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育规律视角下早期田径训练探析
摘 要:儿童少年的生长具有一定的自然规律,早期田径训练应根据这一规律安排相应的练习方法,以促使儿童少年各方面的身体素质能够得到最佳发展。以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育规律为视角,通过文献法、分析法等对儿童少年早期田径训练问题进行了探讨,为我国儿童少年进行科学的体育教学与训练、及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儿童少年;身体素质;早期训练;田径
中图分类号:G808.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7.01.012
随着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转型,我国体育体制正进行着大幅度的调整与变革,举国体育体制下的国家、省、市、县甚至乡镇体育运动学校建设正面临着全面挑战,大部分县级体育运动学校已经走向没落与关闭,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建设正面临着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机遇。因为体育强国既不是单单的竞技体育强国,也不是单单的体育文化大众化发展,而是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综合,两者缺一不可。所以,在专门性体育运动学校体制不景气的情况下,怎样为我国田径运动保障必要的后备人才供给,怎样在普通学校教育系统中进行兒童少年的早期田径训练,就成为了非常有必要探讨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以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发育规律为视角,结合普通学校中的中小学教育,运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逻辑法等,对该问题进行剖析,为我国儿童少年进行科学的体育教学与训练、及田径运动后备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
1田径早期训练可解决后备人才缺失问题
2004年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了我国田径项目竞赛的突破性进展,是我国在跨栏项目上的首枚奥运金牌,一度成为中国、乃至亚洲人的骄傲,向世界证明黄色人种在竞赛项目上的能力。但是,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中国田径项目的发展并未取得更引人注目的成绩,造成中国田径难以突破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体育运动学校中的后备人才在逐渐减少,而学校体育中的后备人才跟不上,这与广大中小学缺乏早期训练存在着很大的关系。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田径早期训练缺失具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它与我国教育体制、人们的教育观念等都存在着很密切的关系。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众文化观念的转变,符合城市化生活的观念正在逐渐确立,人们对于儿童少年的早期教育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开始重视儿童少年的身体锻炼问题。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中小学并不承担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问题,造成当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学并不具备培养后备人才的能力,对儿童少年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是我国中小学体育急需解决的问题。它可弥补在我国专门性体育运动学校大量关闭的情况下,田径后备人才的建设缺失问题。
2 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发育规律与早期田径训练
2.1 身体素质释义
身体素质是人体运动能力的一部分。要弄明白身体素质的概念与生长发育规律,首先需要明白体能的概念。体能即机体的运动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1]。由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组成。在身体形态方面主要包括人的身高、体形(坐高、胸围、腰围、腿长、臂展等);在运动素质方面,包括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在身体机能方面,包括机体的运动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感觉器官、内分泌系统等。一般而言,身体素质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三者之间高度相关,而身体素质更直接地反映身体机能各系统的机能状态和身体运动能力的强弱。
2.2 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生长发育规律与早期田径训练
在生物生理学中,人体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任何方式的过度干预、或违背都将会造成人体生长发育的畸形。以下分别从身体素质的各方面分析其生长发育规律与田径运动的早期训练。
2.2.1 力量素质与早期田径训练
