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初探
摘要:《作物学研究方法》是为了新疆农业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而推出的作物学研究生平台课程。根据培养创新型本科人才的要求,对《作物学研究方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系列建设改革。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这些改革措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达到了改善教学质量的效果。
关键词:作物学;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1-0100-03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也被提出新目标,以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高等学校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围绕这一目标,新疆农业大学对研究生开设了《作物学研究方法》平台课,作物科学是直接为我国“三农”发展服务的科学。《作物学研究方法》是给作物学一级学科的研究生提供一个科学系统的认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使研究生获得本学科大田和实验室基本技能,加深对本学科相关专业理论的认识与理解,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直至找到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结合实际问题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一直是高等院校关注的重要课题。因此,本研究在《作物学研究方法》课程内容和教学上进行综合改革,力求在广度和深度上丰富作物学研究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凸显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以期为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有效思路,同时培养服务“三农”的创新型农业人才。
一、《作物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一)科技创造需要正确的方法
翻开科技史,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硕果,犹如一座座丰碑展现在人们眼前,这都是科学探索者智慧的结晶。然而,每一项成果得来不易,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确切地说,失败大于成功,挫折大于顺利。对这些成功与失败从方法论的高度加以总结和吸收,对于科技工作者尤其是立志于科技创造的青年,无疑十分重要。因此,为研究生开设《作物学研究方法》势在必行。
(二)方法在科技创造中的作用
科技创造活动离不开正确的方法。如果说原始的创造带有某种盲目性,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创造的自觉性也会得到提高,这是创造活动的一个飞跃。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得到充分发挥,发明创造成果不断涌现。同时,人们开始探索科技创造规律,力求掌握正确的方法,以期更有效地促进发明创造。
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每一循环都达到高一级的程度。毛泽东同志的这一精辟论述,可以视为科技创造的理论基础。只有深入创造的实践中去(直接的或间接的实践),才能产生出真知灼见来[1-5]。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中,唯物辩证法是创造的有力思想武器。回顾人类大量的发明创造活动,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创造规律,或者说包含许多创造技法。创造技法指导人们发明、创造,启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开发人们的创造力。总结这些技法,可以使我们的认识提高到理性的高度,应用这些技法时,变不自觉为自觉。马克思说过:“如果把这些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再把它们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很容易地找到理解这种现象的钥匙。”[5-9]聪明的人已经在这一正确思想方法的指导下,运用仿生学的原理,发明制造了雷达、声纳和各种功能的机械手。如果我们自觉地掌握马克思主義的方法论这个锐利的武器,在创造实践中就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二、《作物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建立和改革思路
(一)作物学研究生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旧的课程体系不适合研究生教育改革要求。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重大成就,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但总体上看,研究生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培养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从20世纪起,面向农学类研究生开设了《高级作物栽培学》、《高级作物育种学》、《作物高产栽培生理》等课程。目前,这些课程对于作物学学科的整体研究来说,内容比较分散,系统性不足。新疆农业大学开设的《作物学研究方法》是一门整合多门课程内容而不断发展充实的课程,每年均有大量的新成果和新发现进行补充和提高。研究领域有广度,每个领域又不断向纵深推进,形成多领域的交叉。
2.教学方法传统,有待适应现代教育。研究生教育改革中,提倡促进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强化创新能力培养,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重视对研究生进行系统科研训练,要求并支持研究生更多地参与前沿性、高水平的科研工作,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水平研究生培养。鼓励多学科交叉培养,支持研究生更多地参与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但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为“一师一教材”,这种教学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事实上,每个教师总有最擅长的一面,同时也有知识盲点,所以难以精通各个研究领域与方向,因此教学方法亟待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相适应。
3.产学研结合不够,很难体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改革中,提倡培养适应专业岗位的综合素质,形成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但传统的作物学研究方法教学分散,手段单一,难以满足全面系统的科研和生产需求;同时,面对飞速发展的时代,教材建设故步自封,落后于时代,难以满足科研与生产需求,因此,导致教学与科研、生产的结合较少甚至脱节。产、学、研三者有机结合不够,研究生一般较难涉及科研、生产第一线,只能“纸上谈兵”,缺乏实践及体验,教学效果自然差,何谈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作物学研究方法》教学体系及运行模式的改革
1.作物学相关课程的整合,开设《作物学研究方法》课程。科技进步与方法优化是共生共长、互为因果的,各个时期的科技发展状况与研究方法相联系,科技上的重大突破伴随方法的创新。因此,在进行作物学学科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中,课程组把从20世纪起新疆农业大学面向农学类研究生开设的《高级作物栽培学》、《高级作物育种学》、《作物高产栽培生理》等课程进行研究方法的整合、梳理,开设了《作物学研究方法》平台课程。
按照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构建符合专业学位特点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加强案例教学,探索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因此,围绕精神要求,课程组在整合农学类研究生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以研究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作物学研究方法》平台课程是与时俱进的,顺应改革需求。
2.实行“拼盘式”与“综合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作物学各课程内容进行融合、调整与统筹,打通了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耕作学、种子学、种子检验等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独立开设《作物学研究方法》为一门新课程。一方面,加强了不同课程间科研实践教学内容的精练与提升;另一方面,界定了内容归属,避免重复,保证了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和递进性。
