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及做法
摘要 阐述了互助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概述了其取得的主要成绩,总结了其主要做法,为互助县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夯实了水利支撑和保障基础。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基本情况;成绩;做法;青海互助
中图分类号TV512;S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5-0296-03
互助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北倚祁连山脉与海北州门源县接壤,东北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和永登县毗邻,东南与乐都县相接,南以湟水河与平安县为界,西北与大通县相邻,西南与西宁市相连。东西长86 km,南北宽64 km,总面积3 424.9 km2,其中耕地面积6.16万hm2,草山面积7.62万hm2,林业用地17.173 3万hm2,森林覆盖率32.03%,是青海省的农业大县。境内海拔在2 100~4 384 m,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年均气温3.4 ℃,年均降水量在300~600 mm。县辖11个乡、8个镇、294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3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5.5万人,城镇人口2.5万人,分别占93.4%和6.6%。
1 基本情况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互助县兴建了大量的蓄、引、提水工程,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尤其近几年来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水利在农业和国民经济中的突出地位,结合县情、水情实际,紧紧围绕发展这一主题,坚持把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作为重点,积极争取水利工程项目,不断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一大批群众要求迫切的水利工程。
截至目前,全县建成水利工程项目17类,653项,其中:中型水库1座(南门峡水库,库容1 840万m3),小(一)型水库7座,小(二)型水库29座;涝池50座;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20座;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41座,梯田3万hm2;电灌站87座;机井48座;小水电站8座;水轮泵站3座;666.67 hm2以上灌渠10条,民营渠道71条(不包括水库引水渠);人畜饮水自流工程235处、人畜饮水机井工程3眼、人畜饮水小高抽工程10座、人畜饮水机井工程22眼,喷灌工程6处,集雨利用工程一项(水窖32 398眼),河道堤防工程一项,12.8 km。上述工程控制灌溉面积1.42万hm2,解决了4.6万户的21.56万人、19.27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累计投资达5.2亿元,水利工程固定资产达4.58亿元。这些水利工程的建成,为互助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和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为水利基础产业夯实了基础,为互助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发挥了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近几年来,互助县的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证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新时期治水工作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为第一要务,以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狠抓水利项目规划、项目争取和建设管理工作,全力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积极争取和实施小流域治理、病危水库除险加固、农业综合开发、灌区节水改造、河道治理等项目,全面落实水利管理、防汛抗旱、水行政执法、质量监督等各项措施,实施并完成项目80多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2.62亿元,为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
近几年来,先后完成了沙塘川河东、林川马场至包麻、西山氟水改造、南门峡七塔儿至尕寺加,五十甘滩峡至红崖子沟白马村等23项人畜饮水工程,完成总投资达4 252万元,解决了4.5万户的13.2万人、16.5万头(只)牲畜的引导水困难及不安全问题,农村的自来水入户率达到41.8%,使农村用水向城镇化方向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2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加快,防洪标准不断提高
近几年来,相继完成了南门峡水库、红土湾水库、前头沟水库、昝扎水库、乔及沟水库、本坑沟水库6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投资达9 170万元,消除了安全隐患,提高了水库防洪标准,确保了农田适时灌溉。
2.3农业综合开发投资不断加大,灌区节水改造成效显著,农业灌溉条件不断改善
近几年来,先后实施了沙塘川东渠中低产田改造、丹麻西渠中低产田改造一、二期、本坑沟水库灌区改造、高寨和平渠中低产田改造(田间配套)、昝扎水库灌区节水改造等8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完成总投资达4 586.5万元,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4 533.33 hm2,初步实现了灌区节水化,灌区的水利用系数达到了0.45左右,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发展。
2.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近几年来,相继实施了湟水流域户主项目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坡改梯”工程;集雨利用工程;哈拉直沟坝系工程;三期生态项目;出路沟、宋家庄、纳隆沟、下沙沟、哈拉直沟、朱家口、松多张卡等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21项,总投资达7 892.7万元,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5.2 km2,极大地改善了 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保障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5防汛抗旱措施全面落实,防旱减灾能力不断加强
近几年来,全面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等各项责任制,及时与各乡镇和重点水库签订防汛抗旱安全责任书,制定防汛抗旱预案,组建防汛抗旱抢险队,形成了县、乡、村3级抢险网络,防患于未然。同时,加强水库、涝池、渠道、河道的除险加固,积极推进抗旱新技术 ,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全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6水利管理和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水管体系进一步完善
以加强水利管理和水管体制改革为主题,以工程建设管理、财务管理、工程运行管路、管理所(或水利服务中心)的“五化”管理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水利管理工作。工程建设从项目设计、审批、开工建设、建设期间、建后都做到管理到位,保证质量,运行正常。积极推动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搞活水利管理运行机制,近年来完成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82项,回收资金8万多元,明晰了产权,实现了责、权、利的统一,保证了工程正常安全运行,营造了全民管水的良好氛围,使全县水利工程管理运行机制和体系日趋完善。
2.7水利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水行政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
近几年来,制定颁布了《互助县河道管理条例》《互助县水利工程关乎条例》《互助县水土保持条例》,起草并向县人大报送了《互助县水资源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为水利部门依法行政提供了依据和保障,水利执法力度不断加大,有针对性地依法开展了乱采滥挖和破坏水利工程、水保设施等专项整治活动。依法查处水事违法案件80多件,结案率为95%,维护了正常的水秩序,逐步向依法治水、依法管水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2.8水利规划和项目储备不断充实,基础工作扎实有效
按照“项目实施一批、积极争取一批、论证储备一批”的项目工作要求,从长远出发,兼顾当前利益,积极储备和充实项目库。围绕防洪、水资源开发利用和配置、农村水利、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利科技与改革、水务部门能力建设方面的工作内容,先后编制完成《互助县“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互助县水土保持规划》《互助县“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互助县水利长期规划》《互助县田间水利基本建设规划》等一大批重点规划。拟定项目68项,预计投资达12.96亿元,同时完成近期申报项目20项 ,投资7 800万元。超前、扎实的前期工作为加快水利发展赢得了更多的机遇。近几年来互助县的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先后获得厅(局)级以上奖励9次,2006年被国家水利部、财政部评委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
3主要做法
3.1上下协调,通力合作,积极探索水利发展的良好机制
