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领新时代,智汇大湾区
报告。
周济在报告中表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已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他认为,制造业创新的内涵包括四个层次:一是智能产品创新;二是智能生产技术创新;三是产业模式创新;四是制造系统集成创新。在这四个层次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都是制造业创新的主要途径。
潘云鹤在报告中阐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怎么能够促进中国的实体经济迅速地发展”这一问题。他认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和勇闯“无人区”并不一样。从过去全心全意的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到现在如何勇闯“无人区”,重要的是先发现“无人区”,我们现在需要“两条腿”走路。
王坚认为,对于过去的消费互联网来说,如今的工业互联网实际上是把我们的消费效率大大提高了,使得我们对消费的需求增加了。其实我们的制造业的效率和消费的能力是不匹配的,工业链互联网也会在这方面做技术的提升,而不是简单的技术改造。未来5G大概80%不会用在原来的移动通信或者移动互联网上,而会在制造业上找机会,这背后将形成一个新的技术体系。
马斌表示,数字时代,万物互联、万物智联,尤其5G实现高带宽、低时延、高并发的高速公路上,所有的行业规则、秩序,包括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都会重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更多思考新文明的崛起,新时空的认知,新机制的主导,以及对新范式的创新,回归到本原,提升认知世界、认知自我的进化能力。”
超百位院士专家助力科研成果
一个小小的智能芯片,就能实现近距离室内精准定位;一套“天眼系统”就能“围追堵截”外部的恶意攻击;一面画板就可激发中小学生学习潜能……
11月27日下午,在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院士峰会召开前夕,粤港澳大湾区院士专家重大创新成果发布会在东莞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方滨兴,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允怡、陈清泉和东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志军出席了本次活动。成果發布以“路演”方式举行,参加发布会的还有金融和投资机构、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高新企业代表。院士专家团队与参会企事业单位建立直接联系,达成初步意向共识,为后续成果对接奠定了基础。
发布会现场,发布了方滨兴院士团队的《天眼情报——隐匿网络空间情报分析》、陈锐志教授团队的《“音频+北斗”室内外无缝定位芯片》、陈星旦院士团队的《智能光谱快检+互联网服务云平台》、张景中院士团队的《网络画板》、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研发中心团队的《基于亚米级定位共享电单车的智慧出行项目》、刘允怡院士团队的《愚公移山:智能外科手术4.0》、范滇元院士团队《新型抗肿瘤药物创制的关键氘代技术》、周远院士团队的《室温磁制冷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康飞宇教授团队的《高安全性锌离子水系电池》、陈蓉教授团队的《微纳米颗粒原子层沉积装备与应用》共十个院士专家团队科研成果。这些新鲜发布的10个重大创新成果中,不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直接关联,有着明确的产业化前景,得到与会嘉宾、企业的广泛关注。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院士联合会副会长罗锡文表示,院士专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将更高层次地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成果转化既需要产业资本参与,也需要政府政策支持。广东院士联合会将持续推进院士团队重大科技成果对接各方资源,推动产业化落地。
东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志军表示,近年来,东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集聚创新资源,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5798家,我们将推进与中科院的全面战略合作,积极搭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拓展科技成果投资转化渠道,建立加快成果转化新的体制机制。
在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荣誉教授陈清泉应邀作专场报告。他在报告中提出“院士经济+地方活力”的理论。“所谓院士经济就是知识经济,通过科技驱动拉动经济和投资增长,充分利用地方的活力和积极性,有效推动可持续发展。”他认为,目前最有活力的四大产业分别是能源、信息、材料和大健康。他提出,要做好科技创新,就要培养“六只眼睛”:第一只眼睛放在前面,有前瞻性;第二只眼睛放在后面,吸取历史经验;第三只眼睛放在上面,要有综合思维;第四只眼睛看向下面,做好成果落地;第五只眼睛看向西边,学习欧美先进经验;第六只眼睛看看身旁,学习日本韩国的成功做法。
在10个院士专家团队发布的前沿科技成果中,有基于群众生活的便利系统,有高端精准的前沿应用,也有基于生物医疗的人工智能……
“‘音频+北斗’室内外无缝定位芯片”项目推介人、武汉大学教授陈锐志描述了这样一个日常“苦恼”:周末和朋友约商场见面,会遇到一个在负一层,一个在二层,导航系统一旦进入室内就无法准确定位,偌大的商场依靠肉眼找一个人还是很费时费力的。
陈锐志表示:“我们的芯片就是针对智能手机室内定位精度低、信号弱等痛点,致力于室内定位核心技术的突破与产业化。人们80%的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未来在人工智能应用中,室内场景也是很重要的,室内精准定位是智能服务核心技术。我们的技术不是基于视频信号,而是基于音频信号的,那它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支持所有系统的智能手机。未来,希望用三年时间实现量产。”
“网络画板”项目可能改變教学方式。中国科学院张景中院士团队发布的这一技术,是一款专业动态数学教学工具。它可以实现作图、动态测量、逻辑动画、代数分析、自动推理等功能,让学习更加直观生动,可以在电脑、手机等多终端使用。《网络画板》负责人饶永生表示,以前我们基础教育只停留在黑板上,对于数学这一学科来讲,空间立体感的呈现一直是教育上的缺失。他们团队带来的网络画板恰好服务于中小学理科教学,将学生的潜能更好地激发出来。
在生命科学方面,刘允怡院士团队发布的“愚公移山:智能外科手术4.0”有着较高的关注度,它利用医学造影引导,机器人辅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外科手术的4.0版本。中国工程院范滇元院士团队发布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创制的关键氘代技术”,通过对现有药物氘代(化学反应的一种)降低药物毒性和减少给药频率,有助于解决部分抗癌药物毒副作用大的问题,同时也为研发新的高效抗肿瘤药物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据悉,目前有10个合作项目合作协议在磋商中。为更好地推动院士专家项目落地转化,广东院士联合会联合相关的基金管理机构共同推动发起成立院士科技创业投资基金。这将是全国第一个针对于院士专家高层次人才领衔的科研成果项目转化的基金。
多元活动融合,共谋发展
据了解,本届院士峰会呈现规模更大、更聚焦产业、更接地气三大特点。不仅有超百名院士专家外,还有涉及ICT领域的BAT、华为、中兴,商汤科技等人工智能企业高层也出席院士峰会发表演讲或参与专题研讨。期间将根据不同行业领域组织相应院士深入镇街、园区企业、研发机构以技术对接、人才需求为导向展开对接,同时还将引进一批院士核心人才团队入驻企业,推动东莞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
峰会期间,湾区青年科技论坛、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峰会、院士专家湾区校园行等活动相继开展。此外,湾区科技对话活动同时举办,来自澳门科技发展基金行政委员会、香港特别行政区创科局、东莞市科学技术局有关负责人将对湾区科技进行推介。活动旨在搭建湾区科技宣传推介平台、湾区城市间、湾区城市与院士专家及产业界之间的科技交流对接平台,共同推进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在院士专家湾区企业行活动中,陈志杰等8位院士走进东莞企业开展调研,围绕金融、新材料、电子信息、生态文旅等领域进行座谈交流,为企业创新发展出谋划策,21位院士还走进东莞21所大中小学,将自己的奋斗精神、家国情怀、科研成果带到校园,帮助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锤炼奋斗精神。