸模、尼泊尔酸模、钝叶酸模、皱叶酸模4种植物间的亲缘关系较近,戟叶酸模与这4种酸模间的亲缘关系较远。
3讨论与结论
酸模属不同种间POD同工酶酶谱存在较大差异,酶带数目、位置及强弱不等,且有特有酶带,表现出明显的趋异性和遗传差异性,表明酶谱特征可以作为酸模属物种鉴定的依据,5种酸模属植物之间分化较明显,是分化较好的“物种”[21]。
根据Gracia等的观点,同工酶酶带数越多的种分化程度较高,是较进化种,同工酶酶带数越少的种分化程度较低,是较原始种[22]。酸模属5种植物中,齿果酸模酶带数最多(7条),戟叶酸模酶带数最少(1条),说明齿果酸模为较进化物种,戟叶酸模为较原始物种。郑水庆等的ITS结果也说明戟叶酸模是较原始物种[23],POD同工酶结果与ITS结果相吻合,说明POD同工酶可以用于酸模属系统演化的研究。
相关数据和聚类分析显示,齿果酸模、钝叶酸模、皱叶酸模、尼泊尔酸模聚为1支,而戟叶酸模单独聚为1支,说明齿果酸模、钝叶酸模、皱叶酸模、尼泊尔酸模保持着一定的遗传一致性,其亲缘關系较近,戟叶酸模与这4种酸模亲缘关系较远,与郑水庆等的ITS序列聚类结果相一致[23]。从外部形态上看,戟叶酸模为灌木,叶为戟形,其他4种酸模均为草本,叶为长椭圆形,戟叶酸模与其他4种酸模外部形态差异较大;形态分类上戟叶酸模属于酸模亚属,其他4种酸模属于巴天酸模亚属,说明同工酶聚类分析结果与形态特征相吻合,支持李安仁对酸膜亚属及巴天酸膜亚属的划分[2]。
参考文献:
[1]傅立国,陈潭清,郞楷永,等.中国高等植物志:第四卷[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0:521-530.
[2]李安仁.中国植物志第25卷第1分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47-166.
[3]《贵州植物志》编委会.贵州植物志:第一卷[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210-212.
[4]翁贵英,孙爱群.六盘水酸模属植物资源的初步调查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3,32(2):64-67.
[5]张兰胜,王俊锋,程永现.酸模属植物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5):865-870.
[6]张广庆,赵海鹏,王振月,等.酸模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8,10(5):86-93.
[7]朱晶晶,王峥涛,张朝凤,等.酸模属植物中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8,39(3):450-454.
[8]陈昌斌,冯志坚.中国酸模属植物花粉形态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6,14(1):16-24,101-106.
[9]李小洪,吕居娴,李延,等.5种酸模叶的显微和理化鉴定[J].西北药学杂志,1996,11(增刊):9-11.
[10]王振月,王艳芝,王颖.八种酸模属中草药根的显微鉴定研究[J].中草药,1999,30(11):855-858.
[11]吴世斌,李正理.中国产酸模性染色体的初步观察[J].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1983,25(1):16-23.
[12]王中仁.植物等位酶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37-161.
[13]王中仁.植物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学研究中的等位酶分析[J].生物多样性,1994,2(2):91-95.
[14]孙爱群,苏丽,周未,等.双团棘胸蛙与棘腹蛙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J].四川动物,2011,30(2):236-238,242.
[15]李红宁,孙爱群,左经会,等.贵州3种小檗属植物种间的亲缘关系[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10):11-16.
[16]胡能书,万贤国.同工酶技术及其应用[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73-116.
[17]徐克学.数量分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47-48.
[18]熊全沫.鱼类同工酶谱分析[上][J].遗传,1992,14(2):41-44.
[19]熊全沫.鱼类同工酶谱分析[上][J].遗传,1992,14(3):47-48.
[20]VaughanJG,DenfordKE.AnacrylamidegelelectrophoreticstudyoftheseedproteinsofBrassicaandSinapsisspecies,withspecialreferencetotheirtaxonomicvalue[J].JournalofExperimentalBotany,1968,19(4):724-732.
[21]卞福花,王仲朗,管开云.七种犁头尖属(Typhoniumschott)植物和两个近缘属等位酶的研究[J].植物研究,2003,23(2):215-219.
[22]GarciaA,TsunewakiK.CytogeneticalstudiesinthegenusPersea(Lauraceae).Ⅲ.Electrophoreticalstudiesonperoxidaseisozymes[J].JapanJGenetics,1977,52(5):379-386.
[23]郑水庆,曾明,陈万生,等.八种酸模属药用植物的rDNA-ITS1[C].北京:2001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会议论文,2001:309-310.
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第42卷第11期
蔺经,李晓刚,李慧,等.沙梨新品种苏翠1号组培快繁体系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1):66-67.
上一篇:蟹肉风味蛋白酶酶解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