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文学艺术对关羽的神化
摘要:关羽本是蜀汉的五虎上将之一,但在殁后却成了妇孺皆知、全智全能的尊神,并形成了关羽信仰。究其原因是关羽的道德品质、人格魅力和儒释道三教、文学艺术、历代帝王的美化、圣化、神化之故。在此就文学艺术对关羽的神化作一论述。
关键词:《三国演义》;戏曲艺术;诗词联碑;传说故事
中国分类号:B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176(2009)02-0051-08
关羽(160—219),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今山西省运城市解县常平乡)人。其生前为蜀汉的五虎上将之一,受过8次封赐,其中官职爵位中惟有“汉寿亭侯”对后世影响较大,但在其逝世后,以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而受到儒释道三教的美化、圣化、神化,纳入了各自的神祗体系。下面就文学艺术对其的神化作一简述。
文学艺术通常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为了叙述上的方便,这里还包括楹联、碑刻、神话故事。因为它们都是以不同的体裁对关羽作了赞扬、宣染、美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神化作用。
(一)《三国演义》对关羽的标榜
《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小说之一。它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根据西晋史学家陈寿(233-297)的《三国志》和裴松之(372-451)注及南朝刘宋史学家范晔(398-445)的《后汉书》、东晋居士习凿齿的《汉晋春秋》、唐代传说的三国故事、宋代的说“三分”、元代的三国戏曲、至平年间新安虞氏的《三国志平话》综合熔炼,再创作的一部历史小说。因为它是一部历史小说,所以不得不受到历史的制约,但它又不拘泥于历史事实,往往多有夸张虚构。因此,人们常说《三国演义》“七分是实,三分是虚”,虚实相揉,结果塑造出了一些虚实难辨的典型人物,诸如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诸葛亮、赵云、黄忠、周瑜、鲁肃、吕蒙、敦嘉等等。其中,尤为人们崇敬的是关羽。这是因为,《圣叹外书》云:“历稽载籍,名将如云,而绝伦超群者,莫如云长。青史对青灯,则极其儒雅;赤心如赤面,则极其英灵。秉烛达旦,人传其大节;单刀赴会,世服其神威。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义重,作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光风。心则赵朴焚香之心,而磊落过之;意则阮籍傲物白眼之意,而严正过之。是古今名将中第一奇人。”再用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的话来说,就是《三国演义》“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具体说来,就是作者罗贯中通过“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斩蔡阳兄弟释疑。会古城主臣聚义”、“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等章回的描写,深刻揭示了关羽“忠君报恩”、“义贯千古”的高贵品质。