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在乙肝病毒血清学上的检验效果分析
检查,并观察两种方法在乙肝病毒标志物检出率的差异。结果:化学发光法在乙肝e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核心抗体、乙肝表面抗体以及乙肝表面抗原等方面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酶联免疫法(P<0.05)。结论:化学发光法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酶联免疫法,值得推广
应用。
【关键词】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法;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
【中图分类号】R730.3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1-0137-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122例医院收治疑为乙肝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54例;年龄为28~79岁,平均为(50.4±8.6)岁;病程为2~8年,平均为(3.1±0.7)年。纳入标准: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与精神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清晨空腹抽取5mL肘静脉血,以3000r/min速率离心10min,之后分离血清待检。所有患者均使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进行血清学检查。化学发光法检查方法:使用CIA1200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对样本进行检验,试剂盒是由武汉福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乙肝病毒定量试剂盒。酶联免疫法:使用上海今品化学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乙肝检测试剂盒检验,设置标准品孔和样本孔,标准品孔各加不同浓度的标准品50μL,待测样本孔先加生物素10μL,再加待测样本50μL; 随后标准品孔和样本孔中每孔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检测抗体100μL,用封板膜封住反应孔,37℃水浴锅或恒温箱温育60min;弃去液体,吸水纸上拍干,每孔加满洗涤液,静置1min,甩去洗涤液,吸水纸上拍干,如此重复洗板5 次(也可用洗板机洗板);每孔加入底物A、B 各50μL,37℃避光孵育15min;每孔加入終止液50μL,15min 内,在450nm 波长处测定各孔的OD 值。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方法在乙肝病毒标志物检出率的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值检验 ,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化学发光法在乙肝e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核心抗体、乙肝表面抗体以及乙肝表面抗原等方面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酶联免疫法(P<0.05),见表1。
3 讨论
乙肝是临床常见的传染病,且在我国有着较高的发生率,该病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该病发生后肝脏由于病毒的繁殖而出现肝功能损伤,加上胆汁分泌减少,从而出现腹胀、食欲下降、肝疼等症状,对患者的健康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影响[3]。加上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需要隔离管理,容易引起较大的心理负担。患者在出现类似症状之后需要尽早进行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从而控制疾病的进展。目前临床主要是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进行筛查,其中酶联免疫法主要是利用抗体与酶复合物结合产生的显色反应从而进行筛查,虽然能够进行定性分析,但是无法实现定量分析;化学发光法主要是利用生物素-亲和素技术,且为全自动的标准化检验,能够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误差,提高了临床检验的敏感度,能够准确进行定性定量检查,从而减少了批内、批间误差[4]。本次研究中,化学发光法在乙肝e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核心抗体、乙肝表面抗体以及乙肝表面抗原等方面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酶联免疫法(P<0.05),这说明化学发光法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酶联免疫法,值得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乙肝具有较高的传染性,需要尽早诊断从而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临床筛查乙肝病毒主要是通过血清学检验,而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是临床检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常用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化学发光法的检出率要高于酶联免疫法,因此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化学发光法,从而尽早筛查出乙肝患者,控制传染源,也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依据,尽早控制患者的病情,预防疾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晓芬.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采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的效果对比[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605-605,607.
[2] 刘静,孙璀,于箭等.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采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的效果比照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7):31-32.
[3] 林静,罗伟波.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采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的效果对比[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7):138-141.
上一篇:连绵不绝的一座“诺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