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能模块设计案例研析
计划制订的程序与方法、有效控制体重与改善体形的方法等内容[2]。
二、根据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提高体能练习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有关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说法较多,本文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运动生理学》为依据(表1),制订了体能模块的单元及教学计划。
从表1可以看出:高中阶段男女生已过速度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柔韧、灵敏素质处于停滞期。男女生绝对力量素质处于发展敏感期,其中男生的力量耐力持續增长;高中阶段是发展耐力素质的重要时期,特别是无氧耐力的提高。
三、高中体能教学设计案例
(一)高中体能模块教学设计
根据学校的现状及学情,设计《高中体能》模块计划(见上页表2)。
体能模块的设计,应将理论知识的教学和体验性的实践练习有机结合,增强学生对体能重要性的认知和体验,使学生全面掌握各种体能的练习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和学科核心素养。
上述18课时的体能模块教学,考虑体能模块教学的阶段性,先用1个课时讲授体能的基本原理和知识,模块学习初用1个课时进行体能测试,然后用10个课时指导学生进行体能学练,掌握和运用发展体能的各种方法,3个课时引导学生制订体能锻炼计划,接下来用2个课时指导学生独立制订体能练习计划并实施,模块的最后,也就是学习末的1个课时进行体能检测。
提高体能练习的科学性和实效性,需运用运动自觉量表监测体能练习的运动强度和密度,进而增强体能练习的效果;还应充分发挥学生学练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合作制订体能锻炼计划,相互监督、相互评价,逐渐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评价能力。
(二)高中体能教学案例与研析
以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高中体能》模块第13次课为例,呈现1个课时计划。
教学目标:发展平衡能力和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95%以上的学生掌握发展平衡能力的原理和方法,90%以上的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制订以发展平衡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体能锻炼计划并实施;通过学练培养学生对体能练习的兴趣,能够制订基本体能练习计划并实施;培养勇敢顽强、积极进取、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体育精神。
教学内容:平衡能力与稳定性密不可分,个体的稳定性水平高,则平衡能力就强。发展平衡能力是通过稳定性练习实现的,稳定性练习分为稳定性耐力练习、稳定性练习和稳定性爆发力练习。系统、科学的稳定性练习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平衡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本次课的授课对象年龄一般在16~17岁,他们已经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新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体能基础做出及时调整、合理分组分层,使每一名学生都得到有效锻炼。
教学手段与主要教学方法:针对体能模块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育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采用讲解示范法、引导启示法、表扬激励法、综合评价法指导学生练习。
教学过程见表3。
教学效果1:本课从学生学习、认知的视角出发,以体能练习的原理、方法、策略为核心开展教学;通过可选择的体能练习计划表,让学生尝试独立制订并实施体能练习计划;选用多种体能练习器械:药球、万向轮盘、软梯、踏板与动感的音乐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教学效果2:参照《北京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基本标准(试行)》文件“运动负荷要适宜。合理安排练习密度,全课练习密度控制在30%~60%之间;科学安排运动强度,基本部分的靶心率以120~200次/min为宜”的要求,本节课基本部分平均心率为143次/min、整节课练习密度达到52%,符合课程的教学要求。
高中阶段的体能模块教学只有18课时,仅仅靠这18课时还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因此,完成这一个学分的教学后,教师要组织和指导学生在第1~3学年结合运动技能选项学习全面发展体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组织编写.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4:1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14.
[3]王步标,华明.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