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为舟
漂流在传说中的船
船是人造的岛屿,在智慧的驱动下成为改变世界的利器。甲板伸展,风帆鼓荡,面对浩瀚水面和狂风恶浪,船是无畏的探寻者,也是勇猛的冒险家。只有进入海洋才知道,陆生动物大都坐井观天,其实大地并没有想象的那般辽阔;对于横无际涯,巨浪滔滔的海洋来说,陆地只是一个孤独的弹丸。在地球的总面积中,海洋占去了百分之七十一的份额,船的前方是一望无际的海岸线和难以抵达的天际线,那里天高地远无边无际。
我一直认为,宇宙飞船是从神话中获取了灵感,假如没有神话大胆狂放的想象,很难有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由于岁月太过久远,仅从历史纪年来看就留下了漫长的史前空白,以致诸多的重大历史事件都湮没在时光深处,找不到一丝一缕痕迹,就连为天地立传的太史公也曾喟叹:“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己。”
人类视野的局限,是因生命太过短暂,如流星划过天边,无法度量宇宙的浩渺。对于未知的过往,只有通过神话的形式去想象追问,于是但凡久远的历史都从传说起笔,以神话开篇。唯有借助天马行空的神话才可展示妖娆的舞姿,为那些空白地带提供注脚。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八仙过海等等,这些都是用想象给出的回答。纵观这些史前传说,分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散落在《山海经》《左传》《楚辞》《吕氏春秋》《淮南子》《搜神记》等各类古籍中。
在海洋中眺望陆地,就像从天空里俯瞰湖心岛屿,微小得如同水缸中洒落的几粒绿豆。为此,横穿海洋的帆船带着征服的欲望、带着傲慢的神态,指向目所不及的远方。船是人类一项伟大发明,船的诞生成为世界文明的重要转折,直至今天人类还为自己当初的发明而惊叹自豪。船的出现打破了世界的平静,船实现了人类踏水而行的愿望,它的问世衍生了航运、旅游、商贸、探险、战争、侵略,让世界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公元八世纪开始,北欧海盗维京人就开始侵扰欧洲沿海和英国岛屿,到公元十一世纪,维京人的足迹已遍布欧洲大陆至北极的广阔疆域。
不留痕迹的船让陆生动物有了鱼的本领,每当看到穿行水上,自由往来的船只,就让人心存敬畏;闻着船体从远方携带而来的咸腥气息,就会萌生无限遐想。我一直在内心追问船的来路,究竟是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条船?是谁成功渡向了彼岸?从“一苇渡江”的宗教故事中,似乎可以看到达摩祖师勾画的舟船模样。
船是仿生学与流体力学的结晶,它以一弯新月的形状从银河中倾泻而出,伴随黄河之水天上来。夜深人静,在浪的背后,可听到独木舟、羊皮筏与泥沙水流肉搏之声。舟船是否存在确切的发明者?正如英国作家伊·卡内蒂所言:“为了存在于今天,一个人需要一种对所有各不相同的时代的亲密知识。”疑惑中我专程去往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亲眼见证了比河姆渡遗址还要早一千年的“中华第一舟”。那是一根独木凿成的小舟,经过时光的淘洗,只剩一块木头的遗骸。在博物馆的陈列中看到,通过三次考古发掘,出土了沉睡在湘湖深处的大量骨器、陶器、木器、石器及动植物遗存。经碳14测定,那些物品距今七千至八千年。
数千年岁月从斑斓的彩陶、轻盈的独木舟、木质弯弓、如丝针眼、三孔短笛上一闪而过。釜甑中的稻香,渔网上的浮标,煎裂的药罐,恍若文字的刻画符号凝固成时光的遗物。或是在如此古老的物品中,依然没找到发明者的蛛丝马迹。日月深重,真相陷落,遍寻答案,只能归属人类集体智慧下的共同创造。相信船的问世是依靠游鱼的启发,就像飛机的发明是受飞鸟的指引。“古者观落叶因以为舟”,《易经》记载:“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
当古人还没有脱离野外采果和以渔猎为生的阶段时,大多数部落都近水而居。森林、草原、江河、湖泊、海湾是他们主要的活动场所。近水虽然便利,但也有危险,山洪暴发,江河泛滥,逐水而居的后果是让很多人溺水而亡,于是人们盼望有一种水上工具能征服江河湖海,在危难关头逃过生死劫难。
从萌生想象到接近目标,这个过程先民付出了太多的生命代价,吃螃蟹的勇士不是为了名垂青史,而是为了挣脱水的围困。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终于发现那些树干、枝叶能在水上轻盈漂浮,观察到鱼在水中用尾巴摇摆而游动转弯,于是开始意识到可利用漂浮的天然物体,如树木、竹筏、芦苇、羊皮筏帮助人类渡过江河。为让船获得动力,开始试探着在船尾设置木桨,通过反复试验改进,装上了舵和橹,然后增加了风帆,掌握了操纵船只转弯的技巧。随着航行技术的逐渐成熟,即使在波涛滚滚的江河中也能让船只劈波斩浪,行驶自如,船终于从神话里游向了现实中。
航行在文字中的船
第一次读庄子的《逍遥游》竟然读出了船的影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逍遥游》充满了古典浪漫主义情怀,天马行空的想象,给船的前行提供了信心和动力,为此庄子把船推向了哲学的高度。《庄子·山木》篇里讲了一个空船故事,一个人对一条船的态度,取决于船上是否有人;如果是一条空船情况就大不同了,既不会大喊大叫,也不会触动肝火。这就是后世总结的“虚舟应物”,正如司马光在诗中所云:“虚舟非有意,飘瓦不须嗔。”
庄子的空船理论,如一则超现实的寓言,运用极简主义的笔法,昭示了人与人之间,人与万物之间的多向性与复杂性。从幼时启蒙阅读中,曾陶醉过“草船借箭”“火烧战船”这些经典片断,后来还读到人面鸟身的塞壬海妖,天籁的歌喉,鬼魅的诱惑,让船员落水,航船触礁,成为海妖果腹的美餐。这些与船有关的传奇故事引发阅读者无限兴趣,对航船背后的故事念念不忘。一代又一代人,通过语言、文字、声音、影像等方式反复讲述,提醒人类面对傲慢、自满、贪婪的劣根性进行反省深思。
风靡全球的电影《泰坦尼克号》演绎了永不沉没的爱情绝唱。1912年4月10日,堪称世界工业史上奇迹的“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港口出发,驶往美国纽约,开启了大西洋上的处女远航。码头上人山人海,人们争相目睹人类有史以来最大、最豪华的巨船启航。露丝,一位漂亮的贵族小姐与母亲及未婚夫、钢铁大王之子卡尔一起登上了头等舱。与此同时,年轻画家杰克通过与人赌博,幸运地得到了三等舱的船票,他和伙伴飞一般地赶到码头,跳上了甲板,登上了泰坦尼克号,他们欢呼雀跃,手舞足蹈,仿佛就是大海的主人……
推荐访问:落叶
上一篇:仿生设计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下一篇:第十五次玉帛之路文化考察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