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应回归于“原生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体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已提升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体育课教学,也由过去单一的只注重“三基”的体育授课形式,转变成以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主的新的授课形式。人们也逐步走出了竞技体育给学校体育带来的阴影。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崇尚的是一种全新的体育课理念:“健康第一。”人们习惯于称之为“健康体育”。
新的体育教育观念的出现,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在近几年的学校体育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极端的理念和不太规范的操作,使得我们体育老师很困惑。现阶段,体育课到底如何上?怎样才能上好体育课?上好体育课的标准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的很多同行都感到无所适从。不妨我们先看看下面这两种现象。
其一,是我们有些人把体育课演绎成情境式的“舞台剧”;如:“我是一个消防兵”,“送南瓜课”,“踏着红军的足迹”等等,这种形式的体育课:一堂体育课道具准备了一大堆,课前准备可谓精心周密,体育老师也成了“导演”和“演员”,其实用性不强,实际功效更令人质疑。然而我们有些领导对之大加赞赏,把这样的课定为“样板课”。近几年我参加了几次市区体育公开课,我看不少公开课都存在着这样的弊端,学生的运动量明显不足,负荷太小——给人感觉就是“花架子”,不实用。
其二,是现在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过去相比。明显呈下降趋势。每年新生入学前的军训我是深有体会。每次训练只要在烈日下站十分钟左右就会有部分学生中暑。有一次,我参加区教育局“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幕式,在下午举行的活动中,由于天气较热。在不到半小时领导发言中,有近十名学生相继发晕倒下,被扶出场外。前不久我带领学生参加我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看到秩序册上公布的田径项目的各项纪录,基本上还是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学生保持的。现在的情况是:我们越是提倡素质教育,我们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是呈下降趋势;我们越是重视健康,而我们学生的身体状态越是不如从前健壮。
所有上述现象说明我们的学校体育工作肯定是出了问题,我们的体育课教学也肯定没有达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所以,我个人的观点是体育教学应回归于“原生态”。
我觉得我们应该对体育课教学有一个统一正确的认识,我们有些体育老师根本不知道如何去上好一节体育课,对体育课缺少本质的认识,往往是人云亦云,习惯于随大流,搞花架子。其实我们应提倡体育教学应回归于“原生态”,倡导:一、体育教学。应当是在体育教师与普通学生之间展开的运动技术传习活动;二、体育的本质(特征)是强化体能,围绕这两方面进行体育课教学,这才是我们上好体育课的基本思路。只有当我们认识到体育的基本属性是人的肢体活动,运动技术这种人类认识活动的成果时,我们的体育教学才能有的放矢,体育课堂教学才能有其实质性内容,体育课才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我们必须给体育课“正本清源”,让体育课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不能一味迎合学生的心理,让体育课成为随心随性的“娱乐课”。我们知道,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而科学的锻炼能更有效地增强身体素质。我们的体育课就应该提倡科学锻炼身体。根据运动生理学的基本规律,人的肌体在受到外界刺激且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产生有效的生理反应,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所以每一节体育课都必须强化体能训练,让学生通过一些运动项目的练习,使其身体承受一定量的运动负荷;同时,我们应通过对一些体育项目的教学,从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这是体育教学中必须遵守的最基本原则,也是我们评价一堂体育课是否成功的最基本标尺。我们应坚决反对哗众取宠、背离体育教学规律、不切实际的“花架子”体育课。
因此,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我们体育老师应认识到体育教学回归于“原生态”的重要性,应在体育课堂教学上下工夫,搞好体育教研,牢牢掌握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使每一节体育课回归自然质朴的教学形式。作为体育老师,我们应该有一种提高下一代民族体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按照体育教学的规律提高体育锻炼的效率。我们不能一味去赶时髦,跟潮流,迎合少数领导人的虚荣心。搞“假大空”的形式主义。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迷失方向。以上只是我个人所见,肯定有不太成熟的地方,不足之处还望指导。
上一篇:船舶融租遭遇“专业性”瓶颈
下一篇:中长跑教学中的生理反应及纠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