同时又经过“温酒斩华雄”、“诛文丑”、“斩蔡阳”、“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刮骨疗毒”等夸张虚构的情节,写出了关羽不仅在血雨腥风的战场上是个叱咤风云的猛将,就是在谈判桌上也是一个胆识过人、谋略超凡的英雄,从而揭示了他忠、义、仁、勇、智、信的高贵品质,表现了他“万人之敌”、“超群绝伦”的英雄气概,树立了“古今名将中第一奇人”的伟岸形象,把关羽标榜成了一个封建伦理道德的楷模,达到了“妇孺所称”,人人崇拜的程度。
(二)戏曲艺术对关羽的渲染
我国的戏曲源远流长,色彩纷呈。自古以来它就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项羽、吕布、貂婵、曹操、诸葛亮、周瑜、黄盖、关羽、张飞、赵云、陈世美、秦香莲、杨贵妃、穆桂英等家喻户晓的人物,其中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多为关羽。关于关羽的戏曲,最早出现在其故乡晋南的饶鼓杂戏之中。饶鼓杂戏,又名锣鼓杂戏。它是一种傩戏,是一种酬神的民间艺术,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地方特色。其中,《白猿开路》和《关公战蚩尤》的主人翁就是关羽。《白猿开路》取材于佛教的目犍连救母故事。此剧的结尾是白猿保着罗卜去西天参佛求经,中途战不过鱼精,后有张天师请来关羽降服了鱼精。在此出戏中,关羽是以“火德星君”的面目出现的,是一个具有无穷法力的人格神,是正义战胜邪恶的代表。《关公战蚩尤》取材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宋真宗令张天师召来关公降伏了蚩尤,恢复了解州盐池产盐的神话故事。这里,蚩尤是邪恶之神,关公是正义之神,宣扬了正义战胜邪恶的真理。在这两出戏中,关羽已被神化成了扶正祛邪、为国佑民的保护神了。
在山西不仅晋南的锣鼓杂戏中有关羽的戏目,就是晋东南的上党戏中,也有不少关羽戏目,诸如《灞桥赐袍》、《关公出许昌》、《五关斩将》、《古城聚义》、《关公斩妖》、《虎牢关》、《斩华雄》、《玉泉山》、《怒杀关平》、《白门楼斩吕布》、《关圣道化论春秋》等等。再是,蒲剧中有关关羽的戏目就有18出之多,其中著名的有《出五关》、《古城会》、《出许昌》、《斩貂婵》、《走麦城》、《单刀会》、《水淹七军》和《挑袍》等等。四是在我们的国粹京剧中,由关羽担任主角或配角的戏剧就有23出,比诸葛亮和曹操的戏剧都多。五是在元杂剧和明杂剧中,也有有关关羽的剧目,如著名的关汉卿写的《单刀会》、郑德辉写的《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千里独行》、《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单刀劈四寇》、《怒斩关平》等等。所有这些剧目,都把关羽塑造成了一个“匹马单刀震九州”的英雄,歌颂成了一个“忠义仁勇”的完人,戴上了神圣的“光圈”。所以,在明清时代。统治阶级从关羽是圣是帝、升到中祀、典礼綦隆等因考虑,还有一段时间禁演关公戏,怕亵渎神灵,遭到报应。因此,在此之后有些戏班演关公戏时,在关公登场亮相时,往往要在出将口焚烧一张黄表纸,扮演关公的演员要提前沐浴、焚香、放爆竹,祈祷吉利,演出成功,遂使场内气氛严肃、十分神秘,增加了人们对关公的敬畏崇信。
(三)诗词楹联碑刻对关羽的美化
