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分析
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瑞替普酶治疗,观察组采用尿激酶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用药安全性以及疗效。结果 尿激酶能够再次使用的概率仅为64.29%,瑞替普酶可以再次使用的效率为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替普酶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疗效显著,而且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瑞替普酶;尿激酶;心肌梗死;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5.0.02
临床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具有起病急、发展迅速、致残率与病死率高特点[1],目前临床对于该病患者一般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与溶栓治疗,虽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较高疗效,降低患者出血率和再梗死率,但因其所需条件较高,且医疗费用昂贵,因此导致部分医院难以满足,同时患者因经济条件等因素而无法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上常见多发的心血管疾病,该病起病迅急,致死率高,不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以及预后,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分析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纳入标准:(1)患者胸痛的时间>30 min,同时患者使用硝酸甘油不能有效地缓解症状;(2)心电图示必须保持在2个或者2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胸导联≥0.2 mv,肢导联≥0.1 mv);(3)患者发病的时间应低于12 h;(4)要求对于溶栓没有禁忌的患者;(5)接受测试的患者年龄必须低于70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凝血系列、心肌损伤标志物,还有心电图等一系列的检查);进行常规的吸氧治疗,卧床休息,连续监测血压、心脏节律、心电图以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同时患者需要口服首次剂量阿司匹林300 mg加氯吡格雷300 mg。在经过一天药物的服用后,用药的剂量需要调整为100 mg和75 mg;治疗期间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合理的硝酸酯类或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以及镇痛药物等。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000 iu,30 min后,缓慢静脉注射瑞替普酶(或间隔30 min后重复静脉注射18 mg)18 mg,完成给定的注射,低分子肝素4000 iu,每12 h注射1次,连续注射7天。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100~150万单位,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2 h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000 iu,每12 h注射1次,连续注射7天。
1.3 评价指标
溶栓再通成功的指征:(1)开始给药4 h内缺血性胸痛缓解;(2)开始给药4 h内升高ST段回落,ST段升高明显导联下降>50%;(3)开始给药4 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4)CK及CK-MB峰值前移8 h(或14 h)。注:二项可以再通,单独(1)+(3)不能成立。
2 结 果
2.1 临床再通情况评定
研究组患者溶栓治疗后的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临床并发症评定
研究组患者溶栓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临床ST段回落情况评定
研究组患者溶栓治疗后的ST段回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表现就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基础上,导致急性血栓形成,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2-3],持久和严重的心肌缺血和缺氧引起的急性心肌部分坏死。这非常容易导致相关的死亡发生,严重的可能会出现残疾。红色血栓它对溶栓药物的作用特别敏感是一种纤维药物产生的作用物。而我们所说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不全及反映心肌损伤、心肌缺血、坏死等一系列心电图都会发生改变。溶栓疗法通过将血栓溶解在动脉内使血管再通,部分或完全恢复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溶栓药物可减少心肌坏死,同时降低冠状动脉血栓的形成时间,恢复冠状动脉再灌注。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就是静脉溶栓,也是治疗效果比较突出的一种方法。溶栓治疗可以提高血管的再通率,恢复血流,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死亡。越早使冠状动脉再通,患者获益越大。“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目前溶栓类药物很多,然而溶栓治疗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不同的药物在溶栓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因其作用机制不尽相同。尿激酶就是经常用到的溶栓药,它属于非原则性溶栓药物,既能溶解血栓部位的纤维蛋白,也能影响全身的纤溶系统,易引起出血、过敏等毒副作用。然而,还有一种药物,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瑞替普酶),能选择性地作用于血栓部位,激活纤溶酶原,溶解血栓。而对全身纤溶系统作用甚微,故不宜引起出血。其优点在于溶栓作用强,作用快,出血并发症少,疗效高。
参考文献
[1]宋毓青,陈 威,胡宏宇,等.瑞替普酶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5):1049-1050.
[2]李玉兰,黄海燕.超早期SETMI溶栓后即刻介人治疗主要临床终点事件评价[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0):1555-1556.
[3]葛均波,徐永健,主编.内科学(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第8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03.
本文编辑:孙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