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生态水利工程发展现状与前景
摘 要:“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实施推动了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水利工程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同时也加剧了所处河流的生态系统的破坏。而运用生态水利的理念,使得水利工程既能够满足我国对水资源开发的需要,又能兼顾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即是保障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也更能契合“一带一路”经济战略思想和十九大精神。所以本文通过探讨我国生态水利工程发展的现状、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生态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一带一路;生态水利;工程;发展
在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联合发布了《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研究提出了“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总体布局和政策措施。其中江河流域域系统整治和水生态保护,大力发展生态水利工程成为了其中的重要内容。规划同时呼应着“一带一路”经济战略,“一带一路”经济战略鼓励我国水利工程行业“走出去”,用生态水利工程项目打入国际市场,同时也为沿线国家谋取水利资源的福利,进而促进国内行业的发展。而我们在“走出去”的同时,还要积极发展国内的生态水利工程,保护好江河生态系统,使其成为“走出去”的国内工程典范和国际合作依据,让我们的生态水利工程项目在国际上更加具有说服力。
1 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与特点
1.1 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
生态水利工程是以生态水利工程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对项目地区的水循环和生态系统的研究,具有能够尽量减少对环境破坏的设计方案,同时能够对项目所属生态水利系统实时监测、评价,既能够满足人类对水资源利用的需求,同时能够兼顾江河水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水利工程,同时也使得水利工程能够取得可持续性发展。
1.2 生态水利工程的特征
(1)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建设基础。生态水利工程最根本的理念在于建设对生态环境破坏最小的水利工程,不仅能满足人类对于电能的需求,也能够满足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不仅仅在于对于河流中的生态系统形成保护,同时还需要注重保护工程区域的水资源,保护水质,原因在于大多数的生态水利工程中的水库都是水源保护地。
(2)以法制管理为管理基础。生态水利工程对于工程建设质量的要求更高,需要更为完善的的管理系统,需要面对更为复杂的环保因素、社会因素,所以必须以法制管理为基础,对于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政策,对于工程施工建设必须遵循行業标准和国家标准,而且工程的管理人员也必须拥有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法制管理理念,能够成为工程法制管理的坚强后盾。
(3)以蓄排工程为防洪基础。生态水利工程也有良好的蓄排功能,能够在工程影响区域建设“避洪农业”和“避洪村庄”,为人类生产、发展提供安全保障,而它的防洪功能不仅仅为人类的安全生产负责,而且能够保障工程区域的生态系统和环境免受洪水的伤害,减少工程影响区域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
(4)为抗旱提供帮助。生态水利工程相比传统的水利工程也拥有良好的抗旱功能,能够在旱期为周围的农业提供灌溉水源和灌溉辅助设施,保证旱期农业的顺利生产,如建设与水利工程相连接的灌溉水渠,能够直接从水库引水灌溉,同时还能够在旱期保障区域的生活、生产用水,减少旱期对人类活动的不良影响。
(5)多部门多行业协作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由水利相关行业、部门负责建设和管理,但是它的生态理念的顺利实施,水利工程的顺利建设必须由其他部门和行业配合,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证水利工程的功能完全体现,保障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
2 生态水利工程发展现状
生态水利工程在我国古代就早有工程案例,我国最早的以保护生态为目的的水利工程为大禹治水,以“疏”替“堵”,不仅保护了当时民众的生产生活安全,而且对整个黄河流域的生态都有保护作用,还有秦始皇所修的灵渠,间接性的对整个湘江流域的生态形成了保护作用,它们将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生活生产需要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并做到了和谐处理。而现如今,我国的生态水利工程更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2.1 理念发展现状
(1)尊重自然的理念。水利工程普遍存在于江河的河道之上,拦截江河之中的水流,利用其落差进行能量的转化。而河流地貌和生态是在江河长期的演变中形成的,而江河的演变与周围的地貌、生态又是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状态,而水利工程的建设直接的改变了江河周边的地貌,抬高水利工程上游水面,减少下游水流量,严重的改变了江河的原始地貌与生态。所以对现有水利工程进行生态化改造或者建设生态水利工程,减少对河道两遍植物群落和动物群落的地域侵占,并对侵占区域进行生态评估,评估对动植物种群发展的影响,从而尽可能的保持河流的原始生态环境,降低工程的人为影响。
(2)共享水资源理念。水是以自然资源的形态被人类无成本的利用,而它也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基石。所以对于水的利用应该是以共享的方式进行利用,无论是人与人之间,还是人与其他生物之间均应存在这种关系。不能因为在河流上游而剥夺下游对水资源利用的权利,也不能因为满足人类生活生产的需求而不顾动植物对水资源同样享有的权利。所以需要合理的使用水资源,使其能处在人类利用和生态健康的平衡点上。
(3)可持续利用理念。可持续发展是在1987年提出,而在生态水利工程上同样适用。从含义上工程可以片面的解读为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而改造自然是不符合自然的原始规律,所以需要在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使它能够成为自然规律中的环节,能够既满足人类的需求,而又不对自然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水利工程对于水资源的利用需要在水资源承受的范围之内,使其既能够被开发利用,也能够在缓慢的开发过程中进行自我的恢复,从而保障生态的平衡。