诗词是比较高雅的文学体裁,语言凝炼形象,具有节奏韵律,若能合乐歌唱,就名之为词。我国之诗源远流长,如《诗经》、《楚辞》;我国之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朝。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保存有大量的优秀诗词,其中,达官显贵、文人学士写的颂扬关羽的诗词恐怕比颂扬任何一个历史人物的诗词都多。就作者手头有的《关圣帝君圣迹图志》、《关帝志》和《玉泉寺志》来看,收录有关关羽的诗词就有290余首。其中,最早的是唐大历十才子之一郎士元的《壮缪侯庙别友人》。之后历代都有。著名的有北宋尚书右仆射张商英的《咏辞曹事》、金人张殉的《义勇行》、元人火鲁忽达的《谒解州关庙》、李鉴的《题大王冢》、郝经的《曹南道中憩关王庙》、邓光荐的《送钱方立游荆楚歌》、程严卿的《题大王冢》、明代刑部主事王世贞的《题关帝四画》、钟惺的《玉泉游关祠》、胥遇的《观珠泉汉寿亭侯显圣处》、袁
中道的《题关将军祠》、程九万的《显烈山怀古》4首、湘献王的《关侯赞》、黎巽的《寿亭侯印赞》、著名文学家袁宏道的《谒帝墓》、著名书画家文徵明的《关帝读麟经》、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的《古乐府咏汉寿亭侯》、文学家徐渭的《读三国志关公传》、思想家李贽的《铸跃马提刀像》、清代兵部主事介孝畴的《常平关帝庙》、果亲王的《谒解州庙》、杜浚的《大王冢》等等,其词有田茂遇的《酹江月》、刘涛的《满江红——夜观春秋图》等等。这些诗词偈赞不是颂扬关羽的“忠、义、仁、勇、智、信”的道德品质,就是彪炳他那威震华夏的千秋功业,也有的是哀叹其中道败亡的不幸,如“义勇冠古今,一剑万人敌”;“谁似将军文复武,战袍不脱夜读书”,“心契麟经昭大义,志维汉鼎矢孤忠”;“傅糜惧罪生狂计,蒙逊阴谋谬见亲”;“幻出七宝须弥宫,有为之迹无为功”,表现了关羽“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气概。
楹联,俗称对联,是一种语言艺术和书法艺术相结合的独特形式,也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情并茂的文学艺术。所以,自两宋形成以来,就为帝王将相、达官显贵、工农商贾、市井细民予以应运,抒发思想感情,评点历史人物,描写山川景色,表达理想愿望,反映社会生活。而关羽是千古第一名将,封建社会标榜的“忠义”完人,“庙食盈寰宇,姓名走妇孺”。因此,关于他的对联很多,仅金实秋先生的《关帝庙对联集》一书就收集有359副。结合有关关羽的其它书籍看来,传说关于关羽最早的对联是八仙之一的唐代吕纯阳的“亭侯旧所封,冉冉桃花增汉色;帝子今何在,萧萧枫树起秋睑”。最长的对联是程震的“产于解,则一乡之士;仕于蜀,则一国之士;忠于汉,则天下之士。而义为君臣,序为兄弟,交为生死,历千年鼎建弘祠,则亘古之世,浩气英风,洋洋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表于献,有荡寇之封;谥于刘,有壮缪之封;褒于宋,有崇宁之封;而佛曰伽蓝,道曰伏魔,王曰武安,迄万历晋升帝位,有协天之封,旌功显德,浩浩孰知其始,孰知其终穷。”而最短的对联则是“允文允武,乃圣乃神”、“威震华夏,志在春秋”。而帝王的对联则是明神宗朱翊钧的“五夜何人能秉烛,九州无处不焚香。”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浩气丹心,万古忠诚昭日月;佑国福民,千秋俎豆永山河。”而达官显贵、名人学士的有陆王心学的始祖王阳明的“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已矣乎,吾未之信,到终有憾三分鼎业;义不可废,节不可夺,强哉矫,至死不变,平生不愧一部春秋。”