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的预防和社区护理干预
【关键词】慢性病;预防;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 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018- 02
慢性病是指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病因常常复杂且不明,它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一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该病的后果是严重损害健康和危害社会,调查显示,慢性病所致的死亡已占30%,这给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和损失。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慢性病有七种,分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恶性肿瘤等。
1 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1.1死亡率高 上海市城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成为影响城区居民健康主要死因的前两位,卫生部公布对30个城市和78个农村县前十位死亡原因统计显示,2006年恶性肿瘤成为中国人的首位,其中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道疾病、心脏病列为“四大主要杀手”,前十位死因合计占死亡总数的大部分,城市占90.4%。城市居民前四大死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农村为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⑴。
1.2 患病率高 根据卫生部公布的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5-64岁的劳动人口中,慢性病的发病率已经达到52%,其中最常见的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2.6%,空腹血糖受损率为1.9%,据报道,2000年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约200万,死亡约150万,我国COPD患者约2000万⑵。
1.3 发病增长速度快 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2 慢性病造成的负担重
2.1影响健康 慢性病通常是终身性疾病。病痛、伤残和昂贵的医疗费用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慢性病发病年龄也有提前趋势,影响劳动人口的健康。
2.2 医疗费用昂贵 慢性病的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增加直接导致我国医疗费用的迅速上升,其上升速度已超过国民经济和居民收入的增长,带来不堪重负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3 危险因素变化
3.1 强度增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倾向于选择精细的食物、静坐生活方式和承受更多的压力,危险因素的总体水平持续上升,强度不断增加,我国有学者分析,中国前10位死因中,生活行为方式因素占44.7%⑶。
3.2 水平变化 主要危险因素暴露水平有新的变化如:吸烟率和饮酒率下降,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增加,但超重和肥胖者增加,血脂异常患病率上升,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城市人口老龄化突出等。
4 慢性病的主要共同的危险因素
4.1 不可改变的因素有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等。
4.2 可改变的因素有吸烟、不合理膳食、静坐生活方式、过量饮酒、超重和肥胖、社会心理因素等。
5 预防慢性病和护理干预
5.1 在各种共同危险因素中,WHO强调三个主要的危险因素:吸烟、不合理膳食、静坐生活方式。
5.2 强调在社区和家庭水平上降低以上三个主要危险因素,进行生命全程预防。
5.3 三级预防并重,采取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措施,全人群和高危人群策略并重管理,把慢性病作为一类疾病进行共同防治。
5.4 传统的卫生服务内容、方式包括鼓励患者共同参与,促进和支持患者自我管理,加强患者定期随访,加强与社区和家庭合作等内容的新型慢性病保健模式发展。
6 控制慢性病高危因素的措施
6.1 控制吸烟群体干预
6.1.1 目的:减少被动吸烟,减少新吸烟者及增加戒烟者三个方面。
6.1.2 对象与载体:以全人群为干预对象,提倡在社区或组织水平,以社区、学校、医院、工厂等场所为载体,根据不同的场所设立不同的戒烟措施。
6.1.3 策略:政策、环境改变为主的综合策略,在实际工作中,控制吸烟非常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是人们把吸烟当作是个人行为进行干预,忽视了吸烟行为出现与坚持深深植根于特定的文化、习俗、社会经济环境影响之中。
6.1.4 措施:营造控烟的支持性环境通过创建“无烟社区、无烟单位、无烟家庭”等活动,加强健康教育、宣传烟草危害,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通过各种方式如“吸烟有害健康知识讲座、知识竞赛”活动大力广泛宣传吸烟和被动吸烟的危害以及戒烟的好处,提高戒烟和拒绝吸烟的自觉性,社区医务人员是最合适的宣传者⑷。提高个人戒烟技能,把一些可行的个人戒烟技能、经验、方法介绍给吸烟者,并指导戒烟提高戒烟的成功率。
6.2 合理膳食:合理膳食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6.2.1 能供给用膳者必需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各种营养素之间比例均衡,以维持生理活动和适应机体需要。总脂肪<总热量的30%,饱和脂肪<10%,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5%左右,动物蛋白占总蛋白质20%,碳水化合物占55%以上。
6.2.2 食物的储存,加工烹调合理。
6.2.3 食物中各种营养素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并提高其消化率和吸收率。
6.2.4 为促进食欲应注意有良好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