《作物学研究方法》内容综合性强,专业跨度很大,“一人通讲”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实施“多人分讲”的形式,顺应课程内容需求,有助于开拓学生视野,打破学生“心理疲劳”的状态,形成多人组合的“拼盘式”教学模式。课程组整合作物学科优势人才资源,对《作物学研究方法》教学实施“拼盘式”教学,各部分由不同教师来完成,作物的育种、栽培技术等内容分别由科研和实践基础技能突出的教师主讲。
3.建设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引入新的教学内容。网络技术引入教育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教材形式,促进教育模式、方法及观念的变革。因此,建立网络搜索教学资源平台,累积与现代科技及农业生产实践接轨的新科技、新方法。建立通用的教学资源平台,重组和改造以生物、信息、生态技术为中心的新内容,进行图、文、声并茂的展示,提高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些新资源不受时空限制,达到物尽其用,对课堂教学起到辅助作用,还能方便学生课外主动学习。
4.产学研结合,构建一体化持续教学模式。开展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引导和鼓励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充分发挥行业和专业组织在培养标准制定、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指导作用,建立培养单位与行业企业相结合的专业化教师团队和联合培养基地。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强化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大力推动学位与职业资格的有机衔接。开展“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一体的持续教学模式,在科研、生产第一线教学,为实践教学提供支撑和保障。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在棉花、玉米、小麦方面具有相应的科研团队,为产学研结合奠定基础。与华西种业及九圣禾种业公司等企业进行课程实习和科研实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与华西种业公司合作创办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项目;与新疆多家事业单位建立校企合作教学试验实习基地,形成产学研合作一体化持续教学模式。
5.课堂教学无定律,实用有效是核心。课堂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据估计不会少于100种。教学方法各有所长,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照抄照搬,就变得不伦不类,更有甚者会成为东施效颦。就像蜜蜂,在百花园中,到处采集花粉,但所酿出的蜜千差万别。因此,一线教师应集各家教法所长,结合实际,探索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即因地、因人、因时制宜,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不可故步自封。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无定法,实用有效是关键、核心。
笔者喜欢用六步课堂教学法,即目标、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六个步骤有助于信息的处理。各步骤虽有不同,但各有所通,不是固定的,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有融合和侧重。
《作物学研究方法》是作物学学科研究生教育平台课程。作物学科学技术方法教学在课程教学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助于科学地积累和驾驭知识,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加快创造步伐,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但传统的科研实践教学效果未能达到相应的作用,故此《作物学研究方法》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针对新疆农业大学《作物学研究方法》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对教学体系及运行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改革。目前,课程组在充分调查、研究、论证、试验的基础上,通过确立持续发展观念,引入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初步完成对作物学专业平台课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打通多門专业课界限,于2018年建成《作物学研究方法》校级优质课程。课程改革强化了学生实践技能综合应用训练,在2016—2018级作物学专业学生中得到良好反馈,其有效利用教学时间和资源已初见成效。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逐步应用于作物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达到优势师资的整合、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和梳理;根据内容进行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改革,强化了产、学、研三者的有机结合;融合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构建了网络资源平台;为研究生提供独立实践操作、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现代社会及现代农业需要的高素质农业研究、技术与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睿辉,刘连涛,李瑞奇,李存东.作物学实验中心改革研究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14(06):98-101.
[2]陈其皎.作物学专业本科生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改革[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600-14601+14616.
[3]朱青山.高等院校农学专业类教学团队建设的运行机制及内涵建设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
[4]胡立勇,瞿波,原保忠,刘平武,蔡明历.改革作物学实践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86-89.
[5]臧鳳艳,吴锡冬,丁得亮,李子芳,孙守钧.提高作物栽培和育种实验教学效果的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03):169-170.
[6]马宗斌,王群,王志强,李伶俐,朱伟.《作物学通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08,(11):4795-4796+4804.
[7]宋雪皎,高居荣,谷淑波,王树芸.建好管好用好作物学科研实验中心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7,20(06):171-173+176.
[8]何丽莲,赵银河,刘鸿高,彭凤梅,杨志清.作物学通论课程的教学思考与实践——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3):251-253+256.
[9]于洪春,魏旭彤.作物学未来研究方向及存在问题对策分析[J].种子科技,2017,35(08):15+18.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of Crop Research Methods
GAO Wen-wei,TANG Qiu-xiang,WU Peng-hao,ZHANG Ju-song*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qi,Xinjiang 830052,China)
Abstract:The methodology of crop science is a platform for postgraduate courses in crop science for graduate education reform in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undergraduate talents,a series of reforms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crop science research methods.In recent years,the teaching practice shows that these reform measures have fully aroused the students" self-consciousness,improved the students" awareness of innovation and ability,and achieved the effect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crop science;reform in education;practice
下一篇:二语习得语用能力的语境化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