左宗棠的“史策几千年未有,上继文宣大圣,下开武穆孤忠,浩气长存,树终古彝伦师表;地方数百里之间,西连汉寿旧封,东接益阳故垒,英风宛在,想当年戎马关山。”四川自贡市西秦会馆关帝庙有“钦崇历有唐有宋有元有明其心实惟知有汉;徽号或为侯为王为君为帝,当日只不愧称臣。”白崇禧的“山别东西,前夫子、后夫子;圣分文武,著春秋,读春秋。”而国外有于右任在马来西亚写的“忠义二字,团结了中华儿女;春秋一书,代表着民族精神。”清代张謇于日本国函馆写的“三山今在人间,神之来兮,弱水千寻迎节仗;五月每逢诞目,民有过者,清泉一掬荐蒲花。”等等。
上述列举的这些对联,都对关羽的生平功业、道德品质、精神形象作了讴歌颂扬。从而使他成了人们崇拜的偶像、学习的楷模。
碑刻是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于一体的纪念物和标记。早在秦始皇时就开始刻石纪功,歌功颂德,时称“刻石”。东汉时碑碣渐多,始称碑文。到南北朝时候,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格式、体系,之后演进成了一门学问,称为碑学。碑刻具有“证经订史”、“补遗法帖”、纪功述事、垂示方来的作用和审美、观赏的价值。因此。历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
关于关羽的碑刻很多,几乎在全国各地的关帝庙中都有关羽碑刻。这些碑刻大体分来可为两类,一类是文字碑,一类是造像碑。就文字碑来说,又有纪事碑、墓铭碑、功德碑、诗词碑、告示碑、像赞碑等等。从《关圣帝君圣迹图志》所载22篇、《关帝志》所载34篇、《玉泉寺志》所载12篇碑刻看来,关于关羽最早的碑刻是唐贞元十八年(802)大理寺评事董侹撰文的《重修玉泉关庙记》。宋有元丰四年(1081)尚书右仆射张商英撰文的《重建关将军庙记》、元祐元年(1086)撰文的《建关三郎庙记》、元祐七年(1092)河东路解县尉郑咸撰文的《重修关帝庙(解县)记》、淳熙五年(1178)司马知白撰文的《寿亭侯印记》、淳熙十六年(1189)荆门军教谕萧轸撰文的《加封英济王碑记》、金泰和四年(1204)解梁军知州田特秀撰文的《重修关帝庙(解县)记》、元至大二年(1309)翰林院侍读学士郝经撰文的《重建汉义勇关帝庙(顺天府)记》、皇庆二年(1313)玉泉山首座比丘古源宝渊撰文的《钟山长老献关庙镇物记》、明代大儒方孝儒撰文的《关帝庙(浙江宁海)碑记》、王世贞撰文的《关帝庙(江苏太仓州)记》、清康熙十七年(1678)解州知州王朱旦撰文的《汉前将军壮缪侯关圣帝君祖墓碑记》、康熙十年(1679)川湖总督蔡毓荣撰文的《重修玉泉山汉壮缪侯关公庙碑》、康熙二十二年(1683)巡抚王新命撰文的《游玉泉谒关夫子记》、康熙二十三年(1684)李士祯撰文的《关帝庙(广州)重修记》、康熙三十七年(1698)厢红旗先锋营哈那木撰文的《重修显烈祠观泉亭记》、康熙五十八年(1719)广西巡抚宜思慕撰文的《重修玉泉山关夫子庙碑记》、乾隆三十六年(1771)当阳邑副榜叶文在撰文的《显圣祠重修碑记》等等。这么众多的碑文,一是歌颂关羽的功德,如“迹其生平之大节,出处之光明,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精忠贯乎日月,大义参乎天地”。再如《关夫子像(文像)赞碑》云:“古今浩然,正大刚毅。山西一人,并立天地。像存故乡,惠千万祀。”《关圣帝君像(武像)赞碑》云:“义存汉室,致主以忠。春秋之旨,独得其宗。天地合德,君师同功。圣神之武,百世所崇。”明湘献王的《关侯赞》:“倚欤亭侯。鼎兴汉室。剑气凌云,精忠贯日。千载英灵,永言迪吉。”二是记述关羽显灵济世的故事,如唐代董诞的《重修玉泉关庙记》、宋张商英的《重建关将军庙记》和《河南府孟津县关帝灵感记》、《摹勒关圣帝君宝像碑记》等。三是哀叹关羽的不幸夭逝,如冯子振《广陵关帝庙碑》的“天不祚汉”,“功勋垂成,貉夏为厄,有志之士,盖深悲之。”方孝儒《关帝庙碑记》中的“如帝不死,与武侯戮力;武侯治内,帝治其外,汉贼可诛,孙氏可卤,而高祖之天下可复也。”
