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学改革
摘要:歌唱紧张状态一直是高校声乐教学及声乐学习的一个重大阻碍,本文从歌唱紧张状态的表现及影响,从生理、心理、歌唱技巧及舞台经验四个方面分析歌唱紧张状态的原因,结合声乐学习及声乐教学的经验,针对性提出几种解决歌唱紧张状态的途径。
关键词:歌唱紧张状态 生理 心理 歌唱技巧 舞台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物质生活得到解决后,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生活。唱KTV已成为普通老百姓精神生活的需求,听音乐会、看歌剧已成为时尚界人士的新宠。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电视、网络等媒介的推动,国内外专业、非专业声乐赛事遍地开花。特别是每两年一届的央视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以及各地方电视台的选秀节目在群众中影响深远,声乐艺术在老百姓中的普及也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歌唱是声音的艺术,学习声乐的人都希望自己有一副嘹亮的嗓音,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旋律。然而,在实践中,即便是专业的歌手也会出现各种失误,其很大原因是紧张造成的,这种情况在高校音乐专业学生中显得更为突出;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是摆在我们高校声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本文就以此为研究对象,从生理学、心理学、歌唱学等方面来加以探讨,具体分析歌唱过程中紧张因素的原因,帮助学生找出解决的途径。
一、歌唱紧张状态的表现及影响
(一)歌唱紧张状态
在众人面前或在陌生场合演唱感到紧张,如果这种紧张反应过分或不合理,在心理上导致回避行为,破坏了正常的歌唱,则称为歌唱紧张状态。
(二)表现
歌唱紧张状态主要表现为一种强烈的紧张和回避行为。其特点是害怕暴露在可能被他人评价及被人发现的缺点的场合,主要表现出口干、出虚汗、心慌、频繁去厕所等情况。程度更严重些会出现脸红、结巴、身体轻微颤抖、呼吸急促、手脚冰凉、最糟糕的结果是形成惊恐状态。
(三)歌唱紧张状态的影响
歌唱紧张状态对歌唱者来说是非常痛苦的,紧张程度直接决定着演唱的效果。初学者,歌唱紧张状态比较严重,会因为紧张而出现多次停顿,破坏歌曲的完整性及连贯性;技巧相对成熟的歌者,因为紧张导致不能全身心的投入演唱,很难到位地诠释作品。
二、歌唱紧张状态的形成
(一)生理因素与歌唱状态的关系
1.声音与生理的关系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并在空气中传播而产生的。人声由声带振动而产生的,由中枢神经通过喉神经控制声带运动,并调节其长度和紧张度,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使声带发生振动而发出声音;声音经过咽、口、鼻的共鸣及舌、软腭、齿、颊、唇的运动,从而表达出清晰的声音和语言。当然好的声音条件能使歌唱变得相对容易。
健康的声带由声韧带、声带肌和喉粘膜构成。在气息的作用下,声带松紧调节自如,在听觉的指挥下能发出不同音高。声带的闭合状况,决定音质,如果漏气闭合不严,发出的声音虚弱无力;如果声带闭合过紧,发出的声音挤卡、干涩、刺耳。
2.神经系统与生理的关系
人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大脑皮层是中枢神经系统最高级的部分,是进行高级神经活动的器官。在正常情况下,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过程是互相平衡的,达到相对的稳定状态。
歌唱生理学的研究证实,歌唱的过程是神经系统与支配相关肌肉相互作用的结果。歌者在上台前和上台后,新的环境下会遇到新的情况,就从内部和外部对歌者形成刺激,产生生理反应。如果此时歌唱者大脑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是相互平衡的,则是常态反应;如果不平衡,则是偏离常态反应。偏离常态反应有两种情况:其一,兴奋过程占优势,歌唱者表现为情绪高度兴奋、呼吸急促、手脚发抖、身体僵硬、抢拍、吐词不清、在歌曲高潮部分音高偏高;其二,抑制过程占优势:歌唱者表现为态度冷漠、反应迟钝、手脚发软、身体懈怠、演唱信心不足。
(二)心理因素与歌唱紧张状态
心理因素贯穿于演唱的整个过程,对演唱的发挥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从心理学角度来讲:简单的动作到较复杂的行为,是大脑的反射活动,即人体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反应,通常有常态反应、变态反应、偏离常态反应。常态反应表现的是良好心理状态,变态反应、偏离常态反应表现的是不良心理状态。在上台演唱时,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心理状态,因外界环境刺激而产生心理反应,导致身体各部分出现紧张,影响演唱水平。
声乐学习者通常有这样的感受,在课堂上演唱感觉很好,可是到舞台上演唱,尤其是重大演出或比赛,就发挥失常,甚至还会出现破音、跑调等现象,这种“怯场”现象是每个歌者程度或重或轻都会遇到的问题。著名的大歌唱家卡鲁索在他的《怎样歌唱》一书中曾指出:“所有的大艺术家都会有舞台紧张。”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也曾把走上舞台比作是“走向死亡”。由此可见,上台演唱时的紧张心理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三)演唱技巧与歌唱紧张状态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演唱结果的好坏与演唱者能否熟练掌握歌唱发声技巧及运用自如的程度有关,当然技巧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发声技巧还不够成熟,在完成作品时心里没底而造成心理紧张,这是正常的状态。如果歌者的演唱技巧掌握得相对好,自信心也会加强,演唱效果也会相对较好。