6.2.5 食物应对人体无毒无害。
6.2.6 膳食制度规律,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一般三餐的能量分别占总能量的30%、40%、30%。
6.2.7 膳食指南:食物多样化,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薯类,常吃奶类、豆类或奶制品、豆制品,经常吃适量的鱼、蛋、瘦肉,少吃肥肉和动物油,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的体重。清淡少盐,饮酒适量,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其宗旨是: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促进健康。
6.2.8 六类食物的选择
第一类:谷类 根据年龄、性别、体力活动的不同,食用量每天在300-500g左右,应注意粗细搭配,机体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谷类还有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应鼓励进全麦食品。糖果和糕点不宜多吃,避免食入过多的糖和脂肪。
第二类:水果 每天100-200g,以增加膳食中有益于心血管健康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膳食纤维、钾等营养素的摄入量。
第三类:肉类 保证优质动物蛋白质的摄入量,蛋白质的质量依次为:奶、蛋;鱼、虾;鸡、鸭;牛肉、羊肉、猪肉。家畜和家禽每天食用50-100g,避免过多摄入胆固醇,不宜多吃动物内脏。鱼虾类每天50g或每周1-2次,每次食用150-200g,鱼虾类含优质蛋白质和较多的不饱和脂肪,有益于心血管病的防治,可适当多吃。蛋类每天不宜超过1个或每周3-4个,虽然可提供优质蛋白质,但含胆固醇较高,一个鸡蛋约含300g胆固醇,具体措施有:少食富含脂肪食物,少食或不食肥肉不食肉皮(鸡皮和鸭皮)。人造奶油及含膨化剂的食品、烧烤食品应减少摄入。
第四类:豆乳类 豆类是植物蛋白中最好的,可以提供优质蛋白质,并可补钙,每天可食用50-100g,乳类每天食用1袋(250g)牛奶或1瓶酸奶,乳制品含钙也较多,每250g牛奶含钙量达到250mg以上,而且易吸收,是补钙的最佳食品。豆类豆制品中含钙量也较多,宜多喝豆浆、豆制品。
第五类:油脂类 每天25g左右就足够了。应选择含饱和脂肪较少的植物油,少用或不用动物油,具体措施有:减少做菜用油。
第六类:蔬菜类。多吃新鲜蔬菜,每天保证有400-500g的新鲜蔬菜摄入,应多选择一些营养丰富的深色蔬菜和绿叶蔬菜。
食盐摄入量标准:WHO建议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g,计量方法:普通啤酒瓶盖去胶垫后一平盖盐约为6g⑸,或者500g盐一个人食用可用3个月左右,一家三口一个月用盐不宜超过500g。具体措施:让每位高血压患者知道过多用盐的危害,减少食盐用量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措施,减少烹调用盐和含盐量高的调料,少吃腌制食品如咸菜等,使用代用盐,帮助计算每家每月的合理用盐量,购买包装食品时应仔细阅读食物标签中的食盐量。
7 干预静坐生活方式
7.1 运动类型
7.1.1 有氧运动:有氧操、快步、慢跑、骑自行车、打羽毛球、乒乓球、游泳、体操、舞蹈等。
7.1.2 耐力性运动增强肌力:保持肌肉力量和体积的运动,如哑铃、上楼等。
7.1.3 伸展:保持关节柔韧性和动作协调性练习,如步行、伸展运动、舞蹈、太极拳、家务劳动等,老年人很适合,步行是保护心血管的最好运动之一,非常适合于老年人。
7.2 美国生理学会推荐,运动种类运动量及运动时间分为四层:
7.2.1 第一层:内容为步行、爬楼梯、做家务劳动等,是运动的基础,适量活动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发病率,增加身体能量消耗,减少脂肪堆积,促进新陈代谢,时间为30分钟以上。
7.2.2 第二层:内容为有氧运动与娱乐活动,如有氧操、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打羽毛球、乒乓球和游泳等。这些功能能增加氧的吸入量,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时间为每周3-5次,每次超过30分钟,中等强度。
7.2.3 第三层:内容为伸展运动,负重练习,健身操能加强身体的柔韧性和肌肉适应能力,增加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及腰背疼痛,增大关节活动范围,提高肌肉功能,时间为每周2-5次,每次20分钟左右。
7.2.4第四层:内容为看电视、久坐、游戏上网,除了必要休息与睡眠外,静坐少动的生活习惯应该减少,其强度低,所花的时间尽量要短。
7.3 运动强度:慢性病患者不追求强度,以运动后心率170-年龄较合适,运动后不出现疲劳或无明显不适为度,运动后自我感觉良好,保持理想体重,则表明运动量和运动方式合适。
7.4 运动原则:循序渐进,节奏由慢逐渐加快,强度由小增大,延长时间,使运动量在自己承受能力之内,运动结束后有轻松爽快的感觉,量力而行,效果和时间长短根据自己的感觉而定,持之以恒,制订出适合自己的活动计划,长期坚持下去,建立良好的锻炼习惯。
7.5 运动注意事项:避免在过冷或过热环境中运动,运动前要做5-10分钟热身准备活动,运动后至少有5-10分钟的放松运动,做一些舒展动作如散步,以减少运动后低血压和其他心血管、骨骼系统并发症,有慢性病者按照医生指导下运动,定期检查,观察锻炼效果,或是否有不良影响,急性期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应慎重安排运动或暂时不进行体育锻炼。
8 群体干预:通过倡导全社区支持,采取综合性措施干预,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有效预防和控制社区慢性病的患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社区群体居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巩玉秀主编. 社区护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4.
[2] 郑修霞. 社区常风慢性病病人的护理及康复.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
[3] 巩玉秀等主编. 社区特殊人群的保健. 北京,2007,150.
[4] 梁万年主编. 全科医学概论. 北京,2007,4,150.
[5] 梁万年主编. 全科医疗中的预防服务. 北京,2007,169.
作者简介:
陈莲英(1967.10-),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大专学历,主管护师职务职称,从事社区慢性病的护理及康复保健指导工作
下一篇:三国儿童封神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