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防而不来,不可来而无备
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的妈祖神话在海风中飘泛着浪漫的色彩,似有而无。但烙刻在广州港船民心中的,是对护航者的默默祈祷。到了今天,这种祈祷已经落地生根——在这片南中国的海岸线上,听得见潮音的地方,就有海事人的声音、身影、汗水、脚步,就有海事人网络起来的高科技设备,时刻提醒船舶的安全行驶路线,还有海事人挑起来的联动救援机制。
只是普通血肉之躯,一旦坐上监控台就责无旁贷,代行航海“守护神”之职。“这不是轻松的工作,但是一想到是在做妈祖做的事情,我们都感到很自豪。”广州VTS(vessel traffic services,意为船舶交通服务)中心副主任吴小章感慨道。
风浪无常 预防重于泰山
台风“威马逊”刚刚过去,所幸对广州港并未造成损失。看似风平浪静,它的背后却是广州海事人绷紧了神经,丝毫不敢松懈的防台抗台工作。在记者走访广州海事局时,广州船舶交管中心主任、广州市搜救中心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志刚,广州VTS中心副主任吴小章、孟先华接受了联合采访。他们强调,“宁可防而不来,不可来而无备”,这是他们防抗台风的重要理念。
7、8、9三月都是广东的台风高发季节,在台风来临之前,广州海事局总是事先启动应急预案,召集防台成员单位,部署预防工作。
由于广州辖区航运企业和港口较多,防台主体责任的落实变得尤为重要。今年台风季之前,广州海事局就由局领导带队走访辖区主要港航单位,引用历年事故教训对企业开展安全警示教育,督促企业及时整改隐患,避免在台风中造成损失。对需要帮扶的企业重点帮扶,敦促其落实防台措施,完善防台预案,具体责任落实到人。
此外,各单位还应要求,灵活组织应急演练,无论干部职工,安全技能都是必备技能,以此保障台风来临时防抗工作稳妥有序。
在强化责任落实的过程中,提高企业的安全意识是促使他们自觉做好防抗工作的思想武器。广州海事局执法人员在巡查执法、现场检查等时机中,主动对辖区港航企业、船舶、船员等开展防台安全教育,散发安全宣传单张,讲述台风防抗小知识。
值得强调的是成立不久的广州市海上搜救中心。在以前,海事部门防台抗台,要得到其他单位的协助,只能靠临时协调,没有形成固定、长效的协调机制。
“现在不一样,防台成员单位要按照搜救中心的部署,统一执行防抗任务。这样一来,工作更加行之有效。”陈志刚说。
海上搜救中心成立之后,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开始按照搜救中心职责,加紧制定中心内部的运行机制、制度和各成员单位间的协作机制,初步搭建起信息通报平台,加强应急搜救演练,通过发挥中心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台风来临或遇到紧急突发事件时,及时组织各相关单位落实防台职责或开展应急搜救,避免发生重大事故或次生事故。
及早部署,提前防范是把灾难扼杀在未然中的必要条件。早在今年台风季来临之前,搜救中心就召集了广州的港航单位、船舶、船公司等,总结去年的防台工作经验,对今年的防台工作进行了部署。
广州局还事先对南海救助局等具有搜救力量的单位进行防台走访,收集了40多个港航单位的防台指挥机构及辖区救助拖轮资料,同时组织召开广州市海上搜救中心2014年海上船舶海港防热带气旋工作会议。
按照气象台的风球信号,广州海事局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交管中心也通过现代通讯设备,通报海上船舶的情况。
风中动态 监管一对一点名
“很多国际大航运公司要进驻一个地方,都会事先打听当地有没有海上交管。因为交管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在台风中尤其如此。”陈志刚说,“如今的交管中心,要求做到对船舶一对一点名。”
港口上,大喇叭频频可以听到监管人员的声音,却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不少来访的电台记者不必走进监控室,只在港口上,数分钟就录到了鲜活生动的“现场音”。“因为这种提醒太频繁了,珠江口是全国也是全世界比较繁忙复杂的港口之一,都说屁股指挥脑袋,我们监管人员的屁股坐到监控台前,脑袋就丝毫不敢松懈。要盯住船只防止走锚,要盯住油船不能间隙太密,怕发生碰撞爆炸的险情,更重要的是要一一通知到每一条船,敦促他们做好。”孟先华说。
说到油船和险情,陈志刚忍不住透露给记者,就在前不久,中心副主任孟先华就避免了一桩大事故的发生:“一艘长期抛锚的大油船出现险情,被他发现了,及时处理。三十米长的大油船啊,如果发生爆炸……想想让人捏了好几把汗。”
当记者提议孟先华的事迹可以作为典型进行宣传时,陈志刚却说,“其实像这样的事情,中心有很多,相信其他海事部门也不少,我们的工作人员只是做了职责范围内的事。如果要宣传,我提议向船舶、船公司多做宣传,呼吁他们创造条件,把该装的设备装上来,装了就不要随便关掉。我们监管他们,最终是为保障他们的安全。”
陈志刚举例,在台风时,船舶一旦遇到险情,这些设备可以更有效地呼救求助。尽管在台风天气中,信号会受影响,时断时续,但总比完全失联好。即使在平时,有的船舶不装设备,或者为了逃避监管关掉设备,这样出现险情的时候监管人员也无法通知到船舶。