互助县从县到村都十分重视水利工作,形成了县、乡、村联动,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在每年召开的全县农口工作会议上,对水利工作进行专门总结和安排部署,重大水利项目都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为小组,县委县政府领导经常深入水利基层单位和工程建设一线,调查了解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县人大、政协每年组织代表和委员对水利工作进行视察,随时提出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对涉及水利方面的建议和提案认真督促检查,逐一落实,使水利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肯定。县纪委经常对水利工程资金管理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并督促落实项目廉政建设责任制。三是各有关部门和乡镇全力配合和支持水利工作,计划部门积极协调,争取项目,财政部门及时拨付项目资金,卫生部门指派专人查看饮水源,协助化验水质。各乡镇全力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各部门通力协作,有力地保证了各项水利项目的顺利实施。四是县政府把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并把它作为考核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奖罚分明,有力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3.2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
认真贯彻中央治水思路,坚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分类指导、重点突出、稳步推进、讲求实效”的原则,结合互助县实际,组织制定该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将远景规划与近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农村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实行了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
3.3各部门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实施各项农田水利建设项目
互助县成立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领导小组,指导和督促项目建设,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县财政除保证各项目资金的足额到位外,还积极想办法筹措资金,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并与水利部门切实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广泛接受群众监督,从源头上杜绝资金截流、挤占和挪用现象,确保资金充分发挥效益。
3.4采取多种形式参与水利工程管理
互助县根据县情、水情,根据辖区内的水利工程分布特点和流域划分,成立了南门峡灌溉工程管理所和1个水务服务中心(高寨镇)、3个流域水利管理所(塘川流域水利管理所、红崖子沟流域水利管理所和哈拉直沟流域水利管理所),具体负责辖区内的水利工程管理。此外,一方面对小型水利工程,按照“谁管理、谁负责、谁受益”的原则,明晰产权,明确管理体系,拓展投资渠道,形成水利工程建、管、用与责、权、利统一,确保水利工程长期发挥效益,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另一方面,对规模较大的人饮和灌区建立村级、乡级用水者协会、良机用水者协会,按照有利于工程效益的发挥,有利于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有利于水费足额征收的宗旨,对水资源和水利工程进行有效管理,逐步实现了水利工程的正规化和多元化管理[1-2]。
3.5采取“一事一议”,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实施,不仅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巨大的减负效益,更重要的是给整个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深刻变革。针对税费改革新形式,及时创新,调整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思路,根据国家政策,结合互助县实际,积极探索和寻求运用“一事一议”来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有效途径,真正把群众自愿、满意、受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调动农民和其他社会各界参与工程和建设的积极性,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以及生产生活条件,按照“大家的事大家办,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解决和发动群众有效地解决村民们想办、政府一时办不到的实际问题。
3.6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
在充分认识水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调解,合理有效地优化配置全县水资源;在科学合理地评价水资源基础上,根据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状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规划;大力加强以水资源调控为主要功能的骨干工程建设,主要从蓄水、引水、提水、集水和跨流域调水等措施,合理开发利用该县的水资源;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机遇,从互助县的川水、浅水、半浅半脑、脑山区的实际出发,积极争取实施一批水利骨干工程,以形成全县布局合理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工程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缺水地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问题,合理配置资源,保障防汛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态环境安全、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3-4]。
3.7工程项目建设严格执行“四制”,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在项目建设中严格按照国家、省、地、县有关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秩序进行,认真贯彻执行项目“四制”(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不断充实和完善工程质量管理办法,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项目资金严格按项目财务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做到专户储蓄,专款专人管理。各项工程开工前有预算,中间有检查,竣工后有决算。多年来,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积极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并且审计、财政、监督等部门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保证工程资金的合理使用。
3.8加强职工队伍建设,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多年来,县水务系统高度重视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水务系统现有职工332名,其中高级工程师10名,中级工程师42名,助理工程师和技术员160名。通过集中学习、培训、外地观摩等形式,职工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大批懂技术、懂业务的专业队伍,为互助县的水利建设与管理提供了技术保证。
4结语
经过多年的努力,互助县的水利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水利基础产业地位得到了强化。今后,将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走资源节约、环境良好的路子,坚定不移地推进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努力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以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以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为第一要任,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抓好“四制”工程,即加快供水设施建设,实施饮水工程;加快灌区配套建设,实现节水增效工程;加快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实施防洪保安工程;加快生态与环境治理,实现绿化家园工程,全面实现农田灌溉节水化、农村供水城镇化、水利管理协会化、人居环境和谐化,为推进全县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文明发展道路创造良好的水环境。
5参考文献
[1] 赵鑫,高晓猛.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J].水利天地,2010(4):40.
[2] 吴治蓉.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探讨[J].价值工程,2010,29(8):103.
[3] 程玉彬,王庆芳,胡佳志,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的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3):20-21.
[4] 孟秀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5):76.
上一篇: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创新策略研究
下一篇:“智慧水利”的发展和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