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小学课程
“课程统整”的内涵和实施
课程统整,是从育人的宏观视野出发,从具体的课程微观入手,对各种类型课程进行有机联系、互相渗透融合,从而产生整合性、综合性效应的教育教学活动。这是在课程建设和教学中,打破单个课程门户局限,强化课程互通,实现能力迁移的一种新尝试。上海中小学课程方案明确,采用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三类课程结构”。于是,“三类课程统整”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重头戏”。
闵行区中心小学是闵行区第一所实施三类课程统整项目的学校。三类课程统整,也是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课程研究室开展的提高课程领导力的课改项目。在开展课程校本化建设,特别是以三类课程统整为重点的实践研究过程中,学校以语文、英语两个教研组为重点进行统整试点,其他学科也积极参与,逐渐形成了以基础、拓展、探究资源整合共享、互为促进为特征的统整文化,特别是拓展、探究课初步形成了校本化的主题序列与内容。
学校认为,“三类课程统整”,是指为最大限度地用好教材资源,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与探究型课程的内容有机调适和统整,通过有效的解构和耦合,从而形成学生学习内容的完整体系,并更好地达到各自的课程目标要求,让课程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校探索形成的一些有效做法和经验,在同行中引起了热烈反响。
“一”课变“多”课
《鱼和潜水艇》,是语文一年级下半学期的一课,孩子们对这篇利用仿生学进行发明创造的科普类小短文十分感兴趣,在课堂上,纷纷提出了好奇的问题:“鱼的鳔是怎样的?人类利用动植物的特点还有哪些发明?”根据学生强烈的探究需求,执教的黄晓静老师将“人类利用动物和植物的特点还有哪些发明成果?”引伸为探究课的主题。在探究课前,先上了一节探究准备课,老师带领学生到图书馆,教学生如何查阅相关仿生学的资料,又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家长一起搜集相关资料,观察日常生活中动、植物的特点等。老师还搜集了科普短文《蝇眼照相机》,找到了一些相关图片资料。在探究课上,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看图片,了解动物的复眼构造,知道了科学家模仿苍蝇的复眼,制成了“蝇眼”照相机的大致原理。然后,孩子们在小组中对探究主题进行了讨论,由于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在课前进行了相关资料的准备,所以大家讨论的热情空前高涨。孩子们讨论后得到了不少探究结果:人们通过研究蝙蝠黑暗中飞行及确定方向,发明了雷达;蒲公英的飘落发明了降落伞等。由于孩子们年龄尚小,所以仿生学的一些具体的创造原理将留到高年级再做研究,这又成为后续探究的主题。老师还鼓励孩子们把所知道的这些利用仿生学进行发明创造的成果和父母一起制作成电子小报或制作剪报。
由语文一课引出的探究课、手工课,语文基础学科与探究课程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得到培养,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课程统整“进行时”的状态和情景。
(摘自《文汇报》2010.12.17)
言 论
作为一名教师,微笑就是最好的语言,是和孩子沟通的最好方式。微笑的背后是因为有爱。一个笑容可以打开学生的心扉。
——被青岛市精神文明办和青岛日报报业集团评为青岛市“十大笑脸”之一的青岛南京路小学教师刘默含这样看待微笑。
下一篇:《蝙蝠和雷达》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