“我们看到的是大屏幕,比船舶自己看到的要全面。即使这些船不装识别仪,叫不出名字,我们还是会不停地叫,但叫出来的却只能是某某前面,某某右边这样去叫。”吴小章无奈地说,“最好就是船舶能自觉安装使用了。”
风过出航 百舸争流求秩序
媒体关于台风防抗工作的报道,总是停留在风前的预防和灾后的损失上。广州海事局的工作人员却纷纷告诉记者,每次风球信号解除,应急预警解除之后,锚地里成千上万的船舶一涌而出,水面上一时从“大停车场”变成“拥堵的高速公路”,才是交管中心工作人员绷紧神经繁忙工作的开始。
“不得不说这种百舸争流的场面,即使在大制作的电影里面也很少看到,我们工作人员自己都觉得很壮观。”孟先华对这个水上交通疏导工作并无疲惫之意,反而发现了熟悉风景之美。不过,这种美可不是纯欣赏性的,更多的却是挑战性。
珠江经济发展越来越好,珠江口的船舶越来越多,台风后的出航疏导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工作量、越来越高的工作要求。
这时,发挥电子巡航监控平台效用至关重要。通过电子执法工具,海事人员优化了船舶出港指引服务,提高了大型船舶进出港的效率,也保障了台风期间在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化地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
以“威马逊”台风后为例,今年7月19日,当广州港解除所有台风信号之后,水域风力却仍在6级以上。对此,广州海事局不敢有任何松懈,依旧是继续做好安全提醒和交通组织工作,有序组织锚地锚泊船进出港,提醒进出港船舶注意防范大风,必要时仍须停航防御。
风球新规 避免不必要待港
台风不可避免,但海事人齐心协力,却能将台风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今年台风季节来临之前,广州海事局助推风球升降新规则的出台,为广州港内船舶节省约近亿元的开支!
原来,广州海事局主动协调气象、港务部门推出该项新规,把广州港气象服务水域从2个细划为4个,大大提高了船舶防台效率和周转效率,避免了不必要的待港现象,为航运企业和船东减轻了压力,由此而令船舶节省开支。
在新规则出台之后,广州港又深入落实新规,及时组织修订内部防抗台风等恶劣天气的预警预控实施细则,按照分区管理的要求制定针对性强的差异化监管举措。即使在防台压力较大的8、9两个月,也要做好完善运砂船等重点船舶和港珠澳大桥施工水域等重点施工水域的跟踪管理。
作为海事部门,特别是海上搜救中心,在台风频仍的暑假期间,他们肩膀上担当的安全责任还不仅仅是船舶安全,还有包括放假学生在内的一切水上安全管理。为此,在暑期放假之前,海事部门就大力开展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组织师生们学习水上交通事故应急自救常识。
8月1日,发生在白云区人和镇的8人游水5人溺亡事件,更是为人们敲响了警钟。总之,提高台风季节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避险技能,是共同维护辖区水上安全和群众生命安全的题中要义。
广州局的“威马逊”样本
今年,“威震三省”的09号台风“威马逊”已成为防台抗台的一个重要案例。不管是成功经验,还是不足之处,都在台风防抗史上留下了一笔。在广州海事局,1409号台风“威马逊”也写下了自己的记录。
此次台风期间,广州海事局成功处置了5起大型船舶走锚事件,督促“米索1号”、“开心”、“瓦拉达”等辖区长期锚泊的船舶做好防范措施。防台风期间,广州海事局辖区在港防台船舶约1033艘,VTS辖区安排大、中型船舶锚泊防台159艘,发布预警信息3003条次,出动海事人员共计314人次,海巡船艇96艘次,最终,辖区无人员伤亡、无溢油,通航秩序良好。
7月16日,第09号强台风“威马逊”进入南海海面,并由强台风级减弱为台风级。当日,广州港1号区、2号区同时升挂1号风球,广州海事局也同时启动了防抗热带气旋IV级响应;17日,广州港1号区、2号区同时升挂2号风球,广州局则同时启动III级响应;17日19时,“威马逊”加强为超强台风。18日,台风先后在文昌、徐闻登陆,广州港先是1、2号区升挂3号风球,3、4号区挂2号风球,后调整为1、2、3、4号区均挂2号风球。在19日“威马逊”第三次登陆——登陆防城港之后,广州港解除台风信号,广州海事局同时关闭防抗热带气旋响应。在整个过程中,广州海事辖区对风球升降密切跟进,从2水域划分到4水域划分发布台风预警服务,避免了船舶不必要的待港。
其实,早在前期工作会议及数据收集中,广州海事局就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掌握该台风的发展趋向,建立台帐,通报各有关单位、船舶落实防范措施。在防台预案启动之后,广州局又通过手机短信发布平台以及VTS、AIS和VHF等系统及时发布台风信息,把“威马逊”信息发送到辖区港航单位、水上加油船、渡口和渡船。密切跟踪,重点敦促的对象包括沿海施工船、无动力船、滞留船、四客一危船、港珠澳大桥施工船等船舶的防台措施。
此外,交管中心在本次防台过程中,合理引导船舶进入防台锚地、水域,密切监控锚地防台船舶动态,对辖区长期锚泊船舶做好防范措施,确保不发生次生事故,加强巡查、加强值班,落实领导带班制度,保持内部信息通畅,最终完成“威马逊”的广州样本。
上一篇:工程船舶涂装相关问题研究
下一篇:论湘西苗族民间传说的教育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