关于关羽的造像碑也很多,仅《关圣帝君圣迹图志》就收有14幅。其中,最早的是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绘的2幅《关壮缪像》,绘的都是横刀骑马像,只是赞词不同,一为“乾坤正气,日月精忠,满胸义气,万代英雄。”二为“丹心贯日,赤马斯风,两间正气,千古英雄。”宋代也有2通关羽造像碑,一是著名画家马远绘的《关夫
子像》,是一幅正面侧身骑马像。另一通是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飞绘的《关圣帝君像》,为正面侧身骑马挥刀像。英俊威武,气概乾坤,是鲜有的珍贵文物。再是明代弘治三年(1490)的《关壮缪像》、正德八年(1513)的《义勇武安王神像》、嘉靖三十六年(1557)的《关壮缪像》、景泰六年(1455)的《关王辞曹归刘图记》。余者是清顺治十四年(1657)的《关圣帝君像》、康熙十六年(1677)的《关圣帝君像》、康熙四十三年(1704)的《关夫子像》、乾隆二十一年(1756)的《许昌灞陵桥挑袍圣迹图》、乾隆五十八年(1793)的《关壮缪像》、道光二十九年(1849)的《关壮缪像》,还有民国十一年(1922)的《关圣帝君像》,另外,在运城市博物馆还有一通未署刻石年代的《关夫子像》碑。这些造像碑直观形象地宣扬了关羽的伟岸形象,给人以极其深刻的影响,而且拓像也流传很广,为人们所瞻仰、收藏。
(四)传说故事对关羽的神化
传说故事是民间长期留传下来的对过去事迹的记述和评价,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夸张发挥,有的纯属虚构幻想,但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关羽是“威震华夏”的千古第一名将,他的思想行为都是精忠报国、大义为民,这既符合了封建伦理道德,又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理要求,因此,历来受到各行各业,各个阶层人们的尊崇爱戴,遂产生了许许多多关于他的传说故事。就笔者手头的资料看来,有关他的传说故事已达200余个。大体说来,可分以下几类。
1、志在《春秋》 忠义贯日
在《关圣帝君圣迹图志》卷3中说,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邹邦宪写了一篇《与文学讲(易)、(春秋)》的文章,文曰:
福建泉州府有文学,居家虔事帝像于堂中。忽夜,文学梦帝从画轴走下,对文学曰:“子读《易》,曾知与《春秋》大旨相通否?”文学云:“《春秋》义正,《易》甚理微。”帝曰:“不然。知《易》则知《春秋》矣。《春秋》开卷第一义书:元年春,王正月千古。诸儒莫得其解。若大易先说卦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之说。参合看便知易象。春秋旨原相合也。但世儒莫知察耳。子何不与光晋李解元一申明之耶。”盖因李光晋与文学同里居,相友善,尚未登乡科也。明日,以帝语告光晋,大异之曰:“此果出汉、宋诸儒之上,非寻常末学所能知也。何以独见梦于子,而使余得闻之?”再拜曰:“帝之深于《易》也,独《春秋》乎哉!噫,亦异矣!”