力量素质指人体、或人体的某一部位肌肉、韧带等做功时所克服的内外阻力。儿童少年时期力量素质的发育表现为,男孩的绝对力量在11至13岁时是自增长的敏感期,13岁之后,绝对力量增长的较平稳,到25岁左右男孩的绝对力量达到最大;女孩的绝对力量在22岁左右基本达到最大, 10至13岁,是女孩绝对力量快速增长时期,13至18岁时,绝对力量增长较缓慢。在儿童少年的速度力量方面,绝对力量的发展比速度力量发展的较慢且晚,7至13岁是儿童少年速度力量发展的敏感期。在力量耐力方面,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较为稳定,一般而言男孩在7至17岁时处于大幅度上升时期,女孩13岁以后在力量耐力方面已经开始缓慢增长。因此,就力量素质的发育规律来说,教练员与体育教师应根据男女不同的力量素质发育特征安排训练,抓住儿童少年力量素质增长的敏感期,通过安排各种各样的力量训练法,如负重跑、推举杠铃等方法进行必要的专门性训练。
2.2.2 速度素质与早期田径训练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也即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快速移动,快速完成动作和快速做出运动反应的能力。[2]可分为动作速度、移动速度和反应速度三个方面。在反应速度方面6至12岁是儿童少年大幅度提高期,显著期为9至12岁,12岁以后开始减慢增长速度,16岁左右出现第二次高峰,一直到20岁左右开始下降。在儿童少年的动作速度与移动速度方面,它们的增长与儿童少年的力量素质、反应素质等的发展具有高度相关性,其它素质发展的越好,动作速度与移动速度的增长也就越快。此时期的早期田径训练,应在各个敏感期安排各种有利于快速力量发展的方法进行训练,教练员、体育教师可采用变向加速跑、接力赛、短距离冲刺等方法进行专门性训练,以促进儿童少年速度素质的发展。
2.2.3 耐力素质与早期田径训练
耐力素质是指有机体长时间运动的能力。一般情况下,男孩的耐力素质在10岁、13岁、16岁时提高幅度较明显,女孩在9岁、12岁时是耐力素质提高的快速期,14岁后耐力水平的提高逐年降低。总体上来说,儿童少年耐力素质的增长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稳步提高,直至人体完成生长发育期。根据儿童少年耐力素质的发育特点,教练员、体育教师在以上几个阶段以通过增加练习时间、安排适量的运动负荷进行训练。
2.2.4 柔韧素质与早期田径训练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 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3]儿童少年处在人体的生长发育时期,在肌肉、关节、骨、韧带等方面独具特征。如在关节方面,内外韧带较松弛,关节面的角度比较大、周围肌肉的收缩力不足,关节软骨较厚等。一般来说,在 7岁左右就可以对儿童少年进行专门性的柔韧训练,12岁以前争取使其得到较好发展,因为13岁以后由于在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快速期到来,关节、韧带、肌肉、骨骼等的变化将不再有利于柔韧素质的发展。因此,发展儿童少年的柔韧素质,应力争在 12 岁以前使其得到较好的发展。在儿童少年柔韧发展的敏感期,教练员与体育教师要多安排拉伸性动作练习,同时增加练习的频率与时间,并进行必要的速度素质练习,使柔韧素质提高的同时,保持速度素质的发展。
2.2.5 灵敏素质与早期田径训练
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4]在儿童少年的灵敏素质发展方面,7至12岁反应素质的发展具有较好的表现,6至12岁节奏感素质的发展具有较好表现,7至11岁空间定向素质具有较好的表现。灵敏素质的发展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较大关系,在儿童少年时期进行灵敏素质训练主要训练中枢神经系统与力量、柔韧、速度等素质的协调配合。教练员可以把各种素质的练习综合在灵敏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内,以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纽带,使身体素质的各方面能够协调发展,齐头并进。
3 结语
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各方面的增长具有一定的自然规律和敏感期,在儿童少年时期进行田径早期训练,必须要符合这一规律,才能够培养出合格的、具有潜力的后备田径人才。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型的进一步推进下,根据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规律,在身体素质发展的各个敏感期,进行必要的身体素质练习,使儿童少年各方面的身体素质都能够得到最佳提升,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建设提供坚实保障,是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与各项目早期训练都应当认真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发育规律为视角,对该问题进行剖析,为我国儿童少年进行科学的体育教学与训练、及田径运动后备人才的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体育词典》编辑委员会.体育词典[M].上海辞书出
版社,1984.
[2] 关吉臣,李伟,张元锋主编.田径运动教学与训练理
論[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 2007(05).
[3] 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76.
[4]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运动训练学[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6]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运动生理学[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上一篇:略说吕洞宾的仙迹诗
下一篇:CBL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