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客观中性的态度去理解历史概念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历史上的人和事,时时刻刻受到世人的评说。汉语词汇,根据感情色彩,可以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人们在评说历史上的人和事时,经常会使用色彩鲜明的褒义词和贬义词。但是,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如果首先带着明显的感情色彩去看、去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先入为主,势必会影响分析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那样的话,学习历史的价值就打了折扣。褒义词和贬义词,都基于一定的立场、出发点进行分析。歷史是一门科学,学习历史必须客观,公正,不应该先带有主观的感情色彩,而应该先做到眼中都是中性词,再去学、去看、去想,才能学得有价值、有意义。下面列举几例加以探讨、说明。
1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提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不堪回首的万恶的旧社会,外敌入侵,社会落后,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是一个鲜明的贬义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这样的认识,客观、全面吗?半殖民地的另一半也不是半封建,因为“殖民地”涉及国家主权问题,“封建”涉及社会制度的性质问题。半殖民地的另一半应该是半独立;半封建的另一半应该是半资本主义。所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全称应该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半独立半资本主义社会。其次,是关于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评价问题,在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殖民地、封建是消极的、落后的,半殖民地是帝国主义侵略的结果,半封建是中国仍然落后的表现;独立、资本主义是积极、进步的,半独立是中国人民斗争的结果,半资本主义是中国发展的表现。在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既有消极、落后的一面,也有积极、进步的一面,不能简单的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说成是一个褒义词或贬义词,它只是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期那个时代消极的一面而已。
2 民主、专制
提到民主,人们都把它看作“专制”的反义词,是个褒义词。民主,指“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民主是人民的一项权利,不能简单的认定有这项权利就是好事,没有就是坏事,要看具体的时代背景。在古代雅典,民主制度盛行,孕育了西方民主思想,但雅典民主也不是完美的,“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伯罗奔尼撒战争以雅典同盟的惨败告终。这一结局,充分暴露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新政权对苏格拉底处以极刑,这件事更助长了柏拉图对民主政体的成见”。另外,原始社会也盛行民主制度,那是当时非常低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因此我们不可能因为留恋原始的民主制度而让生产力的发展停滞不前。专制,是“君主独自掌握政权”,在封建社会,专制制度盛行,这也是和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建立更为庞大的国家,维护国家内部的稳定和统一,促进内部各地区、各民族的交流发展。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民主成为政治发展的主流方向,但也不是民主程度越高越好,民主必须和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孙中山先生就根据当时中国的社会情况,把中国民主进程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步走,而不是一味的高标准,快步走。专制的古代中国,创造了灿烂的东方文明,领先世界几千年,其中也不乏秦始皇、隋炀帝这样的专制暴君;身处民主革命时代的拿破仑,废除共和制恢复了帝制,华盛顿,放弃帝制,创立了民主共和制,他们都受到了人们的敬仰和怀念。所以说,民主与专制,都本应该是中性的。
民主与专制,是实现政治统治的工具。工具是中性的,没有好坏之分,是中性的。
3 明君、暴君、盛世、乱世
明君、盛世,人人期盼而颂扬,但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暴君、乱世,人人厌恶而批判,但也不是一无是处的。明君与暴君的不同,是因为皇帝不同的统治方式而区分得来,盛世与乱世,是社会的一种状态。适应不同的政治需要,明君也有残暴的一面,李世民杀兄,六亲不认,康熙帝搞文字狱;隋炀帝修运河造福千年,秦始皇修长城稳定边防,也功不可没。许多的明君、暴君、盛世、乱世的出现,都带有很强的客观性、必然性,明君、盛世,一般都出现在改朝换代后的初期,吸取前朝教训,休养生息,励精图治,使得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有名的明君和暴君都不是一朝的第一代皇帝,唐太宗,文帝景帝,汉武帝,秦始皇(继承王位而来),隋炀帝,康雍乾无不如此;乱世都出现在一朝的后期,兴衰轮回,王朝衰落,社会动荡;暴君多出现于大统一之后,皇帝建立了丰功伟业,国家也有许多的事情要做,使得不得不暴。对待客观性、必然性很强的事物,不要太多感情色彩,要尽量地使用中性词,以保证认识的客观全面。
综上所述,对待任何的历史事物、历史词汇,不能先入为主,而应该当作中性词去认识、描述、分析,这样才能获得全面、客观的认识。
(作者单位:河北省黄骅市教师发展中心)
上一篇:走近木雕的古韵情深
下一篇:浅谈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和声编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