康熙十七年(1678)解州州守王朱旦在《汉前将军壮缪侯关圣帝君祖墓碑记》云:“帝祖石磐公,讳审,字问之……公冲穆好道,研究《易传》、《春秋》……去所居之五里许,得芬场一片,净土诛茅,以《春秋》、《易》训子数十年,绝市尘轨迹……子讳毅,字道元,笃孝有至性。仍先志,具窀穸于所著读书处……”。又《江表传》载:“羽好《左氏传》,讽诵皆上口。”姑且不论关羽祖、父名号的真伪,但见研习《易》和《春秋》是关羽的家传,羽独得其旨:“忠义”。这就铸就了关羽一生的思想行为、道德品质:“大义参天地,精忠贯日月。”
2、忠君护国 降妖破贼
在李钟璜的《嘉定捍倭庙记》中云:
里人唐时升记曰:“吾邑当嘉靖癸未,倭贼躏藉海上,直逼东门。时未有城,凭土垒以守。门外有百间。贼因东门纵火,延及民居:烟焰塞天地,守陴者不能开目,贼遂欲乘之入。县令万公思谦呼神而叩头。语毕,风反。一贼已跃而越壕。民无习弓矢者,相顾丧魄。郡简校张大伦偶以事至,引弓而呼帝曰:“帝欲活十万人,愿此箭贯贼喉。”一发,竞贯贼喉以毙。群倭乃骇而退。由是,邑人之事帝益虔。
由于关帝显灵,风向转变,箭贯贼喉,保卫了10万人的生命财产。像这类平倭佑民的事情,据传江苏太仓、福建游仙也有。据说山西运城,在抗日战争时期也发生过关帝显灵、抗击日寇的事情。在日寇占据解州后,一天,日寇司令至关帝庙抽签,询问他们能不能渡过黄河,直取西安。结果签曰:“过河不难,兵马死亡。”司令一怒,拔刀遂砍帝像,刹那间,钢刀断为两截,吓得司令就跑,没跑几步,跌倒身亡。显然,关帝反对侵略,保国佑民,是国家的保护神。
又《关圣帝君圣迹图志》卷3还说:
嘉靖三十二年。河南土寇师南诏。袭破归德府城,聚众数万,将西攻睢州。睢阳卫掌印指挥汤易,素有勇略,挽弓千石。闻寇至,将帅兵御之,祷于宅东关帝庙。夜梦关圣来告曰:“借尔弓矢。为尔破贼。”诘朝。即以素所用弓及三矢献庙中。寇过阳驿铺,见关圣在云中。乘赤马挟弓矢,向东南指,贼即下马罗拜,乃不敢西,遂向东南破柘城鹿邑。适两省会剿兵齐集。贼势方盛;倏而风沙大作。阴云中若有旌旗相助。官兵奋勇,贼大败,遂平之。至今百余年,弓矢尚悬庙中。相传有人夜窃取者,至明盘旋不能出门。自云见黑将军以刀背击之,即呕血而死。
关羽不仅协助官兵平寇破贼,还刀背击贼,免遭劫难。显然,关帝是一位反对逆上作乱,偷盗劫掠的保护神。
3、伏魔禳灾 救人水火
魔,一般指妖魔鬼蜮,这里指的是病魔或瘟疫之类。《山海关辟瘟》云:
万历初,职方员外郎某,掌山海关事。一夕,梦关帝降于庭,语曰:“明日当午,有异邑人抵关,载牛头七辆。必严禁之,不可纳也。”职方敬诺。及明,严饬军士守关,戒勿得妄入商人车。日渐向午,果有人推七辆车抵关。窥之,皆牛头,与神语符。至晚推回车子曰:“此处不受,合栽至西边人吃也。”尘埃一起,已失所在。是岁,西国中犯牛瘟。死者十之七。而蓟镇、燕都畿辅之间,民获无患,乃知神所默佑。
瘟神送瘟疫欲至关内,伤害黎民百姓。关帝爱民如子,预先警告了职方员外郎,保佑了关内一方的平安。又。香港陈铁儿在《武圣堂集》载:
民国三十一年。日军空军狂炸广西南宁。警报时,市民妇孺多进入该地天主堂。以为日军不炸外国教会。讵其不顾,枪弹仍在空中施放。该天主教堂西人神父。以日空军盲目轰炸,即时携老扶幼,欲奔于郊外大疏散。不料,日空军追踪射杀。并连放两枚炸弹欲轰之。为路上霉旧电灯线承之不能下。故无发生爆炸。解除警报,人始将此两枚摇摇欲堕之炸弹解下。得以平安大吉。但当日空军投弹时,带着众人疏散之西人神父,见空中有红面长髯骑马巨人,以手接着该两枚炸弹,令其得不堕地爆炸,知为神力。后见市中商店祀有关公神像。神父认为与其当时所见空中接弹之红面长髯巨人相貌相同,嗣是亦置关圣帝君像悬天主教堂供奉。每展兴起,该西人神父先拜关圣帝君像,然后再向天主祈祷。
民国三十一年,是1942年,已是西方科学昌明的时代。但是,西方神父,居然也以为是关圣帝君在半空中接住了日寇空投的炸弹,避免了一场劫难,而且在天主教堂里还供奉起了关圣帝君圣像,信奉天主教的神父居然也拜倒在关圣帝君圣像脚下。岂非咄咄怪事?不然,关帝信仰浸入了天主信仰,基督教文化也在华化。
