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学习的五条线索
中国古代史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的历史,其中以封建社会的历史为主。公元前475年我国进入封建社会,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历时2000多年,其间历史纷繁复杂,那么如何从整体上把握这段历史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人手: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演化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我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至高无上,掌握它的建立、发展、消亡过程以及其中包括的官制沿革等,可以加深对中国古代史的宏观把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来源于法、儒思想,它开创于秦,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高度强化于明清。从集权的方式看,它主要以地方权力收归中央、中央权力集于君主、宰相权以及皇权为主要特征。对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影响,应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辩证的思维方法来正确评价,认识其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以及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步暴露出的消极性。
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格局是几千年来历史发展的结果。我国封建社会有三个大一统时期,即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元明清时期。统一时期往往是国家富强繁盛的时期,因为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稳定、科技文化的繁荣。从表面上看,中国古代史亦有三段大的分裂时期,即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及五代十国辽宋夏金时期,但不能因此而机械地认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应该看到,统一是历史的主旋律,分裂是暂时的,是历史的小插曲。
三、封建社会的对外关系
明朝中期以前,中国封建社会是开放的,在与他国的交往中,既有战争如反侵略战争,又有友好交流如使节来往、民间交流、贸易往来,华夏文明向周边辐射的同时也从外部汲取营养,社会呈现高度繁荣的局面。明末清初,尤其是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孤立于正在兴起的资本主义世界之外,阻碍了社会进步,从而造成了近代史上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
四、封建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封建经济有以下特色:1.土地私有。2.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3.重农抑商,手工业、商业受到严格限制。4.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经济后来居上。5.中原封建生产方式不断向周边地区辐射。封建社会是典型的农业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往往与以下几大要素相关:1.技术因素,如农具改良、技术提高、良种推广、水利兴修等。2.政策因素,如赋税制度、奖励垦荒等经济措施。3.环境因素,包括农民战争的冲击、政局的稳定等政治环境和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环境。4.劳动者因素,包括技术进步、辛勤劳作等。
五、中华文化的传承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由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古代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国力一直处于世界前列,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成为文化水平领先的根本原因。而历史上的民族融合、中外交流,促进了文化交融与升华,同时古代中国的国家政策如科举制度、开放的对外政策也对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中国古代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全面辉煌、影响深远。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妨从科技、思想、宗教、哲学、文学、史学、艺术、教育等方面作一个全面总结。
六、封建统治思想的变迁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秦时法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两汉时期儒法并重、汉武帝后儒家思想逐渐占据统治地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佛道并存挑战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隋唐时期儒、道、法家思想三足鼎立,但儒家思想始终没有丧失它的统治地位,宋元时期儒家思想发展为理学,明清时期发展为心学;即便这一时期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也未发生动摇。由此可见,儒家思想为主线杂以其他思想构成了封建国家统治人民的思想理论基础。
(责任编辑:郑世梅)
上一篇:集体主义的历史发展及现实作用
下一篇:走近木雕的古韵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