(4)一带一路的走出去理念。我国对水资源的利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程度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平,需要对这种生态水利、共享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理念进行全世界的传播,从而减少对水资源的粗暴利用,使得一带一路周边国家避免走上传统水利工程的绕路,保护自己国家的生态环境。
2.2 生态水利工程案例
生态水利工程可以分为改善生态型、替代型和综合型,相比于传统的水利工程,更加符合现在人类的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而我国对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已经是遍地开花,例证如下:
(1)扎龙湿地补水工程。随着乌裕尔河流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使得城市、村镇的用水量增加,又由于对于流域水资源调配的不合理和调配系统化不足,从而导致扎龙湿地的进水量逐步减少,对整个湿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致命威胁。工程根据现有的情况与问题对乌双河流域、扎龙保护区的水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满足扎龙湿地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保护了湿地的生态环境,给以湿地维生的动物提供栖息地,也保护了渔苇、改善乌裕尔河流域的小气候,同时也加快了当地旅游业、渔苇业的发展,提高当地经济增长速度,使得发展与环境达到了共赢的局面。
(2)桂林两江四湖建设。随着桂林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城市原有的排污系统、水循环系统已经是不堪重负,造成了城区的季节性缺水、水质下降、污水随意排放,进而影响了整个桂林的生态环境。为了解决这一环境难题,政府开展了以两江四湖建设工程,使得两江四湖成为了桂林最重要的景观之一,它不仅展示了桂林的历史与文化,同时也能展示桂林的生态美。该工程把漓江、桃花江、木龙湖、桂湖、榕湖、杉湖水系进行连通,对原有品质低下的水质进行改善,构造“一水抱城流”的生态园林城市。这项工程的建设不仅对原有污染区域进行改善和净化,同时也增加了城市的防洪能力与水系的通行能力。这项工程体现了人类对于自然的尊重,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期望,是人类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不相冲突。
(3)黄土高原地区的淤地坝建设。淤地坝是一种防止水土流失的水利工程,它对于处于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黄土地区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仅拥有挡泥、蓄水、防洪、减灾等功能,它在水土流失治理和改善黄土生态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这种水利工程的建设同时也保障的当地居民的生产与生活,间接的对当地经济造成了积极的影响,巩固了退耕還林的正常,对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3 生态水利工程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腾飞,水利工程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为人类制造了巨大的财富,而它在迅速扩张、广泛建设的同时,并未考虑到环境、生态因素,从而造成了河流两岸区域的生态环境、植被地貌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内伤。伴随着经济增长脚步的逐渐放缓,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也逐渐的开始思考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而生态水利工程正是水利工程发展的最终形态。
生态水利工程的兴起与发展,相伴而生的是对于学科行业综合型、科学性的迫切需求,原因在于相比传统的水利工程它需要考虑水资源保护、植被保护、水生动物保护等要素,需要多个学科进行配合,为工程的合理选址、施工、管理提供宝贵的经验与建议,让生态水利工程能够真正的为生态服务,而不仅仅是为人类而服务。
所以说,我国的生态水利工程的发展前景广阔,仍需要加快建设的步伐,尽快的改善已被污染破坏的水域,而随着一代一路经济战略的提出,我国生态水利工程的发展已经不再仅仅的局限于国内发展,同时应该放眼国外,加快国外市场的扩展,从而加快整个行业的发展,提升国民经济。
4 结语
水利工程带来的电力、水源、防洪能力等,而生态水利工程带来的相比前者更注重为人类带来环保的电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优质的生态环境。而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在工程的施工中、管理中不断的积累经验、完善管理,为生态水利工程的发展铺平道路,切实有效的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使生态环境与水利工程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哲仁.探索生态水利工程学[J].中国工程科学,2007,9(1):17.
[2]刘昊.浅谈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水利工程[J].装饰装修天地,2015(2).
[3]廖世洁.水利工程中的生态问题与生态水利工程[J].广西水利水电,2006(1):2123.
[4]孙宗凤.生态水利的理论与实践[J].水利水电技术,2003,34(4):5355.
[5]孙宗凤.国外生态水利研究状况分析与点评[J].水利水电技术,2003,34(11):2123.
[6]高鑫.当中国水电遇上“一带一路”[J].中国报道,2015(5):4245.
[7]李明亮,李原园,侯杰,等. “一带一路”国家水资源特点分析及合作展望[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7(1):3438.
[8]齐云飞. “一带一路”战略下地方水利咨询行业如何实现“走出去”[J].黑龙江水利,2017,3(8).
作者简介:郭润豪(1997),男,汉族,湖北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水利水电工程。
上一篇:对技工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思考
下一篇:苹果增色剂实现农业高品质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