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8-0120-01
【摘要】引起疲劳的原因很多,既有生理方面的又有心理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方面的又有物理环境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与劳动强度与劳动时间、劳动速度、劳动环境、休息时间、劳动时的体位、工作的性质、劳动时的情绪状态、对疲劳的暗示等八种因素有关。
【关键词】疲劳;原因
疲劳是在劳动过程中,由于劳动者生理、心理发生变化,造成某些器官或整个肌体力量的自然衰竭状态。探明引起疲劳的原因,对于减轻和消除疲劳,提高劳动效率,搞好安全生产,保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引起疲劳的原因很多,既有生理方面的又有心理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方面的又有物理环境方面的。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八种:
1 劳动强度与劳动时间
劳动消耗与劳动强度、劳动时间成正比例关系。即劳动强度越大,实际劳动时间越长,劳动消耗就越大,就越容易出现疲劳。劳动强度是劳动的繁重程度和紧张程度。目前在我国,既有机械化程度很高的企业,也有以人工劳动为主的企业,生产、技术、设备的先进性差异很大。在那些生产落后的企业中,劳动者的繁重程度很高,体力消耗很大;而在那些生产先进的企业中,劳动者的紧张程度则很高。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劳动,时间一长,就容易疲劳。
2 劳动速度
高速度的劳动能产生较高的劳动效率,但不能持久。因为劳动速度过快,过多地消耗了人体储存的氧,使劳动者在循环、呼吸、肌肉等在缺氧的状态下从事活动,缺氧状态下的不完全代谢产物--乳酸就会逐渐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滞留在肌体中的那部分乳酸就会刺激神经末梢,传导到神经系统,就产生酸痛的感觉造成疲劳。
3 劳动环境
劳动环境是指在工作空间中,围绕着人周围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文化因素。它既包括劳动的自然环境,如:声、光、湿度、时空等,也包括劳动的人文环境,如:群体协作、人际关系、劳动纪律等。恶劣的劳动环境会影响劳动者的情绪,还会分散人的注意,使人出现厌倦,头晕、甚至恶心等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劳动效率。
4 休息时间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肌体处于“消耗”阶段,如果持续时间太长,就会造成疲劳。休息时,肌体处于建设阶段,肌体所吸收的物质转化为能量储备,或补充消耗掉的那部分能量,这时,疲劳会消失而且精力充沛。但是,如果休息过少或安排不合理,能量消耗多,补充少,就会造成疲劳的积累。另外,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心理疲劳主要是心理品质的下降,任何有注意力参与的活动都可能产生心理疲劳。
5 劳动时的体位
劳动时,劳动者的强制体位会导致局部疲劳的产生,尤其是那些需要劳动者长时间保持一定强制体位的工作。因为这往往使劳动者的个别器官、系统、或肌肉群经常处于过度紧张状态,并使相应的部位受压、受拉、摩擦等,造成疲劳。有些特殊的职业如机械检修人员,他们长时间采取屈曲、蹲位、仰卧、倾斜、侧卧等体位,极易因某些肌肉群过度紧张而疲劳。
6 工作的性质
现代化大生产使劳动分工越来越细。虽然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但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后果,即劳动内容的单调乏味和生产动作的简单重复。劳动者长期从事单调、重复的生产活动、心理活动的能力会下降,最后感到精疲力尽,无法继续维持作业,出现心理饱和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不但影响工作质量和心理健康,还会使疲劳过早出现。
7 劳动时的情绪状态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反映,它的产生和需要紧密相联。情绪的产生取决于需要满足的情况,客观事物满足了人们的需要,人们就产生积极的情绪,反之,就产生消极的情绪。积极的情绪又称为增力的情绪,能提高劳动者的活动能力,保持工作的高效率。消极情绪又称减力情绪,能降低劳动着的活动能力,降低工作效率。
8 对疲劳的暗示
暗示是在无对抗态度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这种心理影响表现为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暗示可以通过语言和手势,也可以通过表情、脸部来进行,暗示可以来自自身,也可以来自他人、团体或环境。劳动过程中,消极的对疲劳的自我暗示很容易使人疲劳,在集体劳动中,由于人们处于同一种体力状态之下,劳动者还可能接受他人对疲劳的暗示,使疲劳像瘟疫一样蔓延开来。
总之,造成疲劳的原因很多。了解了其中的原因,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防止和减轻疲劳,使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始终拥有旺盛的体力和精力,提高劳动效率,保证工作质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瑞元,运动生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 朱大年,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 孟昭兰,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学生身心健康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下一篇:教育专题地图集的色彩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