(四)演唱经验与歌唱紧张状态
大多数人在未经某种训练或实践,在某种场合下从事某种实践都有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心理。这种临场紧张心理常常会使水平发挥失准, 例如, 有些运动员在重大比赛时, 由于心理紧张而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竞技水平。
歌唱演员面对舞台也同样有心理挑战,这种心理挑战是演员由课堂训练走向舞台演唱的一种障碍。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发挥失准是无法挽回的。意大利歌唱家佩特洛托说过:“诗人、画家、建筑师、雕塑家在把自己的作品提供群众讨论之前,有足够的必需时间来修改它们,给它们加工,但是歌唱家唱错了的东西确无法挽救了。”目前高校的声乐教学大多都是一种“封闭”式的教学方式,除了规定的考查或考试外,平时舞台演唱的实践机会也不多,在课堂上面对老师的练唱与在舞台面对众多听众的演唱之间,无论是环境氛围或是对心理产生的影响,显然有着明显的不同,导致发挥失准。
三、歌唱紧张状态的克服
(一)扎实的基本功训练
歌唱艺术是一门技术性和艺术性并重的艺术。歌唱技巧包括对声音、气息的控制能力,对音乐作品的艺术处理能力,对舞台的驾驭能力;这些能力都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才能逐渐成熟。
扎实的演唱基本功是完成作品的前提和根本。科学的发声方法要求呼吸自然,咬字清晰,声音顺畅且具有穿透力。巧妙的、有律动的运用气息能减轻歌唱者的心理压力,才能有节奏地表达作品内容、再现创作者的思想意图;笔者学习声乐16年,深切感受到良好的呼吸方法、气息稳定的重要性。当然歌唱是个全身心的活动,利用扎实的气息发出有魅力的音色,在诠释作品的同时能赋予作品“新”的生命。
(二)注重舞台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点一滴的舞台经验都是在舞台上一次一次的摸爬滚打中总结出来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舞台实践。积累舞台经验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重视声乐课堂。上课态度要积极、认真。假设“我现在就在舞台上”演唱,以此来培养自己的歌唱心里,长期坚持下去,就会形成条件反射。
2.重视声乐汇报和考试。声乐汇报及考试,是获得舞台经验的重要积累。应该尽力按舞台演出的要求去准备。演唱曲目要精心筛选,用钢琴正谱伴奏,穿演出服。
3.积极参加各种演出实践活动。演出实践活动,是锻炼歌者演唱实践能力和培养良好歌唱心理的重要途径。可以是学校组织的文艺演出活动、可以是校内外组织的各类声乐比赛等。不管是独唱、重唱、小合唱、大合唱,都要积极准备,只要接近舞台,就会有收获。
4.多观摩音乐会及大师班活动。多听音乐会,对提高自己的演唱经验,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总结借鉴别人的长处,回避别人所犯的错误。
四、演出前紧张状态的克服
第一,选择的作品难度要适合自己当前的水平。第二,充分做好演唱前的准备,熟记歌词,跟伴奏要多磨合,对作品的每个细节做到心中有数。第三,把注意力集中在歌曲内容里,应该怎样把歌曲里的情感如何表达出去。第四,锻炼坚强的意志,坚强的意志是克服心理紧张的利器,是一个歌唱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紧张情绪的出现往往是由于自信心的缺乏,歌唱者应该树立必胜的信心,在上台前回想演出成功的经历和感觉,采取自我交谈的方式暗示自己,自然也就实现了内在的心理调节。第五,不要把演出结果看得太重,摆正自己的心态。利用积极的思维去缓解紧张情绪给自己带来的消极影响。把每一次演唱都当做第一次上台,鼓励自己,缺点是难免的,抱着学习的心态来完成作品,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批评指导,这样歌唱紧张状态就能缓解很多。
总之,在现实的声乐教学和学习中,不管是哪种演唱方式,歌唱紧张状态是学生常见的现象,有着不同的表现,程度也不一样,是学生声乐学习中一个绊脚石。因此,作为高校声乐老师,更要引起重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每个学生歌唱紧张状态的原因,在尊重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找出新的解决办法;作为一名声乐专业的学生,更要勤奋刻苦,不怕困难,要有必须成功的精神,多听多看当下前沿的音乐会及声乐讲座,才能真正进步。
参考文献:
[1]彭裕文.局部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姚泰.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3]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4]孟昭兰.普通心里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5]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6]刘文昌.歌唱理论与技巧[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7]张鹿樵.声乐入门[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
[8]胡钟刚.声乐实用基础教程[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1997.
[9]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10]徐行效.声乐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卓康微小分子团水让动脉软化年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