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宫颈癌疫苗就能高枕无忧吗
2008年度的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与两个病毒有关: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其中,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凭借有关HPV的研究,独享了一半的奖金。这则消息可能并不太会吸引普通大众的眼球,毕竟,诺贝尔奖是科学家们的事情,离普通人的生活太遥远了。
不过,接下来的这一组数据,也许更能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宫颈癌是全球妇女恶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约有50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其中80%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全世界每年有20多万妇女死于宫颈癌。我国每年仍有新发病例约13.15万个,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28.8%。在我国中西部农村的部分地区,宫颈癌是妇女主要的卫生问题之一,部分县宫颈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几十年居高不下,死亡率高达30/10万。
如果把以上的两组信息联系在一起,将使得2008年度的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豪森的研究发现,HPV感染,是女性第二大癌症杀手——宫颈癌的元凶。基于这一发现,科学家们开展了高危型HPV感染的早期检测,极大地促进了宫颈癌的预防和早期诊断工作。HPV感染和宫颈癌之间关系的揭示,促成了史上第一支防癌疫苗的产生。
大量研究资料证明,生殖道的HPV感染与宫颈癌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约80%的宫颈癌与4种类型(16、18、31和45型)的HPV 感染有关。其中,50%的宫颈癌与HPV16感染相关。目前,临床上尚无预防HPV16感染的措施,而且对中晚期宫颈癌的化疗和手术治疗效果也不理想。宫颈癌的复发率较高且治疗费用也高。在美国,每年用于宫颈癌筛查和治疗的费用约为5.7亿美元。因此,研制高效、廉价的HPV疫苗,采用特异性的免疫接种方法预防和治疗HPV感染及其所引起的恶性病变,对预防和治疗宫颈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打开医学书籍,你就会发现,癌症的病因至今仍然是一个难解之谜,科学家们在癌症早期诊断和预防方面还是束手无策。例如,肝癌可能是由病毒感染、酒精、致癌物质等多种因素导致的。位列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的乳腺癌,其高危因素包括了遗传、基因突变、雌激素水平、绝经后肥胖、年龄增长等等。我们不知道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也不清楚是哪种因素起决定性作用,预防癌症谈何容易。值得庆幸的是,豪森研究小组30年的默默耕耘,终于在癌症的病因研究上获得突破,而HPV疫苗的引入和早期宫颈癌临床筛查方法的普及,促使宫颈癌成为可全面预防和根治的第一个癌症。
首批宫颈癌疫苗,已于2006年夏天在美国上市,英国、爱尔兰、芬兰、瑞典、德国和奥地利等欧洲国家以及阿根廷等南美国家,也已经开始销售这种疫苗。2006年底,此种疫苗已经在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上市,并作为处方药销售。宫颈癌疫苗的成功应用是人类历史上,人类和恶性肿瘤之间斗争的伟大胜利,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绩。
宫颈癌疫苗的上市给广大女性带来了福音。不过,专家们也同时提醒:接种疫苗绝不能放弃宫颈癌的筛查、早诊、早治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等预防措施。
由于存在疫苗持久性和成本效益等问题,目前研制成功的宫颈癌疫苗主要是针对HPV16、18、6、11型的四价疫苗和针对16和18型的二价疫苗。针对其他型别的疫苗研究尚无免疫原性的数据能够证实其有效。因此,还没有一种疫苗能够抵抗所有高危型HPV感染。另外,现在还没有证据表明一旦宫颈癌病变发生,疫苗可以逆转宫颈癌的形成,并且也不能确定疫苗是否终生有效,因此,不应过分强调疫苗万能而让人盲目乐观。
和其它癌症一样,宫颈癌也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宫颈癌的生成是非常缓慢的过程,从病变到成为宫颈癌大约5~10年的时间,这期间如果进行多次普查,可以阻断宫颈癌的发生。通过宫颈涂片检查,医生可以检查到一些微小的病变,及是否有微生物的感染。建议年满18岁以上,且有过性生活的女性,每年应进行一次宫颈癌筛查。
过早发生性行为和过多的性伴侣,是近年来女性宫颈癌的发病人群出现年轻化趋势的罪魁祸首。因此,为了健康和有效地防范性乱所致性病乃至宫颈癌,广大女性不要过早地发生性行为,更不能同多个性伴侣发生关系;婚后也应有节制地过性生活,并注意性卫生,坚决杜绝一切婚外性行为。 〖编辑:迟昊〗
上一篇:李继侗的学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