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更易生病
体会。
“与西医分科特别细致相比,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讲究辨病辨证相结合,同时强调预防为主。这与西医很不一样。”王洪玲说,比如西医治疗小儿肺炎,首先从高烧、喘憋、咳嗽等症状入手,结合胸片、血相等实验室检查的一整套指标得出诊断,给予治疗;而中医则是根据孩子的症状,望闻问切,辨病辨证,根据风寒、痰热等不同类型用中药治疗,效果很不错。
“中医治疗不是治好就停,而讲究后期调理,从而拉长生病的间隔。”王洪玲说,如根据小儿患病中后期容易出现的肺虚、脾虚、痰热等不同情况,用“补土生金”等办法调理一下,就能使孩子生病的间隔长一些。
对于小儿的病后调理,王洪玲常会告诫家长:感冒不忌口、咳嗽好不了。“不少家长都反映,吃药几天后孩子病情明显好转,但过几天又反复。一问,通常都是家长看孩子感冒好些了,一高兴就放开让孩子吃。”王洪玲说,孩子生病时胃口不好,病情好转后通常胃口大开,但其实孩子这种状态下脾胃很弱,更应该注意饮食控制,以免病情反复。
至于中西医治疗的选择,王洪玲认为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而非一味说中医好或者西医好,“必要的时候我也会让孩子先去验血,如果是病毒性感染,那就踏实吃中药,如果是细菌性感染,则同时服用抗生素。”王洪玲说。
中医治疗有优势
临床上中医药对小儿呼吸道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支气管肺炎尤其是过敏性咳嗽的治疗有较明显的优势和特色。
“以反复呼吸道感染为例,西医通常是感染时用抗生素,配合使用清热解毒类中成药。”王洪玲说,上述疾病在早期的治疗中依据名老中医刘弼臣教授“精于五脏证治,突出从肺论治”的学术思想,从清热、宣肺、化痰等方面入手,用自拟的桑杏饮一方在临床中取得较好疗效。“当然用方也需依据患儿的寒热虚实,辨证加减。”
此外,中医认为反复肺道感染的小孩基本上都有脾虚的症状。“小儿本身肺、脾、肾先天不足,生病以后,疾病和药物又会损伤脾胃,脾胃弱了吸收不好,肺就更虚了,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反复。”王洪玲说,因此中医通常从“补土生金”的角度,在疾病中后期调理小儿肺虚、脾虚现象,效果很好。
此外,对于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等)治疗的中后期,由于患儿脾肺气虚,再加上护养不当,也常常出现病情反复不愈或愈而复发。“中医依据‘从肺论治’的学术思想,在临床上常用柴芩汤健脾宜肺,往往收到良效。”“中药虽然不能改变过敏体质,但可以明显改善孩子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少了,出汗少了。”王洪玲说,总体来说,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疾病还是有很大优势的。
小儿患病家长需有平常心
由于大多数家庭目前只生育一个孩子,因此,一旦孩子有点头疼脑热,父母和长辈都十分焦急,恨不得马上到医院吃药、打针、输液,药到病除。在儿科门诊,每天都不乏全家齐上阵送孩子来看病的场景。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家长要给医生一点时间,谁也不可能保证几副药就痊愈。”王洪玲说,治病不像修理家用电器,因为人是活的,每位患者的体质、感邪轻重、护理程度等很多因素不同,用药的效果和病程长短也不一样,因此家长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比如化脓性扁桃体炎症,不论输液或吃消炎药大概都需要1周才能好,因为疾病发展和痊愈需要一个过程,只有见到溃脓之后,体温才能正常,即使再着急也改变不了。
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家长尤其要注意患儿饮食方面的护理,小儿脾常不足,消化力弱,一旦患病脾胃功能更加低下,因此在饮食方面要力求做到少食多餐,溫热适宜。切忌生冷、油腻、辛辣之物,可多食富合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