在《关圣帝君圣迹图志》卷3还记载了一个关羽示医疗疾的故事,其《救贾一鹗父母》云:
嘉靖壬子年,燕南饥馑,人多病疫。凡痛者难治。时贾一鹗登两榜。是年中秋日,一鹗往帝庙焚香,见盈途挂孝。或云五瘟神为祟,及回家,一鄂父正燕坐间。忽跌朴地,昏于人事。鹗即奔庙中。祈帝保佑,凡五六日。忽日午时,鹗父卧床大呼关帝。鹗问为何故,父曰:“关帝以金丹啖我,顿觉神爽。”鹗曰:“适儿在庙祈祷,故关帝救援也。”次晨,往庙叩谢。当晚夜静,鹗散步庭中,忽见二鬼,一鸡头,一犬首,相语曰:“这老子五脏如金坚,因不能攻,不如攻其老妇。”鄂大骇。遂不见。少间,鄂母大呼腹痛。鄂知叉为邪鬼所毒。次日,又祷于帝庙。是夜,鄂见金甲神从天降宅内,貌似周将军,持刀直入。少顷。手持一鸡头、一犬首而去。其母也在床连呼:“黑将军救我,啖我金丹一粒。”鄂已嘿知帝之灵。使来复救也。
一鹗父母所病,为瘟神作祟,关帝赐与“金丹神药”,治好了一鹗父母之病。像这类传说故事,民间传说很多。因此,关羽崇拜就遍及了城市乡村。
4、默佑科场 助人发财
前面说的关羽“梦示”文学《易》与《春秋》大旨,文学又告李光,光得到启发,后于万历十三年(1525)乡试中,光中举,就是关帝默佑学子中举的一个故事。这里再举《关圣帝君圣迹图志》卷3的一个例子。
张春在佛寺读书,路过关庙时,看到帝像耳内有蜂巢,遂剔之。关帝感恩报恩,后在张春科试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得到关帝佑助。又得到《春秋》大家霍韬的看中、推荐,终于金榜题名,成了与霍韬齐名的翰林学士。
关羽不仅能够助学子金榜题名,步入仕途,而且还可助人发财致富,故称他为财神。财神有两种,一是文财神,二是武财神。文财神有二人,一是纣王的叔父比干,二是越王勾践的大臣范蠡。武财神也有两位,一位是道教神祗赵公明,另一位就是关云长。关云长何时成为财神呢?王树村在其《关公百图》中说:“清代苏州为江南商业发达地区,各行各业都有敬奉祖师的俗信活动。如木工石匠拜‘鲁班先师’,纸店书铺祀奉‘文昌帝君’、‘蔡伦先圣’等。但大多数商家铺户都供奉关公神像,以祈发财和保护。”又柴继光、柴虹的《武圣关羽》也说:“以盐商为例,过去运城盐池的盐商家家都敬奉关帝。在四川省自贡市经营井盐业的陕西盐商,在清代乾隆年间于当地修建了一座西秦会馆,内里专建了一个殿,敬奉关帝。因此,西秦会馆又习惯被人称为关帝庙。”由上看来,关羽成为财神的原因就是,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关公斩蚩尤”保护了运城盐池的盐业生产,所以运城盐商供奉关公。到清代时,这一习俗已传到了江浙沿海和四川等地。
现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的发达,竞争的激烈,商家就要求有一个能够保佑自己经营顺利、发财致富的偶像,而关公正是讲信重义的楷模,所以多数商店尤其是经营宾馆、饭店的行业就把关公当成了财神,供奉起来。
5、决疑断案 秉公无私
说起断案如神、主持公道,人们往往会想起包青天。其实,关羽断案更是决疑解冤,铁面无私。《关圣帝君圣迹图志》卷3记载了一个《木刀救张尚书》的故事:
张尚书磐石未第时,读书一僧寺。偶游方丈,若有所思。伫立久之,漫以手击僧房门,门隙忽递一钥匙。开之,有美女在焉。女曰:“公泄彼事。彼将不利于公。奈何?”磐石跼蹐无计。伏案而思,不觉沉迷,梦关帝云:“尔无震慑。吾当救汝。第取吾像,傍刀紧支方丈扉耳!”磐如其言。僧归推门,刀倒断僧首。磐石持以报有司。有司曰:“此必尔所杀,焉有木刀而杀人者乎?”置之狱。帝复示梦曰:“尔当白有司。取原刀植于庭,可令狱中当死因,伏其旁试之,吾自有应也。”有司勉从之。置多囚于庭。其刀忽倒。竞断一盗魁之首。因大骇异,释磐公。
