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手段的选择
〔关键词〕 体育锻炼;体育手段;选择;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96〔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10(A)—0038—01
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
体育手段则是指为实现体育健康目标、强身健体、娱乐身心、促进人的社会化而采取的各种身体活动内容和方法的总称。
动静适宜、形神共养的体育手段是消除各种有害健康因素、增强体质的最有效手段。青少年学生正是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的黄金时代,体育手段的选择更为重要,国内外研究与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
体育手段的选择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宜。据不完全统计,现在的健身方法和形式有两万多种。早在我国氏族社会的尧舜时期,就已出现了阴康氏发明的以消除内涝与潮湿所引起的肢体浮肿病等为医疗目的的“消肿舞”。进入奴隶社会的殷商时期便产生了养生思想。有了健康长寿的追求,古代导引术、行气、按摩等各种养生术应运而生。与导引养生术并行发展的还有武艺。进入封建社会,各种强身健体的活动更是璀璨纷呈,如战国时期的蹴鞠,汉代的“五禽戏”,宋代的“八段锦”,明代的“太极拳”等相继问世。近代西方竞技体育传入我国,也成为被广泛采用的健身手段。在西方,崇尚体育锻炼的古希腊人早在公元前700多年前就将健身和健美结合起来进行锻炼。苏格拉底认为,力量与肉体的美只有通过身体锻炼才能达到。如米隆的《掷铁饼者》,波利可利特的《投标枪者》等就充分展示了人体的经典美和强健美。古罗马民众为了强健身体,早在共和时期(前6世纪)完成地中海霸业之后,即建立了希腊式的教育体系,广泛采用体操和跑步等体育手段。中世纪欧洲的封建领主对其子弟进行骑士教育。18实际末期开始实施的近代体育中,英国的户外运动和德国、瑞典体操均成为健身、娱乐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近代体育传入我国后,中西方体育文化开始融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兼融西方近代体育的科学性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近代体育文化,健身更具科学性,内容手段更加丰富,体操、田径、球类等项目广为锻炼者所用。二十世纪以来,人们从医学的、生物的、心理的、教育的等角度去研究和认识体育的健身功能,建立了体育科学体系。到了60年代,在国际终身教育思潮的背景下产生了“终身体育”思想。人们在锻炼的过程中从不同的锻炼目的出发,采用了不同的手段。有夏季和冬季项目,有锻炼不同身体素质的项目,有增强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的项目,有锻炼人体不同结构部位的手段,有健身类运动,健美类运动,娱乐类运动,保健养生运动,自然力健身运动,竞技类运动和探险类运动等。
在选择运动项目时,除要因时、因地、因人之外,还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可靠的实效性和切实的可行性。
现代运动生理学证明,负荷过度会造成身体的疲劳积累,但运动量不足也达不到健身的目的。根据这一理论,适宜的运动量可确定为每周3次,每次负荷的平均心率控制在130至150次/分,或用170减去锻炼者的年龄数,以所得数为平均心率,每次锻炼30~60分钟。适宜的运动还必须与适宜的休息结合,使身体及时恢复。
对锻炼者一生来说提倡体育锻炼终身化;在一年的时间里要根据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锻炼时间;在一天的时间里,食后两小时内应避免运动,其他时间均适宜运动。现代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傍晚5~7时锻炼效果最高,为最佳锻炼时间,心血管病患者和低血糖患者,最好避免早晨锻炼。
对于中学生来说,体育手段的选择和锻炼时间的安排还要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和具体条件来确定。
上一篇:探索人体“防线”的人
下一篇:半个世纪后的大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