磐石在寺院读书,无意中发现方丈的奸情,不知如何是好。帝示其一梦,将木刀置于方丈门扉,僧回推门,刀倒杀死了方丈。有司认为是磐石杀死方丈,不是木刀杀之,遂逮捕入狱。帝又梦示磐石,告有司置木刀于庭,让死囚试之。有司听之,试之,结果木刀一倒,竟杀死了一个盗魁,从而解救了无辜的磐石。
张志德等人写的《关公的传说》中,记载了一个“关羽斩子”的故事。其大意是:
三国时,荆州城外二贤庄住着一户人家,户主王度及其妻以穷困潦倒,无钱医病而死亡,家里只留下了一位六旬老母和三岁儿子王鹏。祖孙相依为命,乞讨度日。穷人的孩子,人穷志不穷,遂爬在学校教室的窗户外悄悄听先生讲课。到7岁时,王鹏竟然还考中了秀才。一天,当祖孙二人去悼念王度时,王鹏恰被一匹枣红大马踩死。老人听说是骑马的关平踩死了自己的孙子,遂去荆州县衙告状。但卢县官觉得案情重大,不好处理,就让其到荆州告状。老太太以为天下乌鸦一般黑,穷人有冤无处伸,就在去荆州路旁的槐树上上了吊。此时,恰好有一位赵将军骑马路过此地,看到树枝上吊着一位老太婆。便割断腰带,救醒老人,看了状子后,同老人一起到荆州王关羽府前告状。这天正是关羽50大寿,文武官员都来庆贺。赵将军上前启秉关羽,说府门外有一老太婆前来状告关平。关羽让赵将军请老太太至府内,老太太向关羽一五一十地诉说冤情。关羽听后,十分恼怒,即刻召来关平询问:“是你纵马踩死王度之子王鹏吗?”关平供认不悔,关羽便把他打进死牢,准备择日斩首。众官得知后,都来跪在关羽面前苦苦哀求,请免关平一死。关羽一听,勃然大怒,下令叫老太太至前,向大家诉说事情经过,关羽便说:“老人家请起,杀人尝命,古之常理。关平虽是我儿,我决不徇情顾面,定斩不留。”遂将此案当场交给了卢县官,审理定罪。这可难住了卢县官。一日,关夫人至卢县官邸说:“平儿是我们的义子,其老父母在世,请手下留情”。并送给卢县官一把垂金扇子。关羽得知后,认为这是走后门,行贿受贿,便对其妻说:“非我做事无情无义,只因我是荆州王,如果自己孩子犯法不处理,不严办,如何才能服民心?如果再有这类事情发生,如何是好,如此下去,我们蜀国如何得存在?”想到这里,他还是说了一句:“斩。”
后来,张飞的儿子张苞得知关羽的态度后,便跑去见老太太。在作了自我介绍后,跪着哭着对老太太说:“关平哥哥是替关兴弟弟顶死的,请老奶奶救救关平,今后你就是我的亲奶奶,我就是你的亲孙子,接你住进我府,我孝敬你一辈子,给你养老送终。”老太太一听,恻隐之心悠然而生,遂说:“多好的平儿,你替弟弟死,心甘情愿,哪里还有这样仁义的人儿。”便同张苞一起去见关羽。
这天,关羽正坐在刑场的监斩台上,等待午时的到来。中军报道:“午时到。”云长振作精神,站起身来,从桌上抓起令箭,大喊一声:“斩!”此时,关平已被推下去。正在刀起刀落的刹那,听见远处传来一声怒吼:“刀下留人!”众人一看,原是关兴。关兴跪在关羽面前说:“踩死老人孙子的是我,不是哥哥。”关羽一楞,厉声问道:“当真?”关兴答:“当真。”关羽便令:“把关兴斩了,放回关平。”众军即把关兴推向断头台。说时迟那时快,忽然传来一声“刀下留人”的吼声,众人回头一看,恰是张苞带着老太太来了。张苞扶着老太太走到关羽面前跪下说:“鹏鹏已死,杀了关兴,也救不活他了。现正是国家用人之际,不如让他将功赎罪呀!”关羽正在左右为难之时,忽然哨兵报告:“曹军逼近樊城!”大敌当前,关羽叹口气说:“就照老人家说的办吧?”把老人家接回府上赡养。关平、关兴、张苞听令:“你们领三千兵马,赶往樊城救援,不得有误。”
关羽把兵马调配完毕,扶着老人家回府去了。上述这些传说故事不翼而飞,传遍了全国各地,关羽便成了一位断案决疑、铁面无私的清官了。
下一篇:英国护理教育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